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社会工作
   第09版:社会工作
   第10版:社会工作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数字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 社会组织促就业“增岗拓岗”进行时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社会工作

第09版
社会工作

第10版
社会工作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数字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7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 社会组织促就业“增岗拓岗”进行时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第八届公益班毕业典礼

    北京协作者“协作者学堂”项目周年论坛(图片来源:北京协作者网站)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以往,政府部门、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军。而今,社会组织也积极响应号召,共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2022年6月至7月间,民政部多次召开会议,要求社会组织挖掘自身潜力,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市场。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广大社会组织应如何挖掘自身潜力,增加需求岗位,同时形成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促就业带来机会?近日,《公益时报》记者走访了社会组织、高校、专家,探寻共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高校毕业生突破千万

    社会组织多措并举增岗拓岗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90.2万家。其中,在县(区)级登记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达到68.9万家,占社会组织总数的76%,吸纳就业人数为810.4万人,平均每个组织的就业人数约为12人;从人员学历来看,大学专科及以上为292.6万人,占比约36%。为城乡社区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呈现出吸纳就业人数的容载量高但高学历人员比例亟需提升的特点,在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7月初,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召开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引导社区服务领域社会组织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此后,民政部、教育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摆在社会组织工作更加突出位置。

    这对社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其进一步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协作者”)创始人李涛看来,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社会组织最直接的作用有三点:“一是社会组织发挥就业载体作用,拓宽大学生城乡社区就业渠道。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主要为城乡社区,组织类型、服务领域、岗位匹配呈多元化,通过直接提供岗位可以拓宽大学生城乡社区的就业岗位。二是发挥职业赋能和教育救助功能,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促进稳定就业。三是发挥资源整合作用,扩大学生社会参与,发掘就业机会,联合多方形成合力。”

    据李涛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协作者在北京、江苏、江西、山东、广东等地共有五家机构,专职人员50余人,兼职九人,其中60%为大学应届毕业生,涉及社会工作、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公共管理、新闻传播、行政管理、会计等十几个专业。“目前,北京协作者仍有15个岗位在招聘中。”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成立于2012年5月,是国内率先开展公益慈善领域本科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截至2022年6月,该中心已培养八届共306名学生。

    该中心主任杨志伟表示,从短期来看,发挥社会组织担当和作用,解决市场供需矛盾、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这是稳就业、促就业的现实举措。“社会组织服务大多面向基层社区,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民生领域,能够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让社会组织聚集更多人才。”

    转变传统就业择业理念

    先就业后择业成为一种选择

    面对激增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该如何抉择?先就业后择业成为一种选择。

    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业指导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贾利军谈道,职场中存在一个“三级跳”理论:第一级,首份工作不要太在乎薪酬,应该注重锻炼机会,通过第一份工作来充分社会化。只有在拥有好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化程度后,才能变成真正成熟的工作者。第二级,要思考在工作中究竟想要获得什么,建立起成熟的职业发展观。第三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追求职场的巅峰。

    “大学生就业具有明显双重特性。疫情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但这种困难是暂时的,1076万毕业生是优质的人力资源,也是下一轮中国经济腾飞的有生力量。”贾利军表示。

    在杨志伟看来,社会组织领域人才需求旺盛,对有行业背景和经验的学生有着更多期待。“中心学生在慈善政策、晋升渠道、行业发展等方面受过一定教育培训,去社会组织就业的积极性相比其他专业更高。另外,学生更多倾向于基金会就业,岗位设置、劳动保障、职业发展相对完善也是选择的重要原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就业市场反馈数据看,经济类社会团体对推动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该领域人才需求旺盛,并衍生出更为专业的人才需求。不过,经济类社会团体倾向于从自身会员企业中挑选人才,高校毕业生进入经济类社会团体,岗位设置、劳动保障、职业发展充满不确定性。选择经济类社会团体就业,还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流趋势。

    就业需要专业知识

    更需要职业理想

    目前,社会组织有着非常大的基数,如何形成合力、挖掘潜力开发用工岗位,有很大空间。而如何利用好这些岗位,让就业者少走弯路,社会组织在培养模式上应有充分考量。

    作为全国首批高级社会工作师的李涛认为,对专业负责是社会工作伦理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每一名社会工作者都有责任培育人才并对其发展负责。“社会组织岗位价值的发挥不能只看能力,还需有奉献社区的职业理想。用人单位必须建立起专业的服务管理和督导支持系统。”

    以北京协作者为例。李涛表示,机构会对实习生提供岗位支持,培育专业理想,增强其岗位胜任力;在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外,还会形成书面、个案、小组督导、实习前规划及实习后评估,与校方沟通等协作机制,这些均由具备督导资格的资深社会工作者担任。“协作者工作团队中有20多人就是从实习生成长为一线社工乃至机构管理者的。”

    李涛表示,协作者的一个目标,即通过接受实习生,培养就业者了解本土社区服务实践情境,培育公益理念,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动其持续参与社区服务。无论该就业者未来是否留在本单位工作,这项培训都是不可或缺的。

    社会组织努力“拓岗”

    政府也应有效施策

    杨志伟表示,一些社会组织经费不足、自身发展困难,这是客观现状,需要引起重视。“应出台相关激励措施,覆盖社会组织领域,重视其发展短板,如劳动保障、职业晋升、薪酬待遇等。行业发展短板,实际上限制了高水平人才进入社会组织行业,产生阻隔效应。”

    杨志伟谈道,社会组织拓岗中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宏观政策层面,政策供给要破除现有制度障碍,营造友善政策环境;二是新形势下社会组织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实现自我突破,在错位发展上办出机构特色;三是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或其他保障政策,让社会组织因需求拓展岗位,有能力开发岗位,促进良性就业。

    在李涛看来,当前社会组织巨大的人才需求同低迷的就业选择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一方面,社会组织需要用人;而另一方面,相关政策相对模糊,导致机构内部治理面临不确定性,这对人才职业规划产生一定影响。“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工作者真正的需求需要被重视。”

    在社会组织规模及数量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广大社会组织更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政策支持及人力资源的升级换代,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贾利军谈道,“社会组织更需要优良的组织文化,用事业留人,用舞台留人,通过自身努力让机构在行业中变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