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游客拿起手机拍摄海洋生物照片,除了自我欣赏还能干啥?还能提供科学研究样本。” “出海拍摄百万张近海生物照片,大量样本如何与基础数据库快速比对?借助AI就能极大提质增效。” “公众对公益有哪些认知局限?技术公益正在寻求突破。” 近日,在第三届腾讯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现场,来自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的科学总监、iDOLPHIN(爱海豚)公益项目负责人郑锐强提出三个设问。 这位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专家,对于专业孜孜不倦的追求,运用技术公益在个人研究领域有所成就,后开始倡议公众公益——关注海洋生物保护。技术公益让他在科学研究和公众公益推广间不停尝试,多次出圈,加速推动着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孵化进程。 从科研应用到公众公益 具有中山大学生物学博士背景的郑锐强,起初研究工作就是拍摄大量中华白海豚照片形成基础数据库,以库为标准对后期出海拍摄的白海豚照片进行再次比对,判断物种类型及数量。研究初期,基础数据库较少人工对比就能完成。研究深入后,基础数据库不断拓展,对新进样本进行人工筛选则不现实。 水生动物流动性强,转瞬即逝,研究人员每次出海都需要长时间举着相机,找准机会进行抓拍。2022年,郑锐强出海拍摄了近100万张白海豚照片,常年积累使得基础数据库照片数量也同步增加。当前,仅珠江口就有白海豚2500头,如用新进拍摄的100万张照片去比对2500张基础数据库照片,工程量挑战重重:耗费大量人力、时间成本,还容易出错。 2020年12月底,郑锐强参加了首届腾讯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原“腾讯light创新挑战赛”),借助腾讯智能云免费向行业开发者、公益人士开放多年积累的AI技术能力,对自身拍摄的白海豚样本进行快速比对形成标准,大大降低人工比对成本,这让他对技术公益有了期待。 2018年起,农业农村部将每年3月3日定为“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引导公众树立海洋生态文明观。但较为无奈的是,社会保护和研究投入在下降,对应的保护措施比较缺乏。 2022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生存环境严峻,广东珠江口每年以2.5%数量减少,粤东种群过去10年减少38%,广西钦州过去五年减少了35%。 作为中华白海豚保护的资深人士,郑锐强希望将所学知识贡献于研究,更希望让后代还能看见中华白海豚,这需要唤起公众的保护意识,倡议多方参与。 为此,他先是与广东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合作,借助AI、图像识别等技术,自主开发出finGO项目,但该项目运算速度慢,不适宜向公众推广。随后,他在腾讯智能云支持下开发出“哇!白海豚”小程序,推广公众公益。 记者搜索“哇!白海豚”小程序看到,其分为“科普馆参观”“志愿者管理”“知识宣传工作”三大板块,提供图文、视频、3D立体标本展示等元素。参观者申请预约简洁明了,小程序直接标注了小海豚生活的海域范围,方便保护区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实施保护措施。 小程序的公众使用效果远超预期。通过三个月开发、一个月内测,在finGO项目中又推出“iDOLPHIN”(爱海豚)小程序,使用AI和互联网技术对中华白海豚照片识别标准化,建立物种公共数据平台,协助动保及科研机构进行决策,让单张中华白海豚图片识别准确率达到93%以上,从上传照片到处理照片到反馈结果,整个过程仅需10秒。 从公益破圈到多方共益 以解决社会问题设立的公益项目,发展过程中正在融入各方力量,公众成为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技术公益的加持下,公众公益向着深度发展,一些未曾有的公益想法被挖掘和激活。 郑锐强认为,用AI不仅可以开展数据研发分析,还可以向着更深更广的公益领域发展。 “公众用手机拍摄白海豚,通过AI处理,就能生成可视化照片数据贡献给研究机构,产生公益效应,但实现这一步需要数字化工具。”郑锐强解释说,我们并不理解公众的公益需求,或者他们的需求未曾被开发。公众有意无意拍到中华白海豚,如我们不告知他们使用AI技术产品上传照片就能为研究助力时,公众只能将照片用于自我欣赏。当告知其AI产品的功能后,上传照片就具有了研究价值,这无疑是对公众公益需求的满足和开发,技术公益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公益需要破圈,仅靠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学术机构等某一方难以解决社会问题,必须联合突破。”郑锐强说,如果不去海边亲自看看,仅凭一张张中华白海豚照片,公众很难想象到它们的栖息地环境和种群生存是如此艰难。技术公益的推动打破和连接起了更多的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的公益理念也在破圈,不再仅限于公益圈内部探讨,而是出圈影响到更多利益相关方,让社会小众议题走向社会共益。 从最开始仅做科学研究的技术小白,到慢慢掌握一定的数字技术用于公益,郑锐强坦言,技术公益将不同场景与一线管理人员或社区人员联合。 比如,中华白海豚是沿江口定居性物种,提高数据的可视化程度,让与白海豚栖息地同住江口的居民或游客知道这个物种,知道现有和流动数量,让居民产生风险意识,控制或降低人类活动给中华白海豚生存带来的影响,这能很好地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 从公共议题到大众方案 2月2日,第三届腾讯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正式启动,数字时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自闭、校园霸凌、留守儿童)、老年人信息安全与保护(反诈骗)、生物多样性保护(解决方案)三大领域,成为打造技术公益解决方案的主战场。 由腾讯基金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腾讯技术公益、腾讯守护者计划、腾讯优图实验室、腾讯云智能、腾讯WeTest等机构联合承办的创造营,将低门槛、生态共创、项目可落地、模式可持续设为活动特色。 腾讯质量云平台WeTest、开源云原生操作系统、OpenCloudOS技术都将为参赛者提供支持。社会组织和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和需求开发小程序、H5、APP等载体,拓宽社会参与类型。 据介绍,前两届中许多优秀获奖项目在腾讯Light的扶持下均已落地。如“悦智AI实验室:高危儿拯救计划”助力新生儿黄疸病检测,让中国宝宝黄疸病检测成功率上升4.7个基准点,达到94.7%的实际检测率;阿尔泰山自然保护“蒙新河狸科技赋能项目”,为中国仅剩的600只蒙新河狸建立系统化信息数据库,设计体系化蒙新河狸保护方案;“嘀嘀嗒嗒:嘀嗒计划”团队打造小程序Dida,通过“图像识别与实例理解”,生成语义相匹配的关于性教育的小故事,让父母将性教育融入适合孩子的故事中,让儿童免于侵害。 参赛者创作公益产品与受益者使用公益产品,两者通过腾讯微搭平台,运用技术公益降低成本,开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的共益时代。 腾讯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表示,技术公益的初衷是给社会组织输入数字化能力。用技术连接起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各方资源,在应用、开发、创造方面开发出更多技术公益产品,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今年5月4日,我们将迎来第六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郑锐强说,“参加腾讯light计划自己也是受益者,从第一年做AI到第二年开发百科数字化应用,再到第三年公益众筹项目,企业资助让我们有条件去寻找最好的生态保护事件,解决最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让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形成了可持续的互利互惠公益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