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社会工作
   第09版:社会工作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数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社区公益慈善发展的推动因素和未来进路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社会工作

第09版
社会工作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数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社区公益慈善发展的推动因素和未来进路

    一、社区公益:作为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版图

    社区公益慈善在过往其实是一直不被政府和公益慈善界领域所看重的,因此也并未真正将其纳入公益慈善发展的关键议题,社区公益受到冷落和被边缘化是过往的一种现象。但是,近年来社区公益开始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版图,这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和政府购买服务的转型均有紧密关联。

    (一)新冠肺炎疫情催促了社区公益慈善浮出水面

    新冠肺炎疫情让两类职业人群涌现在普通大众的面前,被深度地看见和获得更多认可,甚至在更高层面上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那就是医务人员和城乡社被公众看见,也就使得最基层的“社区“被看见。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居民之间的自助互助防疫活动变成了大家的一种自救和互助运动。在社区防疫工作中,公益话题和互助话题被慢慢地放到桌面上,走到公益慈善的舞台中央,尤其是针对疫情下的困境老人、残障人士和儿童服务方面,这也是我国民生问题中非常重要的议题,在疫情下显得更加突出。

    疫情之下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服务需求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比如空巢、高龄老人,因年龄较大、行动不便、患有慢性病等需要定期去医院,以及生活用品采购和入户陪伴,但这也让社区公益的话题不断地被看见,不断被每一个人意识到。公益慈善不是说多么宏大的一个活动,它包括了每个居民作为主体在社区里、邻里间开展的互助活动和志愿公益行动。社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寻不是从政府或者基层工作者的管控中获得的,而是在以社区为平台的互助行为和有温度的民生服务中感知的。

    新冠肺炎疫情把社区公益这一发展议题从被边缘化逐渐推向舞台中央,从隐性存在到显性可见的这个过程中,不仅是人群服务,它还涉及到社区公益的各类话题,住在社区里的居民都应具有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很多社区治理议题也都跟其相关,比如社区公共环境治理和小区停车,都会涉及到公共议题、包含公益元素。社区公益作为社区发展的软性建设,与社区硬件更新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它是增强百姓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路径。进入新时代后,以社区为本的服务需求是呈现爆发式增长之势的,同样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利益诉求,这就需要基层党政部门、基层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公益组织共同推动社区公益进一步发展。不管是国家治理角度还是基层治理角度,社区公益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议题。

    (二)公益慈善政策法规和政府购买服务不断强化社区视角

    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的慈善法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和推动社区层面的公益慈善及志愿服务,2017年民政部颁布实施了《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这一专项政策,着力发展包括登记注册和基层备案在内的各类社区社会组织,这为社区公益提供了组织化的载体。无论是从立法角度还是从政策制度来看,推动社区公益慈善都是有依据的,但是这些内容往往被忽略了。

    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和政府购买公益服务在很多地方发展了多年,但社区层面的公益慈善并未得到充分发展。比如北京市2009年前后就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但是持续几年后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在过往社会组织承接的市级或区级的项目由于多方面原因持续性显得很不足。社区公益急需被纳入到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之中,更要成为公益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呼吁更多政府部门和公益慈善行业看见、参与并支持到社区公益发展中。政府和公益组织需要对社区公益给予更多的关注、思考和行动。

    要让公益慈善走进寻常百姓家,则需要不断支持专业社会组织下沉到街道和社区,只有下沉到最基层的街道、乡镇和城乡社区以及最有需要的地方,公益慈善才会被深度地看见和被公众更深入地感知。在这一方面,也有不少地方做了有价值的实践探索,比如北京市朝阳区在2015年前后,由当时的朝阳区社会工委与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创设了“社区创享计划”,逐步引导公益组织向城乡社区下沉,并依托这个专项计划不断地挖掘社区公益达人和社区公益组织,在专业公益组织的陪伴之下,从发现社区公益议题到在不断赋能基础上形成小微公益项目,并动员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项目落地实施之中,推动了社区内外公益行动的升级发展。再之后,这一操作方法被很多地方借鉴,以社区小微公益项目大赛为主要形式推动的社区公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迈向未来:社区公益发展的推进策略

    社区公益在中国有着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却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现代性社区公益起步晚、制度支持乏力、多元主体参与度和合作度较低等。这就需要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和公益组织提供有温度的公益服务和具有整体性的社区治理方案,同时充分挖掘和培育社区志愿者和慈善资源。

    (一)加快制定社区公益发展的系列顶层制度

    要推动社区公益发展,需要首先加紧社区公益事业发展的相关顶层制度设计。如前文所提到的,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难题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和个性化且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特点,但是目前得到回应还比较少且不够充分。因此,我们需要将社区公益放置在基层社会治理和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有必要在顶层设计层面进行专项的制度设计,为社区公益发展提供空间、环境和氛围。同时,我们也呼吁基层党政部门把更多的资源投向社区公益,也希望更多服务性公益组织带入社会化资源来支持社区公益发展,以社区为本地推动社会问题解决和人群服务需求满足。

    (二)聚合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社区公益发展

    在顶层制度设计的基础上,社区公益发展特别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合作。单一主体难以有效解决当前相对复杂的社区公益议题,需要推动社区公益上升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景象中来,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各自优势,在各归其位、各负其责、各显其能的基础上实现联动协作,并实现各获所需和整体发展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有深度、实质性的联动协作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但其实不易实现,需要每个主体持有开放精神,在相互接纳、互相包容和相互拥抱中共同推动社区公益的不断发展。具体来说,党和政府应给公益组织参与社区发展或者社区公益提供更多参与空间和支持举措,社区居委会应学会接纳公益组织和培育社区支援力量,公益组织则需要放下身段并扑向基层推动公益服务落地社区。另外,多元主体参与可聚力于培育社区内生性公益力量,培育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构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益的平台和载体。

    (三)社区公益的长远发展需要更多中青年人的深入参与

    老年人是当前参加社区公益的主体力量,这个现象在全国十分普遍,需要得到关注和改变。换句话说,社区公益发展特别需要中青年力量参与,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那么怎么能够吸引中青年力量来参与社区公益呢?笔者觉得可从以下几个行动策略加以尝试。一方面,利用群团组织建立起来的社区儿童服务平台,从对儿童服务入手,与中青年群体和家庭产生互动、建立关系并慢慢转变为对社区公益的关注和参与社区公益议题;另一方面,依托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重要契机,与中青年群体紧密互动,挖掘骨干力量并将中青年党员带动起来,发挥其专长优势,引导其参与社区公益和社区公共事务;再一方面,社区层面还需要搭建更多面向中青年人的平台载体和培育发展更多的中青年社群,比如“社区妈妈团”(即社区年青妈妈们自发组建的育儿经验交流互助组织),引导鼓励其互帮互助,并逐步引导其从关注自身议题逐渐转向社区公益。

    (本文系2022年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超大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构建和实践应用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课题编号JBKYZD202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民政部培训中心副教授 卢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