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
释放ESG倍数效应 推动企业全面参与绿色低碳转型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23年08月0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释放ESG倍数效应 推动企业全面参与绿色低碳转型

    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大国竞争、技术变革、绿色转型等多重因素,使得全球产业链呈现逆全球化、多元化、绿色化特点。非经济因素对全球产业布局发展的影响力逐步提升,追求经济目标和利润最大化的发展阶段,逐渐与环境友好、社会责任与企业治理的理念协同,这让ESG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方面产生了足够的空间。

    ESG指从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三个角度来衡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三个角度信息披露越充分具体,越能吸引更多投资机构青睐和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经历了长期产业发展后,环境气候问题急需加以改变,低碳减排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不同层面的社会参与成为多方持续努力的结果。

    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从市场角度看,企业对ESG信息充分披露,是走向全面参与绿色转型发展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

    CCER让ESG

    在交互中收益

    碳交易是一种能源交易形式。目前我国存在两种碳交易类型,一类是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另一类是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全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即经过国家核实证明的自愿减排量为商品所做的交易。在中国境内生产经营的企业需要遵守碳减排量的规定,碳排放数额超标会受到处罚。同时,企业可以向有富余排放额度的企业购买其碳排放额度,这让企业参与ESG中的E(环境)目标有了具象的目标。

    据了解,2017年起我国暂停了CCER的签发,只在部分省份使用,随着“双碳”战略目标提出,全国CCER市场将在近期重启。

    日前,生态环境部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编制形成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以尽早启动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前各项准备工作。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记者在全国碳市场交易平台查询显示,截至2023年7月16日,两年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40亿吨,累计成交额110.30亿元。7月17日当天,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收盘价为60元/吨。

    “十四五”期间,火电、建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八大高排放行业都将逐步有序纳入碳市场。以钢铁为例,作为我国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行业,其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

    王忠民表示,ESG在CCER自愿减排市场中,对于绿色的初心、追求和愿望,都可以从自愿减排中换来收益。企业自愿减排的努力,无论贡献大小都能在市场中有价值体现,这种交互行为中,一些有超额排放需求的市场主体应该负担相应成本。

    “漂绿”让ESG

    低碳遇挑战

    随着国家对低碳进程发展的要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更加严格,成为绿色投融资的重要依据。但一些企业的“漂绿”行为让低碳进程遭遇挑战。

    “漂绿”又称为“洗绿”,是指企业为产品、服务、供应链进行“环保”“绿色”“低碳”等宣传,实际上却并未达到标准,刻意放大节能降碳绩效,为项目披上绿色低碳外衣,实际行动与口号并不一致,甚至对一些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进行掩盖。这与ESG推崇的E(环境)目标背道而驰。

    就ESG监管而言,让资本加速投向真正可持续发展项目,对“漂绿”进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主要方向。监管政策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环境影响信息,提高透明度,让投资人对可持续投资提供更多选择。

    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修订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定量评价范围扩展至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金融机构公开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情况及贷款带动的碳减排数量等信息,第三方机构将专门核验,接受公众监督。

    2022年2月8日,生态环保部颁布实施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企业年度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报告应当披露内容”第二、四款表明,企业环境管理信息披露,包括生态环境行政许可、环境保护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保信用评价等方面的信息。碳排放信息,包括排放量、排放设施等方面的信息。

    这表明,对于规避监管、吸引投资的企业环境不良行为,我国监管部门已经引起重视。ESG理念能更直接、更前瞻地识别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负外部性”,对企业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流程、战略目标以及ESG投资活动进行纠偏来修正市场扭曲。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上表示,要让漂绿与责任投资政策关联,制定可操作、可量化、可检查的责任边界政策,让气候投融资信息披露变得完整、准确、及时。

    丁辉表示,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程度依然较弱,评级机构有时不得不以“爬数据”的方式补充底层数据库,间接影响了数据完整性和时效性,导致投资者不能准确掌握企业真实表现。

    ESG践行中,除了生产必须要耗费的环境代价外,有人认为“漂绿”更有主观原因。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表示,一些企业把ESG视为保证企业合规不得不做的事情,并非自我认同,在经营生产活动中大打折扣,仅仅沦为一件漂亮外衣。一些企业在投入金钱和时间后更多用来宣传,这给漂绿带来一定空间。

    碳基向硅基

    引导ESG投资发展

    目前,ESG理念更加注重环境友好、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促进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全球产业链发展。

    在王忠民看来,ESG表现更好的产业链更能得到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青睐。环境友好让产业链具有正外部性或负外部性较小,兼具财务与环境效益。社会责任友好让企业在产业链中重视客户、员工、消费体验、劳动者权益等方面有着较高的市场认同度,在商品和劳动力市场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当前,有着大量践行ESG理念的企业也在帮助全球产业链实现环境友好和注重社会责任。一些企业也积极通过发布ESG报告向社会展现良性发展的状态。

    2021年,联合国净零碳排放银行业联盟成立,旨在践行 ESG理念,发挥银行业对脱碳战略的作用,目标是在2050年实现贷款和投资组合的净零排放,其成员银行管理的资产占全球比重约为40%。

    2022年7月13日,苹果公司发布《供应链中的人与环境》报告,这是苹果公司发布的第16份年度报告,报告对苹果公司及其供应商在整个公司的供应链中支持员工、向清洁能源过渡、投资创新技术及其供应商进行了展示。有24家供应商因不满足苹果的ESG要求而被移除苹果产业链,9%的潜在供应商因ESG风险评估不合格而未被纳入苹果产业链。因此,不注重ESG的企业更难融入产业链,并可能因此逐渐丧失竞争优势。

    7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2023)》报告。报告指出,在系统性实施ESG七大战略方向的第一年,阿里巴巴ESG行动有显著进展:全集团自身运营净碳排放和价值链碳强度实现“双降”;在乡村教育、适老化、无障碍、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与此同时,ESG正成为改革后阿里巴巴与业务集团之间的价值纽带。

    王忠民认为,绿色发展的社会价值与人类自身价值已成为投资人和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从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开始注重对企业ESG的考察,当企业在不同成长时期需要从ESG角度进行产品与产业链提升时,资本便有效介入,全力协助企业成长与发展。

    有统计表明,当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均在基于绿色或碳排放交易上下功夫。王忠民表示,市值靠前企业的数字化发展逻辑均是通过碳基建设转向硅基建设,不断提升和替代碳基的产业链,引导资本进入硅基产业,从产业、市场、交互等多方形成资本结构的新组合,这已是当今公司成长的主要路径、价值追求和工具运用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