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同心呵护童心 以爱浇灌未来——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不断织牢织密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同心呵护童心 以爱浇灌未来——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不断织牢织密

    9月下旬的一天,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林兵组村的“儿童之家”,10多名孩子对着方格纸正开心地“竞赛”,这张方格纸上写着顺序打乱的1至25这25个数字,谁能最快按照顺序点出1到25,谁将获胜。这是“儿童之家”专注力提升小组的活动之一舒尔特训练法。

    今年暑假,林兵组村的“儿童之家”组织了“春泥计划”夏令营。上午辅导孩子们作业,下午组织孩子们绘画、玩彩泥、做科学实验,有时也带孩子们外出捡菌子、制作标本。“儿童之家”由麒麟区初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运行,创办人郑红琴介绍,社工在策划活动时会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并让孩子们体会到创造价值的乐趣。与此同时,服务中心的社工们观察总结了孩子们出现的专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等问题,开学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列活动。

    2017年创办以来,林兵组村的“儿童之家”已持续服务了村里300名留守儿童,组织活动的丰富性、科学性不断增强。林兵组村的故事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一节小小片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工作格局逐步健全,社会力量更加充实,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保护”相互融合、协同发力。守护未成年人的网络正在进一步织牢织密。

    社会理念更新

    关爱更有温度

    2017年,此前一直在昆明从事流动儿童帮扶工作的郑红琴,看到一个家乡的孩子在路边写作业、没有父母陪伴,决心回到家乡服务留守儿童。最初只有她独自一人,带着爱心人士捐赠的7个书架、400本图书和20套玩具。

    如今,初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有5名社工,还有定期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与实习生,已在两个乡镇5个村建立起“儿童之家”。为解决场地问题,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对接,将“儿童之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整合。这里有宽阔的场地、适合孩子高度的桌椅、整面墙的书架和绘本,到处张贴着孩子们的绘画作品,童趣弥漫。“孩子们平时住校学习,周末回家。所以我们在周末、假期都会举办活动,很多孩子来了就不愿意走。”郑红琴说。

    目前,麒麟区在130多个村居社区建立了“儿童之家”,为全区2200多名留守儿童服务,同时还设有亲子阅读基地。

    乡村如此,城市同样如此。为了给儿童成长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2021年国家发改委联合22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目前,我国多个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目标并付诸实践。

    今年3月,广东广州儿童公园儿童花园建设期间,25名小朋友作为“小小体验官”来到施工现场,与设计师、建设者们面对面交流,描绘着自己心中儿童花园的样子。很快,孩子们的期待成为现实。建设方案将原本要铺设石块的区域全部变成了草坪,为儿童提供更多具有自然趣味的空间;

    江苏苏州通过设置生动醒目的限速、禁鸣提示标志,配置路口红外感应智能信号灯、立体彩色斑马线等,打造出安全、有序的儿童友好交通出行区域;

    深圳陆续出台多部针对学校、医院等场景的儿童友好建设指引,甚至细化到了教室课桌椅的摆放距离;

    上海有的社区在“微更新”中,设计户外运动场时针对3岁至12岁少儿群体的特点,引进平衡木、攀岩墙、秋千等设备,一经开放就受到周边孩子欢迎……

    这些温暖的细节,无不蕴含着儿童友好的意味。

    预计到2035年,全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将超过50%,儿童友好理念将成为全社会共识和全民自觉。

    部门融通联动

    保护更有力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英辉告诉记者,近年来整个社会经历了从传统儿童观到现代儿童观的观念转型。

    “传统观念认为,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养育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情。而现代儿童观念是将孩子视为独立的权利主体,但他们更弱小,因此要确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与此同时,儿童的成长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如果父母职责履行不到位,国家将进行干预。可以理解为‘国家是儿童的最终保护者’。”宋英辉说。

    但“国家”是一个抽象概念,具体到执行过程中,更多体现为职能部门、司法机关。制度性保障让未成年人能够得到更多维的关注、更及时的帮助。

    ——留守儿童的处境始终让人关注。2019年,民政部等十部门下发文件,将“儿童主任”这一制度安排推广到全国各地,以确保所有儿童都能获得必要的关爱保护。这成为我国建立健全基层儿童福利服务机制的关键。截至2022年9月,全国共配备66.7万名儿童主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为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全国妇联等九部门共同提出,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社区教育机构等活动阵地,普遍建立家长学校。如今对失职家长的教育指导已在涉案未成年人家庭中普遍展开。

    ——保护未成年人的前提是发现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为破解未成年人案件“发现难”问题,2020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9部门共同发文,规定学校、医院、村居委会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虐待、欺凌、拐卖等9类不法侵害情形,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截至2022年5月,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应当报告而不报告的案件超过1600件,推动追责299人。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高效联动,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有机整体。”宋英辉说。2021年,国务院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层面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正式建立,提升了未成年人综合保护能级。

    这样的效果在个案上体现得最为直观。2020年,因为父亲犯罪被判刑,母亲下落不明,祖父母又已去世,14岁的小夏处于事实无人照护的状态。为了让小夏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能够尽量像同龄人一样成长,小夏所在的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团区委、民政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会商、各司其职:检察院、团区委委托司法社会服务中心选定近亲属中可以临时监护的人,并指派社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协调心理咨询机构为小夏进行为期6个月的心理疏导;区民政局指派民政干部、儿童主任定期家访,并为小夏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区教育局指导学校安排班主任、心理老师重点关注小夏的学习、心理状况。

    充实专业力量

    服务更有精度

    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法等相继修订、出台,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正在完善。而将所有法律规定、制度措施落实到孩子身上,归根结底需要专业的人。

    未成年人司法是实现未成年人事务治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标志着以未成年人为对象所建立的检察业务类别确立。从前分散在各个领域的检察官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精益求精。

    检察官之外,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探索通过对部分城区人民法庭改造或加挂牌子的方式设立少年法庭,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确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特殊、优先保护。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和专业人员活跃在孩子们周围。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岳伟介绍,从2014年起,共青团配合民政部积极加强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各级团组织共培育、联系青少年事务社工23.35万人。“北京团市委主管的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岳伟说。

    今年夏天,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带领所服务的罪错未成年人5次沿着不同线路在城市“走南闯北”。最近的一次活动中,他们沿建国门-北京站-崇文门-前门一线,一边徒步一边向外卖员、保安、环卫工人、执勤民警等送水。这样的活动能够增强少年们的成就感、效能感和归属感,是帮助罪错未成年人改善偏差的认知和行为习惯的方式之一。

    超越事务所还与北京市各级司法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密切合作,他们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对被害未成年人进行疏导,链接社会救助资源;为涉案未成年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协助孩子获得有效的家庭支持……每一类服务,都精准守护着有需要的群体。

    类似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同样在各地积极展开。以专业社工为支持,加入志愿者、老师、儿童主任等人员的“1+N”精准服务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正在形成,一系列国家标准相继出台,成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里程碑式成果。

    一项项举措、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守护儿童健康发展的决心与责任,是我国儿童事业发展迈上的新台阶。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