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社会工作
   第09版:新闻
   第10版:公益资讯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新闻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发挥民政工作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社会工作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公益资讯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新闻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3年04月1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发挥民政工作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詹成付

    发挥民政工作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詹成付

    “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现已出版的四卷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文化建设都摆在了突出位置。在第一卷中,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题编入了6篇文章;在第二卷中,以“坚定文化自信”为题编入了9篇文章;在第三卷中,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题编入了6篇文章;在第四卷中,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题编入了6篇文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鲜明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专设一部分来论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个大问题,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舆论不断巩固壮大,网络空间日益清朗,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文艺创作持续繁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民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进一步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华文明新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新增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进程中,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进入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更加自觉地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必须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强化文化赋能,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是重要因素,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文化是重要领域,必须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更好地以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塑文化生产传播方式,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必须高扬思想旗帜、强化价值引领、激发奋斗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铸魂,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错综复杂国际环境中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形成新优势,文化是重要软实力,必须增强战略定力、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持久而深厚的精神动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不懈地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落到实处。

    “民政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与文化建设紧密相连。我们在全社会传承“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理、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离不开民政,我们在全社会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少不了民政。

    民政工作本身就是一项蕴含着博大精深文化的工作。从远古的“敬天保民”、唐宋的“安民立政”,到清代的“为民治事”,这是民政工作的历史记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到新时期的“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再到新时代的“民政为民、民政爱民”,这是民政工作的实践遵循;从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竭诚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这是民政人的价值取向,还有那“天下民政是一家”更是民政人团结一心、自尊、自爱、自强,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集体表达。这些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的民政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起到了树立民政系统共同理念、引领民政工作前进方向、凝聚民政事业发展力量、塑造民政良好形象的重要作用。

    民政部门还是与落后文化、社会陋习作斗争的前沿阵地和具体组织者。比如,现在农村一些地方不良风气盛行,天价彩礼让人“娶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人“还不起”。一些地方儿子结婚成家了,父母亲成为了“贫困户”了。我们民政部门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就能够有力推动移风易俗、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文明乡风的形成和传承。

    总之,民政部门和民政干部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被教育者、接受者,也是传承者、创造者,各项民政工作做好了,就能够有力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那种认为文化建设仅仅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事情,与我们民政工作没有什么关系的观点是糊涂的、不正确的。

    “民政工作要为新征程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继续作贡献”

    新征程上,我们要在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找准与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发挥好民政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贡献。

    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教育引导民政工作者和民政对象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一个占据统摄地位的旗帜和灵魂。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化来说,其旗帜和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应当认识到,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建设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彻到民政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主旋律、最强音,使民政干部和民政对象任何时候都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我们民政工作的首要责任,是民政部门参与和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目的所在。要看到,不管是民政干部,还是民政对象已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所提诉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加之境内外一些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歪曲抹黑,统一思想认识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越要坚定信仰、保持定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深化民政干部和民政对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民政干部和民政对象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民政干部和民政对象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和方向前进。

    要立足民政优势,发挥民政工作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重要作用。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一种文化能不能立起来、强起来,关键取决于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又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根本,充分发挥其主导和引领作用。民政有很多业务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需要我们在文化建设中找准直接或蕴含的着力点,履行好民政职能,发挥好民政作用。要着眼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孝亲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传播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和助人悦己、团结友爱的慈善理念,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氛围,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婚姻新习俗和生态节地的殡葬新风尚,推进和谐婚姻家庭文化建设。着眼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倡困难群众、老年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自尊自立自强。着眼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抓好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地名文化建设。着眼于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着力打造城乡基层社区文化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完善城乡社区文化设施。着眼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和规范文化领域社会组织发展。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重要成果,努力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落实好民政领域的具体职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使命任务。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总是根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结合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从全局上、战略上赋予思想文化工作应当肩负起的使命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着眼充分发挥文化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重要作用提出来的。这五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标定了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新的坐标,是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要求。要时刻牢记和主动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任务,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根本方向,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中心环节,在时代和实践发展中展现文化新作为新气象。我们要组织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方位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实践伟力。要本着主动、准确、适度、恰当的原则,从工作着力点和群众关注点入手,完善民政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加快民政门户网站建设,善于利用大众传媒和新兴媒体发布信息、倾听民意、引导舆论,让公众走近民政、了解民政、支持民政。民政部门所属的档案资料馆、科研教育机构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按照突出公益属性、增强发展活力的要求,完善服务规范,发挥文化功能。要完善各级民政机关、直属单位和行业管理单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员工和服务对象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民政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在身心得到充分愉悦中接受教育、提高素养。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民政部门主管的报刊社、出版社等文化单位,要大力发挥文化建设及传播作用。(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