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2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阿里巴巴公益支持的“商业向善:百万商家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之路研讨会”在京举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商业向善:百万商家参与中国式现代化慈善报告》,该报告梳理了“公益宝贝”项目创立17年来的模式特点、迭代演变以及呈现出来的多重社会价值,并基于抽样调查结果对平台商家公益行为进行分析。 报告指出,“公益宝贝”经过8次升级4次进化,打通“电商+公益”价值链,重构公益生态。“公益宝贝“的“交易捐”模式将第三次分配融入第一次分配,拓展了三次分配的对象、缩短了三次分配的链路,提高了分配效率。数百万商家通过设置“公益宝贝”成为“第三次分配”的实际参与主体,他们在每单交易中捐赠几分或几毛钱用于慈善项目。通过单一商家每年平均捐赠100多元钱的积累,800多万商家在17年的时间里为慈善事业贡献了数十亿元捐款。 报告数据显示,17年来,通过“公益宝贝”,800万商家联动7亿消费者捐赠数十亿善款,国内外约5000万人次受益。参与“公益宝贝”的电商,从2012年的24万家增长至近五年平均233万家,增长近10倍;达成的“交易捐”从2012年的1.52亿笔上升至近五年平均83亿笔,增长54倍。近三年来,“公益宝贝”交易捐的订单数量有所下降,但单笔交易平均捐赠额稳中有增,从2019年的4.5分增长到2022年的5.3分。 总的来看,“公益宝贝”生长于电商平台蓬勃发展、公益慈善兴起的善经济时代,是中华商业文明中的“向善基因”与阿里巴巴“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科技的力量”完美结合的产物,基于阿里公益一直倡导的3小时文化,从而能够联动800万商家广泛参与公益。 华民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冯凌从平台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和责任角度进行了点评。她结合当下人口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未来的互联网公益,特别是以“公益宝贝”为代表的互联网公益典型项目,要更具前瞻性和多样性,在选择空间和开发升级上对老龄和儿童群体有更为聚焦和细化的关注。 作为公益宝贝深度合作的公益机构代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红涛从“童伴计划关爱留守儿童”“顶梁柱公益保险”及“国际爱心包裹”等公益项目切入,分享“公益宝贝”的价值,以及“公益宝贝”平台汇聚百万商家点滴之爱而产生的国内外影响。电商公益代表、十月结晶新消费事业群总监王水钟分享了企业的爱心如何通过“公益宝贝”链接行业服务和消费者爱的需求,以及受到“公益宝贝”影响将公益理念引入其生产流程、运营管理、供应链提升,重构商家和消费者关系,并以公益作为隐形的纽带,构建企业的社会价值,全面带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每笔四分多钱、累计500亿笔的捐赠汇聚了巨大的善的力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在会议总结时表示,会议发布的报告让大家重新认识到“公益宝贝”及其多重价值。“这是一个商业文明的升级,是公益事业中最光彩的项目。”他希望在“商业向善”的实践中,加强各界联合与社会凝聚,不断提升项目,放大行善效果,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慈善的发展。(皮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