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公益资讯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公益资讯
   第15版:公益资讯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25载的“约定”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公益资讯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公益资讯

第15版
公益资讯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25载的“约定”
仲明大学生助学金从育人到树人的全过程公益

    2021年,仲明促进会成立

    受助学子签署《道义契约》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25年前,国强公益基金会荣誉会长、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做出一个重大的人生决定,他捐出了当时的一半身家100万元,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至今改变了逾万名学子的命运。25年间,这个决定变成了约定,每年的岁末都是助学金颁发的日子。12月18日,2022年仲明助学金颁发仪式暨25周年纪念活动如约而至。

    今年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覆盖的高校扩大至23所,在原来广东省22所高校的基础上,新增了坐标位于湖南省的南华大学,这也意味着助学金的覆盖范围开始从广东省走向全国。

    25载的暖心“约定”

    新一年助学学子签订“道义契约”

    在2022年仲明大学生助学金颁发仪式暨25周年纪念活动上,南华大学仲明学子杨汶宪作为新生代表许诺,“以后我会用自己的行动,秉持仲明理念,传承‘道义契约’精神,将大爱仲明传播得更广更远,让仲明之光照亮更多学子的逐梦之路。”

    在考上南华大学之前,杨汶宪的求学之路可谓一波多折。2014年,初二在读的杨汶宪被查出骨癌,后期病情日益严重,被迫截肢才得以保住性命。病魔的折磨未曾让他放弃心中的理想,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勤奋备考。8年后,他不仅战胜了病魔,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华大学。但多年治疗让他的家庭掏空所有,一度成了“贫困户”,欠下不少外债。在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的帮助下,杨汶宪重新燃起人生信心,也得以继续自己的求学路。

    颁发仪式上,历届优秀仲明学子也分享了他们的励志故事。1997年仲明学子钟建文、1999年仲明学子刘国兴、2000年仲明学子廖彩庆分别从自己的求学职业经历和人生蜕变讲述了他们的人生故事,也分享了他们回归仲明大家庭后的温暖,给线上的仲明学子精神的鼓舞和人生规划的指引。

    2022年获助学子共同在线上签署了《道义契约》。一份无价的精神食粮、一面道德情操的镜子、一个伴随一生的诚信诺言,成为每一名新仲明学子的人生信条。

    国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罗劲荣表示,仲明大学生助学金是杨国强先生的第一个慈善义举,同时也是国强公益基金会的特色助学项目之一。他希望仲明学子们牢记助学金“受惠社会,回报社会,让爱薪火相传”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践行道义契约的约定,并带动更多人加入公益行列。

    数据显示,25年间“仲明助学金”捐赠金额逐年增长。从1997年的100万元、2006年的200万元、2018年的300万元,上涨至2022年的450万元。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累计投入5036万元,资助1.2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展现从“扶贫”到“扶智”的全面发展。

    《道义契约》

    学子回捐再公益

    1997年,捐赠人杨国强在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时,提出“道义契约”模式,即每位仲明助学金受助学子都需签署一份《仲明助学金道义契约》,承诺在毕业后经济能力许可时,回捐当年所获得的资助款,用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并加入公益行列,奉行“受惠社会、回报社会”的美德。

    现任仲明促进会会长张富建,大一时父亲离世,全家负担增重,这让他开始为大学学费发愁。1998年,学校辅导员向他介绍“仲明大学生助学金”,通过资格评估他顺利入选,领取助学金3000元。

    2007年之前,张富建心中一直有个想法,他想找到资助人当面感谢,并积极履行道义契约。但受当时社会信息发展所限,沟通渠道不畅,只能先置于心中。

    据张富建回忆,早期仲明学子通过《羊城晚报》领取助学金后,并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也不知道捐赠者是谁,受社会环境和技术发展所限,很多仲明学子的回捐意愿未能达成。

    2004年,毕业三年后的张富建想解决回捐渠道不畅的路径,搭建起了网站“仲明助学网”,用于向仲明学子提供助学金回捐信息和学子间交流。

    2000年之后,随着国家助学金覆盖范围的加大,高校学子选择助学金的种类增多,但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在全国高校的申请人数并没有下降,长期保持稳定。

    根据《道义契约》的倡议,回捐助学金的同时更多希望将仲明精神传递出去,仲明学子身体力行践行公益慈善影响更多的人。

    张富建称助学金回捐只是关注的一个维度,更多是倡议仲明学子传播仲明助人的精神;道义契约不是束缚,而是一份迎难而上的信心与勇气,把《道义契约》的倡议看成一种向上的精神,这才是助学金的真正用意。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原总经理、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管委会负责人陈心宇是“仲明助学金”的全程见证者和参与者。陈心宇回忆,1998年接受资助的仲明学子林倩云,毕业工作一年后就践行道义契约回捐仲明助学金,成为第一个全额回捐的仲明学子。

    2015年仲明学子刘付权振,毕业后加入惠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为全职公益人,从受助到自助到助人,用新媒体方式传递着仲明精神。

    从单一到多元

    资助方式与时俱进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迭代,催动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人的全面发展被纳入首要发展因素。让人的智力、体力、志趣和道德等多方面协同发展,成为新时代莘莘学子变革的要求。

    与当年的物质匮乏相比,“思维上的贫困”成为如今受助学子的最大障碍。

    广东普宁95后受助学生章洁称,与家境优渥、从小接受素质教育的同学相比,来自农村的同学会发现自己在认知和思维层面存在明显的“信息差”。相比经济上的资助,社会经验这一课他们更需要补上。

    如何让助学金既能帮助同学完成学业,又能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教育时代的变化给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管委会成员们出了一道考题。事实上,从2012年起,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由单一化经济资助转变为多元化资助育人模式,除持续为莘莘学子发放助学金外,还提供素质拓展、导师讲堂、校友分享、学子交流会、公益服务等多种赋能支持,更加关注对受助学子的培养发展。

    2012年,“仲明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资助覆盖的23所高校中有21所高校成立了仲明志愿服务队,服务队队员有15%获得过国家级奖学金,超过40%获得校级以上奖学金或荣誉。仲明学子间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氛围浓厚,经常前往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开展公益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仲明志愿服务队先后带领2500余名队员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直接受益超53000人次,总公益时长达75000小时。

    专业运作

    受益人群从广东高校向全国拓展

    从“仲明助学网”到“仲明志愿服务队”再到“广东省仲明助学志愿服务促进会”实行专业运作,25年间,由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设立延伸出的公益机构和项目逐步探索出一条自我突破、自我革新,自我创新的新时代公益慈善发展之路,受益人群也从广东高校学生向全国拓展。

    2021年4月,由仲明学子发起的广东省仲明助学志愿服务促进会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登记成立,并推出仲明薪火计划——首届大学生公益微创投大赛公益项目,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参与社会实践,促进乡村振兴。

    经过深入调研后,仲明促进会将“乡村经济发展”“乡村公共服务”设定为仲明薪火计划资助的两大领域,通过“公益微创投”的形式,单个项目资助上限分别为10000元和5000元,培育优秀青年公益项目。

    当年,仲明促进会共资助29个项目,总金额近30万元,参与的团队成员和志愿者共574人,服务足迹遍布广东14个地级市的城中村或偏远乡村,直接受益超58431人次。

    2022年4月,第二届仲明薪火计划作为2022年“益苗计划”的专项赛之一如期启动,共资助37个公益项目,资助总金额近30万元,参与项目大学生达690人,分别来自广东省26所高校。历经数月,各项目的服务足迹遍布广东广州、肇庆、清远、梅州等12个地级市的城中村或偏远乡村,服务受益超55208人次。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微果团队”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培正学院等六所高校组成的“‘柑’之如饴”联合团队,通过设计民俗产品IP,NFT数字藏品,拍摄文旅宣传片助力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贡柑、凤梨、荔枝销售,参与乡村振兴。

    张富建介绍,仲明促进会“仲明薪火计划”项目中,无论是执行项目的学生,还是项目导师,都有着仲明学子的身影。作为曾经的受助人,他们通过专业学习、潜心钻研、努力实践,已经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不同的岗位,践行着同样的初心,“受惠社会,回报社会,让爱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