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社会工作
   第09版:社会工作
   第10版:社会工作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数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多地社工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完善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社会工作

第09版
社会工作

第10版
社会工作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数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4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多点开花 持续推进
多地社工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完善

    武汉社工投身社区防控一线

    在大力发展社会工作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的背景下,各省市不断出台并完善相关支持措施,在政策、财政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发展社会工作、推进“五社联动”已成为各地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四川:投入4680万元 开展第二批社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日前,四川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22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正式公布社工服务体系建设第二批试点单位名单。据悉,2022年,四川继续投入省级财政奖补资金4680万元,确定成都市青羊区等69个县(市、区)为第二批社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在成都市青羊区西御河街道等234个乡镇(街道)实施试点项目,带动各地加快实现乡镇(街道)社工服务全覆盖,并将其作为全省30件民生实事之一予以推进,让社工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首批试点

    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1年,四川省民政厅把握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两项改革等阶段性任务完成后群众的现实需要,启动建设四川社工服务体系。按照“三年试点引领、两年扩面延伸”的思路,锚定“‘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社工服务全覆盖”的目标,遴选82个县(市、区)作为社工服务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采取“省级资金奖补带动运行一批”的方式,支持228个街道(乡镇)实施试点项目,引领各地通过“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形成一批、依托民政服务机构布局一批、市县整合部门资源自建一批、利用现有场所资源赋能一批”等途径,积极建设市域四级社工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四川省共建成社工站点4446个,30余个县(市、区)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5000余名驻站社工提供救助服务6.45万人次、开展老幼关爱19.14万人次,助推产业发展3388次、链接社会资源2846万元、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129家、成立志愿服务队2424支、开展社区活动8298次,惠及群众超过250万人次。民政部印发四川相关经验,2021年7月8日,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中西部片会暨全国调度会在川召开。

    “三个注重”统筹布设

    第二批站点

    经过“县申报、市审核、省确认”等程序,四川省民政厅结合发展所需、群众所需和治理所需,突出“三个注重”,科学布局试点项目。

    注重向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县(市、区)倾斜。从全省第二批开展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的40个单位中,选择26个县(市、区)作为社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占比达65%,推动试点单位建设社工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治理服务组织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社区治理实效。

    注重中心镇示范引领。结合县域片区划分工作,在87个中心镇布局试点项目,优化配置社工服务资源,通过建成运行中心镇社工站,示范引领周边乡镇加快社工服务站点建设。

    注重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把社工服务作为助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的核心内容,聚焦民政厅实施的“彝路相伴”“牵手伴行”行动计划,在10个集中安置点布设试点项目,侧重开展“天府银龄”老年人关爱社工服务,助力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特色“五化”重点

    开展“六项服务”

    四川省推进社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坚持“服务是灵魂、质量是生命”,突出“五化”特色,建好社工站点。

    突出社会化。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坚持“养事不养人”,通过引入社工机构进驻站点,以社会化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突出专业化。要求试点站配备两名以上持证社工,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开展服务,并鼓励招聘社工专业的应届大学生为驻站社工,推动解决就业难题。

    突出体系化。构建市域四级社工服务体系,市级支持中心侧重策划指导、提供支持,县级总站侧重统筹调度、培训督导等,乡镇(街道)社工站兼具培训督导和直接服务的双重功能,村(社区)社工室直接面对居民开展服务。

    突出亲民化。采取请入站、走进门等方式为居民提供面对面、个性化服务。

    突出本地化。初期引入成都等地社工机构进行人才培养,后期逐步培育形成以本地社工为主的支撑力量。

    同时,推动社工站围绕居民需求,重点开展需求评估、资源链接、社会救助、老幼关爱、社区治理、产业发展等六项服务,在全省各地有效营造扶弱解困、老有所乐、幼有所长、勤劳致富、互帮互助、共建共享、温馨和谐的社会治理场景。

    “五社联动”

    促进社区治理

    充分发挥社工站点的纽带作用,大力推进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广泛凝聚“向上向善”的社会力量,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丰富“五社”元素,依托社工站点,培养本地社工人才,孵化服务类、治理类、兴趣类的社区社会组织和各类“自组织”“微组织”,培育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广泛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共建社区生活共同体。

    探索“五社联动”,依托社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创新探索党建引领、需求导向、资源链接、项目牵引、应急响应、统筹协调等机制,丰富“五社联动”服务场景,提升社区治理社会化、组织化水平。

    服务社区疫情防控,引导社工站点积极动员“五社”力量,有序参与疫情社区排查防控,承担排查社区风险人员、协助核酸检测、链接社会资源、提供关爱服务等工作。

    (据四川省民政厅)

    安徽:广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社区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日,安徽省民政厅、省发改委印发《安徽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设置了七项预期性发展指标,到2025年,全省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预期达到100%,城市社区政务通用自助服务覆盖率100%,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

    安徽省将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和文体服务有保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村(社区)下沉。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广覆盖、高质量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党建引领社区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城乡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居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为促进既定目标顺利实现,《规划》确定服务体制机制构建、社区服务提升、服务设施完善、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社区服务人才建设等五大重点任务,并设置六个项目专栏,实施“一大行动”“五大工程”。

    “一大行动”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行动,包括培育发展一批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服务;以留守独居老年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为重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大力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和互动交流活动;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社会工作室,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广泛开展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等。

    “五大工程”即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完善工程、城乡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推进长三角服务一体化发展工程。其中,在城乡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方面,安徽省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覆盖,重点开展“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智能化水平。同时,依托“数字江淮”“加快5G发展”等重点工程和项目,持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每年选择10个至20个单位进行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力争在五年内探索出智慧社区建设安徽路径。

    (据《安徽日报》)

    湖北:武汉将建设140个街道(乡镇)社工站

    日前,记者从2022年武汉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武汉将围绕“多元共治”这一主题,从多方面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其中,武汉市将建成140个街道(乡镇)社工站。

    近年来,武汉坚持创新推进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不断完善多元治理格局。

    记者了解到,目前,武汉市建成街道社工站110个,全市社会组织达到2.66万个,社会工作人才达到1.4万人,注册志愿者28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达23.28%。江岸区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新洲区巴徐村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今年,武汉将继续强化“五社联动”服务模式,建设街道(乡镇)社工站140个,创建15个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示范点。

    下一步,武汉市将加强社会组织品牌建设,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多专业化社会服务。

    (据《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