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工作专刊
   第08版:社会工作专刊
   第09版:社会工作专刊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公益资讯
   第15版:公益资讯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专访和众泽益创始人、主任王忠平:推动“五社联动”,志愿者大有可为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工作专刊

第08版
社会工作专刊

第09版
社会工作专刊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公益资讯

第15版
公益资讯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22年08月3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专访和众泽益创始人、主任王忠平:推动“五社联动”,志愿者大有可为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和众泽益创始人、主任王忠平

    ■ 本报记者 王勇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五社联动'与'三社联动'相比,增加了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新增的这两部分,尤其是社区志愿者,在联动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与其他'三社'究竟应该如何联动?《意见》发布已经过去一年,目前进展如何?《公益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和众泽益创始人、主任王忠平。

    创立于2010年的和众泽益十二年来持续为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志愿服务、公益慈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咨询服务。

    王忠平认为,“五社联动”的提出对志愿服务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利好消息。志愿者组织起来有目标、有导向性地开展活动,通过“五社联动”深入参与社会治理,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社会效果也会更好。

    志愿服务的历史机遇

    《公益时报》:从“三社联动”为什么会变为“五社联动”,为什么会增加“志愿者”?

    王忠平:“五社联动”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的,2020年以来的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一方面是“三社联动”提出后,地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民政部及时进行了总结推广;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地方购买服务资金有限,社会组织数量和质量相对不足,开始探索在社会治理中引入志愿者等其他社会力量。2020年疫情发生后,大量的志愿服务组织冲在了社工机构之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社区志愿者是基层社会治理非常重要的力量。

    《公益时报》:“五社联动”的提出,对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

    王忠平:我认为对中国的志愿服务来说,这肯定是一个大的利好消息。第一,这是对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地位的肯定,充分认可志愿服务的价值;第二,这为志愿服务发展提出了明确方向,作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手段,有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的指导,我们就可以去探索、去实践;第三,这给了志愿服务一个很大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我感觉“五社联动”提出来以后,志愿服务领域还是比较振奋的。

    《公益时报》:志愿者在“五社联动”中的定位是什么,怎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忠平:从我们的调研来看,“五社联动”的各个主体都有可能成为驱动主体,也可以共同发挥力量。志愿者更多是以个体的方式参与,但如果能组织起来,有目标性、有导向性地开展活动,价值会更大,社会效果也会更好,单个志愿者资源比较有限,所以要鼓励志愿者的组织化行为。但这也不影响志愿者个体性的发挥,他们可以成为带头人,带动一批志愿者来做事。

    《公益时报》:志愿者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什么优势?

    王忠平:我认为很多社区社会组织其实具有志愿服务组织的属性,志愿者的参与可以让它们低成本运作,同时它们能够扎根社区,不轻易流动,对社区更加熟悉,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社区治理的各种问题。相对来讲,它们比较符合基层社会治理的要求。

    《公益时报》:和众泽益在“五社联动”方面是怎么做的?

    王忠平:在使命驱动下,我们一直在推动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也积极探索创新的模式。其实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志愿服务在“五社联动”方面的成功经验了。比如一般社区志愿者的来源有两部分,一个是社区内生(当地)的志愿者,一个是外部引入的志愿者。和众泽益在企业志愿服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因此我们一直在引入志愿者,而且我们引入的时候一般都是匹配资源的——通过企业志愿者动员社会慈善资源参与社区治理,这是我们的优势。

    例如,在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北郎东社区,我们引入企业为社区捐赠了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打造了“无废空间”,企业员工也作为志愿者在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我们还孵化了当地的社区社会组织,让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参与,实现了“政府引导、社区协调、居民参与、社会组织运营、企业支持”的社区“无废”运营模式。

    我们还和北京市朝阳团区委共同打造了“CVSC计划”暨社企融合志愿服务项目,搭建了一个企业和社区直接对接的平台;在很多地方推动社区创享计划,动员社区居民作为志愿者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团队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下一步,我们希望借助“五社联动”提出的新方向,做出更多探索,形成更多经验和模式。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益时报》:目前,志愿者在“五社联动”中的作用发挥存在哪些问题?

    王忠平:“五社联动”的落地要通过社会化动员的逻辑把志愿者动员起来,才能长期可持续。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一是志愿服务组织的数量和资源肯定是不够的,无法匹配在“五社联动”中对志愿者的要求;二是部分地方缺乏“五社联动”的平台和机制;三是社区缺少组织志愿者、组建志愿者队伍的方法和能力。

    《公益时报》: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王忠平:首先是要搭建平台和机制。一是社区志愿者参与的平台,能够调动各方资源;二是构建五社平等、共同议事的机制;三是在社区建设实体化阵地和平台。

    其次是要培育社区的内生性力量,基本方向是两个:一个是建立机制、平台,内部孵化;第二个是外部的引入,无论是下沉还是对接、结对等都要做实,形成机制性的动员体系。

    《公益时报》:哪些力量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五社联动”的发展?

    王忠平:首先是政府在推动。《意见》发布后,好多地方都出台了实施措施。但不能仅仅是发文,还要有保障,使文件能够落地。

    其次是基金会和企业。民政部协调全国性慈善组织筹集了8000余万元,支持湖北省和武汉市实施“五社联动”项目,但还需要更多的基金会在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方面投入资金。

    第三是社工机构。其实很多社工机构在招募志愿者做事,我们希望能把它机制化,这是我们探索的一个方向。

    第四是志愿服务组织。我觉得要借助这个机会,迅速提升专业能力,和社工机构联动起来,再和外部的社会慈善资源结合起来。

    《公益时报》:从各地的情况来看,目前“五社联动”推进的情况是怎样的?

    王忠平:现阶段各地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地相对来讲社会治理基础比较好,在“五社联动”方面推动速度比较快。从实践角度来看,其实已经有非常多的经验可以总结和提炼。例如,在成都一个社区的院落,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管理工作已经完全由志愿者来承担,形成了非常好的自治机制。

    但也有些地方只是在社区弄个房子贴上标语,有物理空间,没有多元治理的机制,离《意见》提出的目标差距还比较大。

    《公益时报》:城市社区已经有比较好的实践了,那么农村社区情况如何?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五社联动”应该怎么做?

    王忠平:农村的志愿服务一直是中国志愿服务相对薄弱的地方,但在一些发展较好的地方也有很多相关的经验。例如,山东荣成市建立了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大家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就比较高。积分多,奖励多,变福利为激励,村里的很多事情都由志愿者解决,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风貌,推动了乡村振兴。

    推动志愿者发挥更大作用

    《公益时报》:疫情发生以来,志愿者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志愿服务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王忠平:我们要客观认识志愿服务行业发展中目前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甚至会带来一些负面舆情。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是自愿参与,因此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强。如果社区服务做得不到位,志愿者用脚投票,直接不参加了。此外,我们也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监管,要避免志愿服务组织出问题,建立志愿服务组织的认定和淘汰机制,做得不好就可以淘汰;同时在推进“五社联动”的过程中,要建立评估机制,要评估最终的效果。

    《公益时报》:下一步,“五社联动”的发展会有怎样的趋势,尤其是志愿者的作用将如何发挥?

    王忠平: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我们已经认识到政府解决不了所有的社会需求,未来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基层治理、真正发挥作用的趋势是必然的。在这个过程中,动员的形式和内容会发生很大变化,会出现非常多的创新做法。志愿服务组织的数量和质量会逐步提升,可能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性作用方面会更强一些,但一定要加强平时的孵化、培育、积累、培训、氛围营造等工作。中国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庞大,可以作为政府的重要补充力量,特别是在一些社会组织发育不足的地方,作用更大。

    《公益时报》:推动志愿者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王忠平:一是要有制度化的保障,为志愿服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远远不够;二是为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培育创造好的条件;三是建立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和激励环境,提倡多元化的志愿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