|
||||
|
||||
为促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融合发展,发挥社会工作在保障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优势作用,推动杨浦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民政局以摸家底、盘优势、聚合力、提质效、强品牌为抓手,全力推进完善“1+12”社工站点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 加强社工站规划“一盘棋”意识 杨浦区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杨浦区街道社工站建设的实施方案》,确定社工站“一年覆盖,两年规范,三年提升”的工作目标,明确了社工站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清晰规划杨浦区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谁来建”“怎么建”等关键问题。 成立社工站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召开社工站建设工作部署会,加强组织领导,将街道社工站建设纳入社会治理中心工作。各街道成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依托区社会工作协会建立区级社会工作指导服务中心,调研总结了12个街道社工站的目标任务、功能定位,擘画推动街道社工站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以“实”的举措推动社工站建设抓出实效。通过社工站专项建设补贴、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公益招投标、社区公益创投等多种形式,截至目前,杨浦区在社工站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共投入276万元。目前全区已实现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主,其他资金统筹予以支持的方式,实现年度政府购买社工站建设运营服务项目的资金保障,推动杨浦区社工站建设和社会工作良好发展生态。 构建发展体系 打造“1+12”社工站建设网络 坚持以项目化推动社工站建设,区级设立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全区社工站建设及相关社会工作服务专业督导、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等工作。街道依托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社工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落实街道社会工作统筹规划、资源链接、项目策划、督促指导、经验推广、队伍建设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实现12个街道综合社工站全覆盖。 梳理社工站点服务清单,形成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22条“菜单式”目录。制定《上海市杨浦区街道综合社工站制度汇编》、上墙信息、电子地图标识注册等指导手册,指导街道社工站进行制度建设,完善场地硬件布置。涵盖组织架构、运营管理、项目管理、项目报告、工作人员管理、督导管理、志愿者管理、学习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多项制度,并对个案、小组、社区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定义,明确专业服务流程,进一步规范社工站管理运作。 截至目前,杨浦区共建成一家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一家滨江治理专项社工站,在街道层面全覆盖建成12家综合社工站、12家未成年人保护专项社工站。在居委层面建立了基层社区社工服务站点,形成“区-街-居”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同时挖掘特色服务,构建“一站、一师、一机构、一品牌”,如“心灵有约”青少年心理服务计划、“宝藏小屋”社区流动儿童及困难家庭儿童服务、“邻家小铺”民生服务站等。以此为基础,通过调研,结合地域特点、资源优势、群众需求,推动街道设立具有杨浦特色、回应差异化需求的街道特色专项社工站,进一步形成了“区-街-居+X”模式,持续完善“1+12”社工站建设网络,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有重点的社会工作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12家街道特色专项社工站全覆盖。 注重“软实力”提升 助力社工站建设“提质增效” 主动为参与社工站建设的相关社会组织、社会服务机构提供能力建设、专业咨询、资源链接等服务,推动其持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对组织参与社工站建设运营的服务模式、人员管理、活动开展、项目研发等进行专业指导,推动其在社工站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特色服务,逐步形成和发展特色项目,以建立更多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特色社工站。截至目前,全区共为12家社会组织提供相关指导、咨询68次。 整合高校资源,组建了区社会工作专家顾问团队,专家与街道社工站一一进行结对,指导社工站建设,督导社工站服务,为街道社工站发展配备了专业资源。统筹组建专业督导团队,通过定期、持续地专业指导,对街道社工站开展实地督导、项目监测评估等,对街道社工站的日常运营及项目管理进行指导和管理,保障街道社工站工作规范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共开展实地督导17家次,项目监测评估5家次。 整合专业力量,链接多方资源,邀请高校教授、实务专家等开展社工站专题培训,通过专业教学、案例实操、互动答疑等形式,协助社工站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及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同时,区民政局组织社工站工作人员前往外区社工站进行学习参访和经验交流,互鉴互学,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据上海市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