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工作专刊
   第08版:社会工作专刊
   第09版:社会工作专刊
   第10版:社会工作专刊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数字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开放共建渐成行业发展共识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工作专刊

第08版
社会工作专刊

第09版
社会工作专刊

第10版
社会工作专刊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数字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6月2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益数字化:
开放共建渐成行业发展共识

    每天早上打开蚂蚁森林收能量,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

    ■ 本报记者 皮磊

    在线助捐和线上捐赠是数字公益参与的主要形式。具体到在线助捐类活动中,蚂蚁森林最为普及,92%的行为公益参与者在过去一年中曾通过蚂蚁森林参与公益;其次为捐步,为82%;第三为蚂蚁庄园,为74%。类似的行为公益通过线上平台将生活与公益相结合,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了社会价值。’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蚂蚁集团研究院、支付宝公益平台联合发布了针对数字公益参与者行为研究报告——《中国数字公益参与者行为洞察研究2022年度报告》。报告基于上万名支付宝普通用户的随机调研样本统计结果发现:数字公益极大降低了公益参与门槛,让随手公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捐款、捐步、捐能量等方式参与数字公益;支付宝公益平台人均单笔捐助金额2.2元,数字公益让一角一分都可以成为爱心。

    可以说,数字化不仅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激励企业不断创新社会参与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公益行业发展。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公益数字化进程也逐步加快,公众参与公益的途径越来越多,方式也越来越多元。

    数字技术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这些在数年前听起来较为陌生的词汇,现在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而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往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常态。

    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就是蚂蚁森林。

    2016年8月,蚂蚁森林上线。当时很多人无法理解在手机里种树这种新颖的公益模式,甚至觉得“这是一个骗人的东西”。但短短六年时间,蚂蚁森林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公益模式。在接受调研的群体中,超过90%的人都表示在过去一年中曾通过蚂蚁森林参与公益;每天早上醒来打开蚂蚁森林收能量、捐爱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截至目前,蚂蚁森林活跃用户已超过六亿。

    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一些互联网及科技企业履责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出口,也为个人参与创造了无限可能。

    在今年6月15日“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中,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中华环保联合会、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等19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向全社会发出“生活减碳、有你有我”的倡议。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还联合蚂蚁集团,在支付宝平台推出绿色生活倡导小程序“绿色行动”。

    据记者了解,这款小程序集纳了“绿色出行、节约粮食、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变废为宝、减纸减塑”共六大类、25个绿色生活行为,参与者可以通过“每日打卡”的方式持续记录自己的绿色生活行为,随着绿色生活行为的累积,达到相应标准后可以获得“美丽中国行动者”电子证书。在“每日打卡”的基础上,小程序还强化了对各类绿色生活行为背后相关环保知识的公众科普。

    将数字技术融入人们出行、购物等日常生活场景,用数字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成为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例如,在共享单车流行的今天,一些单车平台开始尝试将个人绿色出行行为和公益链接,通过骑行“捐”出自己的减碳量,成为公益项目的共建人。

    事实上,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能源结构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看来,“未来一段时间内,数字经济将成为驱动人类文明前进的重要动能。数字化不仅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方式,也对整个产业结构和生态等各方面带来了颠覆性冲击。”

    在此背景下,更多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以及“双碳”等国家战略议题下,贡献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实现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性。更多企业也陆续发布ESG可持续发展战略,尝试作出积极的应对和改变。

    对行业发展

    产生深刻影响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最近三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公益;2021年通过互联网募集善款近100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8%,互联网筹款额五年间增长了近四倍。于公益慈善事业而言,数字化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更为深刻和显著,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动力。

    例如,2006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支付宝平台开通了网上筹款专户,这也是支付宝平台首次为公益机构开通网上筹款专户,彻底改变了过去只能到现场捐现金才能捐赠的公益模式。2021年7月21日,支付宝紧急上线驰援河南捐赠专区,36个小时时间网友共捐赠一亿元善款,累计有1387万人次捐出4.89亿元。

    这样的筹款速度和数据,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在蚂蚁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彭翼捷看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降低了公益的参与门槛,让公益事业真正实现了随手可为,实现了人人可参与的目标。

    “在支付宝公益平台,平均每个人的单笔捐助金额是2.2元,人均捐助额其实并不高。但是,过去一年通过支付宝公益平台捐款的网友达5.98亿人次。这也是数字时代跟传统的捐赠时代最明显的不同,数字技术让一角一分都可以成为爱心,让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参与公益。我相信数字技术未来还将继续创新,能够进一步降低所有人参与公益的门槛。”彭翼捷谈到。

    除了降低参与门槛,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公众参与公益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趣味化。除了蚂蚁森林这种公众认可度较高的参与方式,交易捐、收益捐以及公众参与度较高的捐步、捐积分、捐爱心等,丰富多样的参与模式让公益逐渐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另一方面,依托数字技术制作数字公益产品并将其作为对在线捐赠人的回馈,也已成为维系捐赠人关系的一种最新且颇为有效的方式。

    在行业人士看来,数字技术带给公益行业另一个重大的影响是,其大大提升了行业透明度,进而也大大提升了公众对公益机构的信任度。尤其是一些互联网公益平台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公益行业,使得项目的每一步都会被及时记录下来,且无法人为更改。

    彭翼捷表示,数字技术在降低公益参与门槛、创造多元参与模式的同时,也必须要建立公众对行业的信任。“比如说蚂蚁森林,如何才能让公众相信我们确实种树了呢?我们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让大家能够通过手机看到每一块林地的种植痕迹。此外,通过导航软件,只要行驶在林地附近,就可以轻松地查找到我们种树的具体位置。现在,我们还利用远程摄像等技术,把林地情况实时推送到每个人的手机屏幕前。提高了项目透明度,也就能够赢得大家的信任。这是数字技术发展对行业发展带来了最大的影响之一。”

    进一步推动

    行业开放共建

    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院长程刚表示,互联网公益平台的不断升级迭代,给年轻的用户以及公益行业从业者带来了很多新鲜感。“现代慈善的发展已经进入更广更大的社会领域,政策倡导和公众参与也越来越多,而数字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唤醒的功能。同时,整个社会都面临着数字化转型,这也能带动更多人通过多元形式关注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此次发布的《中国数字公益参与者行为洞察研究2022年度报告》全新定义了公众的公益参与行为,将其分为在线助捐、线上捐赠、志愿服务、线下捐赠四种形式,其中在线助捐和线上捐赠是数字公益参与的主要形式。

    报告发现,过去一年中,96%的受访支付宝用户参加过以上某一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在参与调研的群体中,线上捐赠用户数已接近线下捐赠的两倍,信任和便利是人们选择互联网募捐平台的首要原因。此外调研发现,超80%的人同意“勿以善小而不为,随手公益”等积极向善的价值观念;数字公益参与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人人随手做公益”从生活方式普及为日常习惯。

    不过,公益数字化并不是简单地把线下活动或项目搬到线上,其对公益机构乃至整个行业的认知体系、知识体系、人才体系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专家表示,数字化不是公益行业独创,而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任何行业也不能避免。而除了公益场景的变迁,数字化一方面让公益项目、社会捐赠更加精准,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公益的边界,有效连接起了各方,汇聚了更多社会资源。

    因此,对众多互联网公益平台而言,其作为连接慈善组织和社会公众的纽带,如何与各方一道打造有序开放的平台生态,让产品和服务持续贡献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持续推动公益行业更健康、透明发展,也成为一道必答题。

    记者了解到,支付宝公益平台于近日发起成立“支付宝公益平台共建委员会”,并宣布将进一步升级“开放计划”:从平台规范共建、自有产品开放、公益数据研究、数字工具共享等多个方向,与生态伙伴共建、共创,推动生态共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壹基金、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等六家机构首批出任委员。

    在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永光看来,数字公益的发展,为破解行业面临的信任痛点以及如何引导更多公众参与提供了参考,也有助于推动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的转型。“例如,利用蚂蚁集团研究院的开放研究平台,能够解决大数据面前隐私保护和公益参与者数据共享的难题,也可以给其他互联网数字公益平台及公益机构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