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公益资讯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公益资讯
   第15版:公益资讯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从群山出发,驶向璀璨未来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公益资讯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公益资讯

第15版
公益资讯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从群山出发,驶向璀璨未来

    清晨5点,大凉山还笼罩在沉沉夜幕之中。21岁的路远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向电话那头的志愿者老师韩涛连连道谢。几分钟后,电话那头国歌声起,韩涛努力高举的摄像头里,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守护下缓缓升起,点燃了路远愈渐坚定的汽车梦想。

    600公里之外,李青也无比憧憬着大山以外的世界。过去的16年,她的人生充斥着家庭、财务重重压力,而四个轮子的汽车给她的青春装载了翅膀,那些曾经不敢企及的未来,似乎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这是两个寒门学子的故事。他们的背后,还有千百万有相似命运、以梦想为帜的孩子。他们的渴望与未来,值得被看见。

    群山围不住的热爱

    每逢节假日,路远都会到成都的街头四处转转,寻找张贴散工招聘的门店。

    在他的账本里,“同学聚会偶尔去一次就行,在学校看书以外的时间多在打工,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路远的“精打细算”更多出自长期以往的习惯。过往的二十余年,他在四川大凉山广袤的土地上出生、成长,大山赋予他坚韧而朴实的性格,却也围困着他的青春与梦想。

    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凉山地区曾长期被经济发展落后问题所困扰。初三时,路远父亲的不幸离世,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财务陷入更大危机。自此,家里的经济来源完全压在了母亲身上。妈妈去县城打工的日子里,路远和弟弟都住在寄宿学校,即便周末返家,弟弟也会交由叔叔家托管。

    好在,琐碎的生活未曾击碎他“走出大山”的坚定。初探汽车发动机的轰隆和精妙,路远感到前所未有的好奇,他将自己的梦想锁定于汽车机械工程。“我妈妈没有读过书,但她经常对我和弟弟说,读书是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唯一且最好的方法。”为此,高三毕业后的他报考了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攻新能源汽车技术。

    成都的繁华让路远头一次领略到大山以外的精彩。“四个轮子的电车,没有刺鼻的燃油味道,还有更快的起步速度。”这让他格外笃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新能源是大势所向,相信未来我也可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然而,大城市巨大的经济压力也让他无时不在为学业与生活支出所烦恼,学费、住宿费每年要花费数千元,这是家里几乎难以承担的数字。“看到为我们兄弟俩日夜操劳的妈妈和一贫如洗的家,我其实很多次想过要退学。”

    炽烈的梦想不该就这样戛然而止。2021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携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赋能未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助学项目,项目将在2021-2025年为5000名汽车相关专业中、高职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和职业教育支持。经过推荐与遴选,路远加入项目,成为首批获益的学生之一,那颗几近干涸的梦想种子,终于逢得“甘霖”,得以继续生根发芽。

    事实上,正如项目名称所表达的愿景,经济援助之余,项目更希望帮助这些出身寒门的孩子“敢于追梦”,培养他们乐观以及敢于追求梦想的自信。“我们希望当孩子们走出学校时,能具备更高的知识水平和更广阔的视野,去应聘工作时,可以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负责人李颖感慨道。

    “通过老师们精心录制的线上课程,我们重新认识了汽车,也对大众、奥迪等汽车品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课程体系还会涉及汽车安全、保养维修以及和我专业高度相关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内容。”耳目一新的课程增进了路远对汽车行业的认知,并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更让我期待的是,课程体系里还特别设置了针对我们高职生的选修课,帮助我们拓展汽车驾驶辅助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以前从未涉及的知识领域。”

    提及汽车,不善言辞的路远似乎健谈了许多,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脑中所勾画的未来。“希望能通过英语四级并专升本,希望能去有较好职业发展前景的公司上班,希望成为一名汽车机械工程师。”

    太多的希望,开始改写路远原本单色调的生活。那些或曾跌宕过的情绪,如今汇聚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很幸运有机会坚持下去,我想未来我也不再会轻言放弃。”

    女孩也可以做的“汽车梦”

    “学习汽修专业是否会面临失业?汽车修理工是否会被机器替代?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否会使工人招收发生剧变?”在一封给“赋能未来”项目组老师的手写信中,李青写下了自己对汽修专业未来的诸多疑问。

    这个刚满16岁的小姑娘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出生于群山之中的她,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身体状况欠佳,耄耋之年的爷爷因病卧床,自小便要帮母亲分担家务。

    生活的重担映射到少女的成长,便促就了冷静而现实的思考。中学期间,李青已然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规划——从汽修专业起步,大学时攻读计算机,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打拼之后开一家自己的门店,能有照顾父母、支撑家庭的能力。

    而这样的“确定”在早前也的确经历了许多次摇摆。梦想发迹于一次偶然的瞥见,“一次我路过镇上的汽修店,里面的工人师傅正在修车,我忽然觉得那和我从小就喜欢做的手工很相似,维修工具和汽车零部件通过巧妙的组合,发生奇妙的变化,让庞然大物灵巧地被驾驭。”这让当时的李青倍感激动,突然找到了一个似乎能兼顾生计与兴趣的方向:“现在开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行业的未来一定是很光明的,我也想做汽修来养活这个家。”

    梦想很快得到了初始的推进。中考之后,李青考入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汽修专业,开始向预期的生活迈进。只是很快,入学时“汽修专业唯一的女生”这个身份开始让这个女孩心中生出一些忐忑。在李青自小成长的四川绵阳安县,汽车修理这种看上去偏“体力活”的工作,似乎更像是男性专属的职业,而学习环境中自己的“特殊”,更加重了李青的担忧。

    幸运的是,正面的鼓励远多于负面的困扰。和路远一样,李青对专业的热爱与坚持让她顺利加入“赋能未来”项目,得到经济和职业发展的多重支持。志愿者老师们带给她许多汽车专业方面的启发,更重要的是,让她对职业发展有了越来越积极的希冀。老师们让她了解到,汽修领域不仅仅局限于硬件维修本身,还包括车机计算机开发、营销顾问等空间,还有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这都是女生可以去探索的方向。这样的知识补给令李青逐渐走出了早前的局限和焦虑。

    “德国生产线上的女性比例会比中国高很多,汽车本来就是一个包容度很高的行业。”在德国完成机械制造研修后供职大众逾17年的韩涛表示。作为员工志愿者参与到这一项目,他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和阅历都尽量多地输出给孩子们:“我会鼓励汽修班的女生们,不用因为是女生而迟疑,有的女生很心细,可以去做备件,就像准备手术零件;有的女生更具备沟通的优势,加上懂汽修技术,就很适合去做索赔相关的工作。”

    通过与韩涛老师的沟通,李青在内的女生们得以开拓眼界,找到自己未来更多的可能性。“让这些女孩子们坚定自己的选择,找到更多自信,这样的师生沟通就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不单纯是知识本身的传输,老师们也可以作为孩子们的职业导师、人生导师,也让我们看到这件事是很有意义的。”李颖补充道。

    如今的李青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充分的热忱和信心:“女孩学习汽修专业,这听上去有点奇怪。但我知道,汽车比脚走得快,它可以带我走出家乡的群山,去看看远方的世界。”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探索之路

    尽管随着项目的一步步推进,韩涛以及其他员工志愿者讲师们已越来越从容于课程的设计与讲授。但回想起“千里之行”的第一步,韩涛他们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初的“为难”。

    作为大众汽车培训学院的讲师,韩涛授课的受众主要是职业教育的老师,可这样的经验并不能直接复制到“赋能未来”项目上去。

    “现在是真正做一个课给到学生,这种转变对我们来说也的确是有点困难。项目是面向中职、高职这样具备不同教育基础的孩子,要综合考虑内容的难易程度、多样性,还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度, 这也是我们在内容设计上最大的挑战。”

    (下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