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专题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服贸会上的双碳“流行色”
业界:讲好践行ESG的“中国故事”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3年09月1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服贸会上的双碳“流行色”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零碳未来”展示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正在加快绿色化、智能化进程。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双碳、ESG、碳经济、新能源、绿色智造等概念再次成为高热度关键词。

    本届服贸会环境服务板块共有191家企业参展,包括低碳能源、气候与碳经济、碳中和与技术、循环经济、低碳科技出行等细分方向。在主题论坛中,共有17场环境服务方向的专题论坛,讨论内容包括碳中和产业发展、ESG可持续发展、碳经济发展等行业热点。

    “绿色”已成为本届服贸会上最醒目的一抹流行色。记者在服贸会现场的采访中了解到,从供应商到意向采购商,“双碳”已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企业发展理念层面;减碳乃至“零碳”,已成为诸多企业争夺的“新高地”。理论学术方面,关于“碳经济”的讨论和探索更加务实,“如何让企业在‘双碳’发展中获得经济收益”这类更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正在成为焦点。

    揭秘企业减碳密码

    在服贸会现场展示中,“降低碳排放”“实现企业绿色发展”几乎成为所有参展企业的共识理念,与此有关的企业发展成果遍布各展馆。

    在首钢园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厅中,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展位上的“零碳未来”字样引人注目。展位中,以原木元素搭建起的回廊里,该设计研究院的代表性建筑作品影像、模型等分为多个主题进行展示,包括知名度较高的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国家会展中心、北京中轴线建筑风貌、大兴机场、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等地标性建筑。

    这一展示吸引了大量参观者驻足,“零碳”概念更是引人关注。该研究院国际部、企划部主任杨丝路向记者介绍,“零碳未来”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展示的重要主题之一。研究院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推进双碳设计理念,旨在推进多种减碳理念和技术的合理使用,有效降低建筑的运行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助力建筑行业高质量达峰和实现碳中和目标。

    所谓“零碳”概念究竟能否真的实现?杨丝路表示,“‘零碳’本身具有多重含义,国内外在评价边界、核算办法、适宜技术等多个层面在进行积极探索”。

    他说,按照理论模型和目前的实践反馈,要实现建筑运行阶段的零碳目标,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一是降低建筑能耗,如自然通风、采光设计、部分空间、部分时间低碳用能方式、机电系统节能等,可帮助普通建筑实现减碳约30-40%;二是使用建筑自产的可再生能源,如屋顶光电、光热系统、光伏一体化外墙、地热利用等,可明显减碳;三是结合建设柔性用能系统、碳交易等手段,如储能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提高建筑对市政电网中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等,提高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促进实现零碳目标。

    相较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学院文艺范儿”,五矿与中冶旗下的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以下简称“二十二冶”)作为建筑产业链中下游的“国家队”代表,在绿色建造方面的展示则略显“生猛”气质。

    展台上,电钻阀门脚手架,钢筋水泥毛坯房。一眼看过去,很难与“绿色建造”产生联想。这些工程元素究竟如何实现“绿色建造”?

    二十二冶数字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安华杰告诉记者,二十二冶的“绿色建造”理念融合在全流程环节中,项目设计的初始阶段即植入“绿色设计”理念,实现装配式建筑、被动房等低碳设计,以及设备制造、产品生产“绿色化”;施工阶段的工程管理同样以“绿色施工”为目标,建筑材料加工达到更高的完成度才会运输到施工现场,并引入智能化建造手段,极大程度减少施工现场的污染废料;在运维阶段实现“绿色运维”,通过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系列技术手段以及雨水回收,真正做到噪音、粉尘、烟气、污水“零排放”。

    工程建设企业又将如何量化监测碳排放数据,并进行针对性管理?

    对此,安华杰表示,二十二冶目前已经启用碳标签认证,并将这一认证细化到“每一个构件、每一种原材料、每一条生产线”,不仅可以实现工程建筑流程碳排放的“有迹可循”,也为未来的碳交易做好数据铺垫。

    安华杰告诉记者,在碳标签的辅助监测下,该企业在混凝土加工、加工件运输、能源消耗等重污染性、高排放的环节中,采取了太阳能照明、地源热泵代替传统锅炉等低碳方案,结合智能化、数字化手段,给出可供分析、决策的大数据,帮助企业制造生产。

    另外,上升到商业层面,低碳乃至“零碳”,“硬成本”投入是项目甲方企业最为关注的现实话题。如何合理压缩成本?

    对此,杨丝路表示,从案例出发,设备布置方案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好钢在刀刃上”的效果,比如根据现场条件合理布置不同效率设备的位置,增加废能回收设备等,“初期不会投入太多”,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可达到设备方案减碳效果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随着光伏板、储能等材料价格逐步下降,这方面的成本支出正在逐渐走低,对于甲方企业的低碳改造较为有利。

    企业“双碳”发展如何获益

    上升到宏观层面,行业远景、碳经济、碳交易、碳税、碳金融等概念成为讨论热点。

    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在服贸会上向记者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在服务“双碳”战略的过程中,该所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成交项目超过2000项,成交金额超过5000亿元;在服务碳排放权交易方面,累计成交9800万吨,成交金额达34亿元。

    在本届服贸会的专题论坛之一——亚洲碳中和产业发展论坛上,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程路表示,双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协调稳定的机制,要增强碳吸收,减少碳排放,加强碳转移、碳协调,稳妥地推进双碳经济发展。

    程路表示,碳交易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未来的市场体量有望超过石油,其发展应该得到重视。对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碳交易是其切入绿色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抓手”,重视碳投资能使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成效。

    结合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程路认为,国内企业要主动发挥作用,实现产业转型。“既要与相关国家进行标准对接,也要积极宣传我们的标准,在绿色发展和双碳经济的发展中‘找到挣钱的机会’。”

    同时,程路提倡,金融力量应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把资金用在国内的绿色发展上,其溢出效应会在‘一带一路’上发挥作用;呼吁社会为企业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发展障碍。

    (据《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