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重庆花田乡何家岩村五年级学生三妹每天步行1小时求学,坐上校车成为她的奢望;巫溪县希望为乡村亚健康人群打造‘自然康养屋’,降低慢病率……这两个生活中的‘小梦想’后来被设计成互联网公益筹款项目,引发大量网络捐赠。 近10年来,中国互联网公益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互联网技术创新助力下,“人人可公益”的理念和相应的基础配套在不断深化。公益门槛显著降低,公益效率大大提高,公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成为一种习惯。如何将“爆发式”的公益共建,进一步升级为细水流长、可持续的公益共创,成为接下来公益行业的重要命题。 今年2月15日,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要求引导社会组织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军。 4月27日,一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重庆区域公益样本专场,试图用实践回应公益共创的答案。 公益汇聚中的“创变者” 中国互联网公益十年产生的最大的改变是让公益人人可及,让公益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7年时间,99公益日完成了“造节”使命,让指尖公益逐步流行。进入新阶段后,其更关注理性和透明,关注一线和落地,从单点爆发走向辐射影响力,让公益资源的分配效率进一步提升成为新的使命。在拓展捐赠、配捐这些硬性资源的同时,也进一步为公益注入数字化能力工具包。 在重庆市政府指导下,腾讯公益作为特别支持方,2022年“乡村振兴·重庆专场”意在助力重庆市慈善总会、重庆市各部门与公益机构、爱心企业、志愿者、爱心用户一道,通过专场活动促进地方公益生态发展,培育可持续且富有地域特点的优质公益项目,营造充满地域特色的公益氛围,协助打造地方公益嘉年华品牌,打造全国标杆。 据“乡村振兴·重庆专场”新闻发布会透露,截至目前,重庆有94家区县慈善会、社会组织及志愿服务组织紧紧围绕当地乡村振兴实际情况,策划上线近300个项目,覆盖产业帮扶、养老帮扶、教育帮扶、人才帮扶、儿童关爱、扶弱济困、生态振兴等七个方面。 重庆市慈善总会会长刘光磊表示,积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共享数字时代的发展红利;提升重庆公益慈善的数字化能力,为互联网平台携手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一条新路。 乡村振兴重庆专场成为一次有力的创新实验。此次活动立足区域公益,结合本土特色发力,将数字化能力输送到公益一线的毛细血管,强化公益资源分配效率。在互联网平台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实现共创共益。 作为活动特别支持方,腾讯基金会提供包括5000万元种子配捐资金、2000万元传播广告资金,机构数字化能力建设相关培训课程,千万级企业公益激励,全套公益嘉年华解决方案等。腾讯用公益数字化理念为项目赋能,提升项目达成率和影响力。 乡村振兴中的“助力者” 三妹上学路上的校车、关注慢病的健康屋,现在成了重庆市乡村振兴中的“大事”:利用互联网公益赋能,围绕生态振兴,突出一老一小,包括助残、助医、助学、助老等领域,开展人才培训,乡村文化建设等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市慈善总会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乡村振兴何家岩画卷”项目,并在4月27至29日重庆专场期间开展筹募宣传工作。腾讯基金会、腾讯公司西南总部为项目宣传、提供线上流量等支持。重庆市慈善总会志愿者总队、重庆市慈善总会志愿者总队映山红大队等开展实施,协助项目落地执行。 按照“乡村振兴·重庆专场”的部署,重庆市策划上线了近300个项目,从4月27日至29日每天10时,公众可以通过微信“腾讯公益”小程序为喜欢的公益项目奉献爱心。 近300个项目以需求为导向,聚焦乡村振兴和养老两大方面,有关注慢病的技能培训和健康服务项目“自然健康屋”;关注乡村儿童心理成长的项目“乡村儿童心理计划”;公益倡导类项目“乡助山野阅读计划”;乡村振兴产业帮扶类项目“但见山乡辣椒红”“渝南明珠一村一梦”“乡村振兴何家岩画卷”;困境群体帮扶项目“美丽乡村关爱计划”;基础设施建设类“建设云峰民俗中心”等。 腾讯公益平台运营负责人余和谦表示,乡村振兴领域的项目在腾讯公益平台上一直占较大比重,整体筹款金额占平台筹款额的80%~90%。“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乡村振兴具有很强包容性,很多议题(扶贫、捐资助学等)都属于乡村振兴的范畴;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中的公益项目通常很具体明确,如村里修一条水渠、修一条路、架一座桥,过去这种筹款是依靠线下集资完成的,现在通过互联网筹款显然更有优势。” 公益基因中的“见证者” 作为全国首个区域性公益助力乡村振兴专场首发城市,重庆的捐赠热情为再分配做了充分的诠释。 2020年99公益日期间,重庆共有1186万人次参与捐赠,共募得善款3.35亿元,募捐总额和捐赠人次均居全国第一位。这相当于每三个重庆人中,就有一个人参与公益。2021年,重庆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5.03亿元。 除了捐款热情高涨外,还有一些“捐赠人代表”通过身体力行成为了公益路上的同行者,格外引人注目。 截至2022年2月底,重庆巫溪县古路镇长龙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李世东为长龙村引进资金348万余元。他在互联网募捐平台上包装上线“温暖长龙困难群体”“为村民送年夜饭”“助力乡村正能量”“美丽乡村明亮计划”等项目,募集善款110余万元,把互联网慈善的理念和实践带入了乡村,为实现长龙村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72岁的重庆市慈善总会志愿者总队副总队长、夕阳红大队大队长刘芳惠,从2018年至今连续四年参加互联网募捐,共募集善款7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活动经费难的问题,也让来自社会的涓涓爱心温暖了数千名敬老院老人。 杨光凤和老伴两个人的社保金加起来每个月不到3500元,但从2015年开始,老人每年都会拿出2000多元捐到区慈善会,用于慈善公益项目。七年来,老人从不间断,共捐款16200元。 “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图虫”摄影师、北碚区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员冯爽,用摄影的形式纪录公益项目的实施过程,发现特殊人群的需求,做图片资料收集。 据介绍,“乡村振兴·重庆专场”将充分发挥平台的技术优势及网络公益模式,与重庆公益机构开展广泛深度合作,支持重庆孵化培育发展本地社会组织。 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 公益数字化的概念被界定为“公益机构和相关方,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创新公益服务模式,提升公益机构的运营效率,重塑公益事业价值链和协作网络,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 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腾讯公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10日,在腾讯互联网公益平台上,有超过6亿人次爱心网友累计捐款总额逾175亿元。这为数字乡村发展作出了很好诠释。 重庆区域专场活动看似只是一个区域专场,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村子的小梦想而组成。腾讯公益平台将帮助各个村子实现梦想,并为之提供两方面能力支持:一是对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困难点进行提炼、包装和传播,最后实现高效筹款;二是平台将提供连接能力,构建信任基础,搭建良好的公益生态。 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的可持续问题,核心就是如何将前沿技术转化成中性、稳定、市场化的能力,在“科技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下为公益行业提供更实用的数字服务,这是企业能力和优势所在,也是一种更加可持续、更加细水长流的公益发展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陶传进认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通过区域专场公益合力助推乡村振兴,体现出创新性和专业性。区域专场公益也给社会组织在资源链接、项目运营、机构管理等方面予以成长机会。 可以说,互联网公益降低了公众参与门槛,推动传播大众理念与公益文化的形成。场景设计、捐款追踪又让公益变得更加有趣、高效、透明,推动公益行业可持续发展。 如此看来,互联网公益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捐款,在数字技术和创新思维的带动下,互联网公益早已从单一捐赠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