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海市拥有一万多家社会组织,是东西部协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上海市通过出台指导意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资源流动、健全平台保障、发挥示范引领等措施,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东西部协作工作。2019年至2021年,获得专项财政资金资助的社会组织公益帮扶项目共246个,资助资金4700多万元,撬动社会投入资金近2亿元,很多项目落地成为“小而美”的公益帮扶项目。 上海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要求,将社会组织参与对口帮扶工作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大局,建机制、搭平台、塑品牌,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引导,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因势利导、联合联动,形成政府支援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 准确把握方向 确保政策支持到位见效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助力全面乡村振兴等指示要求,2018年出台《上海市对口支援专项资金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对口帮扶工作的实施细则》专项政策,明确每年拿出一定的财政资金,对上海社会组织和企业投向对口地区的公益项目给予一定比例资助。着力打造政府支援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双引擎”。同时,加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流程管理:项目资助原则上采用“事先申报、事后资助”的方式;所有项目须经过真实性初审、合规性复审、专家委员会可行性评审,再经公示、会审报批、公告后,一项目一协议,待项目实施完成后,视第三方独立审计结果,按实拨付资助金,确保真投入、真见效。 搭建服务平台 引导资源要素有序会流 上海注重发挥社会组织数量较多(1.7万余家)、发育充分,以及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搭建立体式服务平台,通过力量整合形成各方合力。 注重构建工作网络。通过市辖16个区、前方组织宣传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政策,并受理社会组织参与对口地区公益项目申报。2019至2021年,各区提交并获得专项资金资助的社会组织公益帮扶项目246个,撬动社会投入资金超1.87亿元,项目覆盖助医助学、助残扶困、民生保障和安全饮水等众多领域。 注重加强精准对接。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与市民政局联手搭建公益平台,一头通过上海援外机构、援外干部反馈受援地急需、群众有突发困难、财政援助资金未覆盖的帮扶需求,一头通过民政渠道联系一批有实力、有意愿的基金会,形成“社会组织认领公益帮扶项目”的工作模式,再由援外机构、援外干部落实。两年来,通过一线需求与后方资源的直接牵手,来自上海对口地区的113个“急、难、愁”帮扶需求,经上海社会组织认领并投入项目资金约2700万元,落地成为“小而美”的公益帮扶项目。 注重企业广泛参与。组织开展“双一百”村企结对,动员100家市属国企结对重点帮扶县、挂牌督战村,取得良好成效。响应“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活动,组织发动民营企业走出去,沪滇结对帮扶近2000家。此外,积极鼓励“两新”组织、在沪外企,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对口帮扶工作中来。 培育亮点品牌 打造多领域“拳头”产品 上海在出政策、搭平台的同时,注重树品牌、作示范,通过举办线上线下优秀案例展示会、出版《上海社会力量在行动》,组织开展社会组织助力沪滇帮扶“163百万公益专项行动”、签订《上海市社会组织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框架协议》等措施,推动交流、加强引领、明确导向。 在民生就业方面,上海华阳社区华恩爱心志愿服务社负责人靳英丽组织云南、贵州的绣娘们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带领她们一起走上致富路。2015年,靳英丽组织成立了云南第一家猛弄民绣合作社,后来又成立了哈、彝、苗、布依13个合作社,累计培训绣娘超1000人,趟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建档立卡户+妇联”的脱贫致富新路子。这种新模式不仅吸纳了当地妇女在家稳定就业,有助于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家庭带来的社会问题,还擦亮了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名片,让彝绣走上上海和纽约时装文化舞台。用一根小小绣花针,和贫困地区绣娘一起努力绣出产业、绣出就业的靳英丽,在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上,与李克强总理连线交流,向总理汇报创业历程和工作成效。 在医教帮扶方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自2006年起打造“慈善光明行”品牌项目,为白内障患者解除病患,点亮明灯。16年来,“慈善光明行”项目步履不停,足迹从云南到贵州,从贵州到西藏,从西藏到新疆,累计义诊超2万人次,帮助近3000人恢复光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虹口区代表处发起“行走的渴望”公益助残活动,深入到云南文山州40年前边境作战的前沿阵地,累计为文山州因战致残人员安装维护四千多条义肢,撑起云南边陲伤残人员向前奔跑的希望,帮助他们重拾信心,融入社会,实现梦想,也为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稳定默默奉献着力量;上海市儿童基金会一贯秉持“守护儿童健康,关爱儿童成长,助飞儿童梦想”的发展理念,深耕于贫困地区儿童公益救助事业,发起“心肝宝贝”公益医疗活动,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小儿先心病筛查和公益手术,让一个个孩子恢复健康,让一户户家庭重返幸福,用山海情深撒播“心”希望。 在生活关爱方面,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推出“梦想教室”“去远方”项目,通过现场教学、组队合作、设计研学等方式,帮助大山深处的师生走出大山,走向远方,成为自信独立、怀揣梦想的勇敢逐梦人;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致力于优化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环境,发起了“我助大山孩子洗个澡”项目,在云南援建爱心浴室并配备太阳能热水器,让孩子们在学校里能痛痛快快、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也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田;更有本市29家基金会联合认领实施“青海果洛校园安全饮水项目”,筹集资金约629万元,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23所学校安装净水设备157台,有效阻断了包虫病等传染源传播通道,受益师生超6000人,在当地获得广泛赞誉。 在文旅消费方面,上海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东方卫视特别策划的《极限挑战宝藏行》和《我们在行动》等电视节目,以“综艺+扶贫”的新模式,参与全媒体文旅消费宣传,发掘当地特色产品,介绍多彩民族风情,讲述扶贫一线的奋斗故事,见证勤劳致富的丰硕成果。此外,上海还连续多年在国家扶贫日举办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特色产品展销会,吸引广大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和市民踊跃参与,将上海和长三角的巨大市场潜力,转化为对口帮扶地区产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助力对口帮扶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亮点,既让为爱付出的社会组织有了获得感,也提升了社会组织对参与乡村振兴的认同感,带动了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其中。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上海共有322家社会组织投入资金总额18.31亿元。 (据国家乡村振兴局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