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发展完善互联网公益“中国样本”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3年05月2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发展完善互联网公益“中国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必须立足本部门、本领域实际工作,以创新驱动引领,推动各个领域协调联动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撰写的《互联网公益慈善“中国样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新模式》课题研究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互联网公益慈善事业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深入剖析了这个被民政部定义为“中国样本”的公益慈善模式,对在新形势下践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迪。

    互联网时代,信息无处不在,计算资源取之不尽,世界被连成一体。以前不可想象或不可能的筹资方法和公益慈善创新在互联网环境下都已经成为可能,并展示在人们面前。理性地研究这一问题,密切跟踪这一趋势十分有意义。《互联网公益慈善“中国样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新模式》正是这样的积极尝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关心支持下,互联网企业立足中国实际,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助人为乐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互联网在我国高度普及的巨大规模优势,探索中国式公益慈善发展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自己发展的特色:基于移动互联、数实融合、互联网平台推动公益与用户日常生活场景深度结合、推动公益行业信任机制与透明化的数字转型、推动建设基层毛细血管的共同富裕生态圈,走出了公益参与门槛最低、公益交互方式丰富、公益杠杆作用显著的全民公益发展中国道路。

    2016年慈善法出台,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多选项。30家平台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中国样本”,就在于它们能在互联网基础上改进和创新慈善公益模式,打破公益慈善惯例。

    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作用,构建技术和慈善事业之间的新型关系。进入新时代,技术价值观已深深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社会是一个各种社会关系按照技术价值和技术应用加以重构的社会。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奠定了互联网公益慈善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社会基础。从我国自身看,截至到2022年6月份,全国网民规模达到10.5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4.4%。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完善的信息设备配置、庞大的网民规模,以及互联网技术在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全面应用,使我国网络空间不断扩大。网络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公共空间。十年来,我国在网民规模持续增加的同时,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长也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6月,每个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近年来,尽管互联网增速有所放缓,但社交媒体的全球覆盖潜力巨大,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光明。

    二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构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型态。如果用人类开展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视角分析,那么可以这样说,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们的经济社会互动平台是土地、村落。人们在土地上耕耘、生产、收获,在村落中过着乡土社会生活,在孤立隔膜的乡土社会空间中生存延续,形成邻里之间的互助、助人为乐。在工业社会,机器大工业把人类集中到工厂、城市,在工厂和城市平台上生产、经营,创造财富,构建社会关系,改善人类福祉。在生产和生活活动意义上,可以把大规模工厂、城市理解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平台。互联网则在现实和虚拟空间中把人们重新组织起来,形成现实与虚拟空间中生产和生活平台。这种平台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平台,一方面,它通过互联网连接了人们,在边界上更加宽阔。传统生产组织的边界是明确界定的,人们以其为单位建立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制度。如果可以把传统工业社会中的社会组织形态分为国家、市场、社会的话,那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则可以考虑分为国家、平台、企业、社会组织四种形态。平台已经构建新型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组织架构看,互联网环境下,平台具有开放性、网络化、扁平化,不像公司那样,有明确管理层级和部门划分;从生产方式看,平台一般不直接从事产品制造或服务生产,而是通过技术平台把供需双方联系起来,提供信息交流和交易链接等服务。从创新能力看,平台依托数据和网络技术,具有更强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实现快速发展。正是由于这些新的技术特征和组织特征成就了各类平台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三是互联网慈善公益通过实现全链透明实现了公益慈善治理机制创新。绩效性是公益慈善事业的根本,也是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的内在激励机制。通过技术、理念迭代发展,如今,人们通过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善款使用流程、资金流向,对善款使用后的绩效进行监督,大大提高了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完善,使其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公益价值是软性的,是文化创造,是共同富裕的精神基础。好社会必须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存。好的互联网公益慈善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结合平台擅长、能力、资源,通过更多元、新发掘的细分领域实现慈善公益精准化、更加聚焦社会痛点、创造社会价值。我国互联网平台在商业产品开发时,既考虑自己产品体系的经济社会要素,统筹考虑平台的各个业务、各个环节,也为商业业务设计注入社会价值。例如,有的平台在乡村解决长者养老问题过程中,不单考虑捐多少钱,同时考虑通过互联网传播让社区的居民知道需要帮助老人、关心老人,这正是互联网公益慈善的价值,只有让每个人关注社会问题、社会痛点,才有可能激发全社会的积极参与,这样,公益慈善的基础就扩大了。还有,有的平台的产品负责人或产品经理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公益慈善设计,形成平台机构内部的产品与公益链接。互联网公益慈善通过人人参与、人人了解、身体力行,营造公益慈善大环境。在已经过去的十几年里,腾讯公司努力将自己在互联网产品开发和链接方面的技术优势融入慈善事业,推动慈善事业在线生长。“99公益日”既是动员更多社会成员参与公益事业的社会活动,也塑造一个有着广泛影响力、基于互联网的公益慈善生态系统、公益慈善品牌,把社会问题、互联网平台、慈善组织、筹资活动、捐赠项目、社会价值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互联网时代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新形态。基于快速传播、广泛连结的特性,互联网对大众生活日趋重要,让公益价值理念触达更多个体,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关注公益,参与公益。这也是平台为什么能够把公益慈善与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基层在内的社会成员连接起来的技术基础。

    当然,适应技术环境下的公益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互联网公益慈善必须解决好公益基础理论中革命性变化和不断实现自己的创新发展,继续发展完善互联互通、信息驱动、创新包容的技术公益生态系统:完善的慈善理论、健全的筹资制度、严格的资金管理、定期的报告制度、科学的评估系统,等等。众筹与捐赠、非营利组织与公众、传播和微慈善,解决社会中的应急问题,培育全社会慈善精神等,都是互联网环境下公益慈善发展必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这清晰地表明,“公益慈善事业”是实现共同富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国家将把慈善事业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并摆在重要议事议程,互联网公益慈善需要踔厉前行,锐意创新。我们期待互联网公益慈善在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尤其是迈向民族复兴新征程中不断完善,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新贡献。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元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