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专题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北京石景山青年社工 让社区治理“活水”涌动 “堵点”变亮点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3年09月1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北京石景山青年社工 让社区治理“活水”涌动 “堵点”变亮点

    当我换上法官服,坐上审判席,举起那庄严的法槌时,心中突然升起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仿佛自己真的成了一名法官,要为保护人民尽力。”这是摘自一名小学四年级男生章恒睿日记里的一段话。

    王璐把这段话保存在了微信收藏栏里。那段时间,她常会在碰到其他同事时,找出这篇日记来分享,“这是孩子真实的体验感受,写得特别好”。

    作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京汉旭城社区的一名青年社工,王璐的工龄并不长。2022年9月她离开石景山社区青年汇考进社区,如今工作才刚满一年。

    “最初的想法是面面俱到。”但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王璐发现这并不容易,从团口迁移到社区,工作内容更多更杂,仅仅靠青年社工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想兼顾各个年龄段的需求,要先疏通“堵点”,为社区自治引来“活水”。于是,王璐把社区工作开展的重点瞄准在了“一老一小”两端。

    凭代入感

    “圈粉”社区青少年

    7月26日上午,随着法槌敲响,一起关于未成年人抢劫致人重伤的案件,在石景山区未成年人互动体验法治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教育中心”)内“开庭审理”。

    “我的举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由公诉人发表意见。”

    “我受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的指派,代表本院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

    ……

    模拟法庭上,9名小学生分别扮演起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等角色,亲身参与到庭审全过程。尽管宽大的法袍穿在孩子们身上并不合身,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威严”,挽起袖子的娃娃们个个严肃认真。

    “学校也有普法课程,但需要分年级轮流上。”在章恒睿看来,学校的科普课还常常局限在教室,远没有这次和小伙伴们Cosplay(角色扮演)有意思。

    从了解法的起源到学习法律体系,再到通过3D裸眼技术观看真实案例,可以说,身为“法律人”的代入感从孩子们踏进教育中心那一刻就已产生。

    其实,这场法律科普活动不是王璐的“突发奇想”。7月中旬,网络上的一个话题引起了王璐的注意。“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什么?”对王璐而言,这应该是国人熟知的常识,但打开评论区,各种答案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人在评论区吵起来。”

    “成年人尚且如此,那小朋友呢?”王璐冒出新点子,很快,她就在社区发出了法治教育活动“召集令”。

    关于这次“召集令”的对象与年龄,王璐也有自己的考量。

    “过去,社区普法活动的形式主要以发放宣传手册为主。”王璐坦言,主要是各年龄段居民可支配的活动时间不统一,年轻人平时上班没有时间,老年人大多需要在家照看孙子孙女,组织他们参与普法团体实践活动很难,而宣传手册随翻随看,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

    但事实上,当时的“最优解”并非正确答案。“宣传手册大多被丢弃,拿回家看的少之又少,更不敢深究其辐射带动力。”于是,王璐这次决定去掉“中间商”,直接从青少年这一普法关键群体入手。

    正值暑假,召集起青少年实践团队并不难,很快20个名额就报满了。“还有不少家长打电话问可否增加名额,青少年参与活动的热情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王璐笑着说。

    让她更惊喜的是,青少年普法活动的辐射范围远不止于同龄人。“孩子们在家都是‘小老师’,看似这次参加活动的主体是青少年,实际上潜移默化影响的还有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王璐举例说,活动结束后不少孩子还会向家长继续提问,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社区普法活动的受众群体就从青少年扩大到了青年甚至是老年。

    “我以后想成为一名坚守正义的法官。”这是章恒睿的梦想。从王璐分享的链接来看,章恒睿的日记在网上已有近300次浏览量。可以说,对章恒睿而言,这次普法教育活动的意义已经远不止于普法。

    暑期办“庙会”

    银龄带动全龄参与潮

    老年人是社区活动的“主角”。“他们退休在家,平时带带孙子,一有活动就喜欢上前凑个热闹。”但王璐觉得,看似现场气氛一片火热,但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有些活动只有我们组织者觉得有意义。”王璐无奈道,有些老人扫个码、拍个照、领袋洗衣液,回到家就忘记活动是什么主题内容了。

    如何才能把服务对象转化成服务力量,扭转社区居民的“旁观者”心态?王璐开始思考这一问题。

    6月初,王璐把“庙会”搬进了社区,她决定先“引流”老年人,守住“忠实粉丝”群体。

    洗涤灵、洗碗布、帆布购物包……这些东西虽不是贵重名牌,但王璐都有精心设计。“我们把这些家家户户都用得上的物件设为奖品,放置在活动最后一个套圈项目。”王璐介绍,套圈不限次数,只有一个要求——凭券入场。

    一个项目奖励一张券,一张券可以套一次圈。也就是说,居民想要参与最后的套圈环节,就必须参加庙会前段的活动。

    于是,靠着一张张“入场券”,王璐成功地让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把中医专家请到“家门口”把脉问诊,一对一解答老人睡眠以及幼儿积食等问题;邀请周边4S店老板,到广场讲解车辆自主保养与修理的小妙招;设立银行“柜台”,现场讲授正规理财途径,辨别电信诈骗惯用把戏。“这些活动的受众看似主要是老年人,但得益于现场有行业专家坐镇,大部分老人会把自己的儿女都拉到现场一起体验。”王璐说。

    从“吸粉”到“涨粉”,王璐用了不到两个小时。这场“庙会”设置了12个项目,共计300余名居民参与其中,发放奖品超900份。

    就像线上的直播一样,热度是虚,成交量才是真。王璐也悄悄地为这次“庙会”设置了成果检验标准。就在活动接近尾声,居民逐渐散去时,王璐安排了“便衣”志愿者,穿梭进人流。

    “我们的志愿者装作邻居熟人,目标是跟在大人身后的小孩。”志愿者们用玩具诱导孩子,吸引他们离开家人到别处继续玩游戏,“不过我们的小朋友警惕性很强,10个测试对象只有一个态度有松动。这也能证明,我们活动中设置的‘防拐意识培养’环节有成效。”王璐说。

    贯通两端

    为社区自治引入“活水”

    这些富有奇思妙想的创意活动,其实不是青年社工的“主旋律”,对王璐而言,她的工作内容多是琐碎、平凡的日常。

    “以优秀社工标准开展工作的话,是不分上下班时间的,我24小时待命。”王璐工作时习惯骑一辆电动车,方便她在社区里穿梭。

    谁家暴雨过后出现了漏水情况?哪家大爷做牵引康复动静太大扰民了?两个楼道中间摆放的垃圾桶味道太大,新位置摆哪才能平衡两方意见?王璐和同事希望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但事实上,“事多人少”才是常态。

    这个0.12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一共有1937户居民,而青年社工只有13名,得益于早期在社区青年汇的工作经历,王璐深知基层社区治理的薄弱之处。但正所谓“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贯通两端,能够为社区自治引入‘活水’,至少从目前情况来看,确实如此。”王璐说。

    王璐是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王璐曾是社区青年汇市级店的店长,作为社工典型,她在落实团中央社区青春行动专项中,灵活运用着团区委社区青年汇‘品牌+阵地+资源+机制’的运营模式。”团石景山区委权益部部长王雪介绍,围绕着建设“和谐、温暖、活力、美丽”社区行动方向,王璐建立起社区青少年的需求清单、资源清单以及服务清单,引领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社区治理新生力量。

    截至目前,团石景山区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推动团的队伍、项目、资源向试点社区集中整合,在社区青春行动、社区青年汇等品牌专项中,累计开展活动500余场,直接服务社区青少年2000余人次。“未来我们将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不断充实社区青少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雪说。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