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以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创新“五社联动”机制,强化协同配合,全区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机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实现整体跃升,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创新机制,全面提升“五社联动”工作质效 围绕畅通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服务途径,探索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社会公益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促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坚持试点示范。从2021年起,自治区启动实施了“五社联动”社工服务试点工作,聚焦应对社会风险、解决社会问题、融洽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等主题,累计开展试点项目264个。 二是注重载体创新。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牵引,将“五社联动·情暖基层”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各地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作用,在推进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和疫情防控等领域主动作为,累计开展活动1.2万余次,筹措善款2.76亿元,参与社工、志愿者、爱心人士40余万人次,受益人数1020余万人次。 三是注重总结推广。召开全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暨社会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全面总结“五社联动”试点工作成效,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合作,积极推广鄂尔多斯市“一核四化”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为全区各地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及发展路径。 四是强化宣传推介。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优秀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遴选工作,共遴选出50个优秀项目,进一步宣传推广了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领域的先进事迹、优秀模式和最新成就,着力打造了群众认可、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品牌项目,积极营造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 坚持夯实基础,加快构建三级社工服务平台 自治区民政厅、党委组织部等16部门出台《苏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工作指引(试行)》,自治区民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统筹整合民政资源 健全完善基层社会工作服务平台的通知》,综合利用基层公共服务场所,加快构建了旗县(市区)社工服务中心、苏木乡镇(街道)社工站、城乡社区社工室三级基层社工服务平台。 目前,全区已建成社工站850个,全区已实现旗县(市区)社工服务中心、街道社工站全覆盖,社工站数量占苏木乡镇(街道)总数的比例达到83%。在资源整合上,聚焦“老小困残”,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统筹相关民政业务和下沉服务事项,有效整合社工资源,建立健全“6+X”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推动兜底民生服务向系统化、综合化、集约化加快转变。 在作用发挥上,大力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更好发挥社工中心统筹指导、社工站服务枢纽、社工室服务终端的作用。在运行机制上,探索建立了专业社工担任社工站站长,民政助理兼任副站长,联席会议相关单位基层工作人员兼任驻站社工的人员配备机制,及时为特殊困难群体和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专业社工服务,有效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推动社工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自治区民政厅以为强化保障重点,以品牌打造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突破,“三位一体”推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把社工专业人才培养成为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 在强化保障方面,加快推动社会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配备使用社会工作人才。截至目前,全区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比例达到80%以上。各地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分级分类制定了相关补助标准,确保社会工作人才留在一线、稳在一线、沉在一线。 在品牌打造方面,积极开展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社会工作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推荐工作。截至目前,社会工作领域累计支持团队50个、个人3名。同时,深入推进“三区计划”、“牵手计划”等品牌项目,加大对社会工作资源薄弱地区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为社工人才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增添动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和社工服务平台就业创业,组织实施基层社工专业人才万人培养计划,有力提升了社工的持证率和转化率。截至目前,全区社会工作人才总数近3万人,持证社工总数1.21万余人。通过组建自治区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库,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等,定期、持续开展督导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