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沪滇帮扶靓了乡村 浓了乡愁
2023第五届中国医师公益大会在广州召开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沪滇帮扶靓了乡村 浓了乡愁

    产业合作、乡村建设、人才培训、劳务协作、教育卫生帮扶……从东部沿海的繁华都市到西南边陲的美丽山乡,自2017年上海市青浦区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结对以来,两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领域进行了深度协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共同谱写出感人的沪滇山海情乐章。

    南底河,大盈江的一条支流。秋日里,河水缓缓流过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河西乡来连村委会丙赛村时,岸边金色稻浪翻滚,微风轻柔地抚摸着人的脸庞的同时,不时和蜿蜒流淌的河水“打着招呼”,给人静谧柔美之感。

    这是记者造访丙赛村后的印象。如果久居闹市的你来到这里,感受可能更丰富。

    “丙赛”为傣族寨名,傣语“丙”为平,“赛”是沙子,“丙赛”即建在平坦沙地上的寨子,这里风光秀美,加之又是梁河有名的“进士村”,清朝时这里出过两位进士,还走出过为修筑滇缅公路殚精竭虑的爱国人士,使得寨子历史文化底蕴厚实。

    有历史文化,有自然风光,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寨子里老百姓过得更幸福?当地党委政府借沪滇帮扶契机,扬优势、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挖掘文化内涵,“扶”寨子“上马”,助村民们走农文旅融合的路子。

    一场对丙赛村的“手术”

    开始了

    上海市青浦区结对帮扶德宏州已有数年,带来的变化不小。前两年,青浦区要在梁河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挂职梁河县的青浦区帮扶干部便在县内寻找合适的点。

    丙赛村优势明显,加之离寨子两三百米处有远近闻名的温泉酒店,且寨子离县城只有六七公里,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帮扶干部倾向打造丙赛村。

    经过深入考察,帮扶干部发现,寨子人虽不多,只有不到400人,但村民们历来重视教育,文化水平在当地普遍偏高。“如果做工作,这里的老百姓更容易接受;打造完成后,也更容易形成示范效应。”于是,帮扶干部和梁河县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坐到一起多次讨论,决定将资金投到丙赛村。

    于是,从2021年开始,青浦区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200万元,加上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投入的300万元,梁河县党委政府再整合其他资金450万元后,一场对丙赛村的“手术”开始了。

    从整体规划到提升改造结束,要经过拆旧、修旧、建新等阶段,每个阶段要处理的事情琐碎繁杂。但无论哪个阶段,上海来的帮扶干部均全程参与指导。

    拿规划来说,“起初请专业机构做了设计方案,帮扶干部带着大伙反复修改,六七个月才确定最终方案。”河西乡党委书记刘向说。期间,帮扶干部还带着乡里负责项目的同事、村干部去保山腾冲、大理剑川等乡村旅游做得好的地方“取经”,力争规划尽善尽美。

    提升改造阶段,帮扶干部不时到村里指导。一次,一名村民要售卖自家门口的一片小竹林,已经砍了一半左右,帮扶干部看到后赶紧阻止,然后苦口婆心地劝:“村里提升改造,要保留原生态,不然将来游客来了,光有房子没有林子肯定不行。况且,您这竹子也卖不了多少钱。”这名村民听后觉得在理,便放弃了砍竹子。

    全民参与 共建美丽家园

    帮扶干部尽心尽力,本地党员干部不甘落后。提升改造要拆村道旁的二十多间杂物房,有些村民不愿意,涉及的党员干部带头拆。改造期间,有段路面常有货车经过,党员自发到马路上扫砂石,排除安全隐患。

    为确保提升改造进度,让沪滇帮扶的每一分钱都落实到位,河西乡成立工作专班,专门抽调一名副乡长负责项目实施,细化目标任务,量化具体指标,将工期细化到天,责任细化到人;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认领一片责任区,攻坚破难,保障项目推进。村民们看在眼里,从自家房前屋后、日常小事做起,当好“主人翁”。

    在大伙的努力下,今年3月,提升改造项目竣工。沿石板路漫步村里,青砖白瓦、亭台楼榭,文化宫、步行街、健身步道、红色文化纪念墙等应有尽有。肉眼看不见的地方,雨污管网布设在地表下,人居环境品质明显提升。

    提升改造结束,如何守住成果?在村党支部引领下,村民理事会、老年协会、妇女之家、志愿服务队等组织行动起来,共护美丽家园。村口有一排观赏花,党员不时去转转,清除花坛内的杂草;村里大扫除时,村干部在群里一通知,村民们便跟着响应。

    如今,只要你置身于寨子,每到下午太阳行将落山,天边泛起晚霞时,滇西抗战纪念亭里,便可看到围坐在一起的村民说说笑笑,朴素中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如果你对他们的话题不感兴趣,可沿长两公里的环村森林观光步道拾级而上,呼吸山间清新的空气。如果运气好,还能偶遇小松鼠蹿上蹿下。爬山累了,你可站在眺望台上歇歇脚,整个丙赛便尽收眼底。

    “腾出手”来 吃上“旅游饭”

    回头再说丙赛村提升改造的目的,一方面是为让村民住得舒心,一方面是为寨子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这段时间,沿石板路一侧新建的多个商铺正在招商。记者到访这天,正好有两家企业前来考察。“我们这有温泉、有美景,民风朴实……”刘向卖力推介。

    “如果下一步招商成功,村集体既可获得租金,村民们还可到商铺务工,一举多得。”刘向说,更重要的是,经过企业打造,村寨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消费的同时,还可刺激村民们开农家乐、开民宿,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

    “当然,这也要结合村里的实际,既要保留乡愁,又要绽放‘新颜’。具体我们会和企业约定好。”刘向的思路很清晰。

    一些村民们已畅想起来,“寨子打造得那么美,如果乡村旅游真能做起来,就把我家那口子和孩子喊回来开农家乐。”滇西抗战纪念亭里,一名村民饶有兴致地打算着。围观者听着,哈哈大笑起来。

    让老百姓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以往以栽种甘蔗、烤烟、稻谷为主的丙赛村,相信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老百姓不光能在土地上做文章,还能“腾出手”来吃上“旅游饭”,过更好的日子。此时,太阳的最后一线光辉在地平线那边完全消失了,月亮慢慢升起,朦胧地照着依山而建的丙赛村。(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