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会工作
   第06版:聚焦两会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数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建议从社会性别视角开展妇女健康干预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会工作

第06版
聚焦两会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数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3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建议从社会性别视角开展妇女健康干预
《“打工妈妈”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发布

    打工妈妈年龄

    打工妈妈受教育程度

    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在全国28560万农民工群体中,女性占比34.85%;全部农民工中,未婚的占比为17%,有配偶的占79.9%。按照79.9%的配偶比例推算,有子女的流动妇女(简称‘打工妈妈’)的数量至少是千万级别。

    打工妈妈,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曾经或目前正在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已生育过的女性劳动者。

    近日,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协作者’)发布了《‘打工妈妈’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依据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从打工妈妈及其家庭的微观层面,其所处社区、企业等中观层面,以及社会宏观层面等三个维度,提出具体服务建议:建议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整合多方资源,包括社区、家庭、用工单位、政府和群团组织等,赋能打工妈妈,以提升打工妈妈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协助打工妈妈建立和增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有利于打工妈妈及家庭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完善打工妈妈健康权益保障体系,回应打工妈妈健康需求。

    打工妈妈平均年龄42.45岁

    接受教育程度偏低

    在参与调查的打工妈妈里,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24岁,平均年龄是42.45岁。在她们中间,有不少人至少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

    数据显示,打工妈妈的学历普遍不高,初中以下学历的有75.37%。受教育程度和女性农民工健康有正相关关系。缺乏教育可能会导致女性就业机会减少,不易获得有利于女性及家庭健康的基本信息。受限于教育水平,打工妈妈获取健康资源的能力较弱,存在的健康风险相对较高。

    在所有工作中,47.53%的打工妈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也意味着打工妈妈在出现健康问题时缺乏足够的劳动保障支持。

    一些技术含量低、重复性的体力工作,不仅会直接影响打工妈妈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她们对自我的价值肯定和身份认同。

    有研究认为,传统性别文化会导致打工妈妈在承担繁重体力劳力的同时,还要常常面对工作价值与职业身份的社会轻视,甚至歧视,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平衡发展。

    打工妈妈的常态:

    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家庭

    对于许多打工妈妈而言,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工作是常态。

    在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里,由于男性的工作性收入相较流动女性较高,加之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所以一般都会产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打工妈妈在干小活补贴家用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责任。

    “我每天上完晚班之后,在早上下班回家,送孩子去上学,然后洗衣服,熨衣服,然后拖地,再开始睡觉。10点半之后再出去买菜做饭。”一位打工妈妈这样对工作人员讲述自己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繁重的家务劳动、逼仄的生活空间、收入较少的工作,这些因素在现实生活中都会对打工妈妈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对打工妈妈身体状况自评情况进行交叉分析,报告发现打工妈妈家庭居住环境和身体状况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当家庭居住环境越差时,打工妈妈身体自评情况也越糟糕。

    迫于经济压力,多数打工妈妈都会选择便宜一点的、空间较小的居住空间,但又担心家庭居住环境和住宿方式会限制了儿童成长发展,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家庭收入低下

    打工妈妈多数选择透支健康

    报告显示,76.35%的打工妈妈所在家庭月收入低于8000元;69.75%的打工妈妈个人月收入低于4000元,打工妈妈个人和家庭月收入低于全国农民工平均水平。

    然而,75.86%的打工妈妈有两个以上的子女需要抚育,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当打工妈妈健康状况出现需求时,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打工妈妈会选择她们认为的更便宜的就医方式;甚至有24.63%的打工妈妈会选择先扛着,什么都不处理。

    报告指出,流动人口健康水平与其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是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收入水平的限制下,农民工可能会以透支健康为代价,通过加班或者增加工作时间来提高收入,长此以往对农民工带来巨大的健康风险。较低的收入水平,也容易使打工妈妈在出现健康问题时减少或延迟就医治疗,从而影响打工妈妈身体健康。

    打工妈妈工作强度大

    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报告显示,44.83%的打工妈妈每天工作时间在8-12小时之间;10.84%的打工妈妈打工时长超过12小时;20.20%的打工妈妈工作时长在4-8小时之间;3.94%的打工妈妈工作时长小于4小时。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是导致打工妈妈健康水平较低的因素之一。

    “休息的时间不固定,没活干的时候一周能休息两天,换班的时候也会休息两天。有时候换班觉得真的好疲惫,有时候回去我啥都不想做,就想躺在床上,澡都不想洗。”在参与调查的打工妈妈中,有41.36%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强度大。

    除了工作强度,不良的工作环境也会对打工妈妈的健康产生显著影响。经常暴露在不良的工作环境,或者缺乏基本劳动保护措施,不仅直接影响打工妈妈的身体健康,也会侵害其精神健康。不过,与2017年协作者的健康调查对比发现,打工妈妈工作环境同比已经有所改善。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对象中,29.06%打工妈妈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太好,3.94%认为自己身体状况糟糕。这其中,38.89%的打工妈妈认为工作状况影响了其健康,工作时间长、时间不规律、工作强度大、收入低都是最主要原因。

    受限于时间分配和能力等,一些打工妈妈只能打零工,其中很多是体力活,工作时间长,或是在劳动防护上较为不充分,对身体的劳损也较严重。

    在面对身体不适时,近四分之一的打工妈妈首先会选择忍耐,而非第一时间就医检查。对于她们而言,不是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只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照顾家人等原因而选择自己默默承受。

    打工妈妈是维系家庭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她们的身心健康不管是对于家庭、还是社会稳定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考虑到打工妈妈健康发展需求,在现阶段通过预防和控制来降低医疗成本,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将是实现健康效果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要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打工妈妈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也需要家庭、社区、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加强对打工妈妈的支持性健康环境的建设,更需要整个社会对打工妈妈的关注。

    社会工作视角

    对打工妈妈健康服务的建议

    妇女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之一。服务流动妇女,从社会性别视角开展妇女健康干预,维护妇女权益和保障妇女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妇女社会工作的重要使命。

    报告认为,打工妈妈既是独立的主体,也是家庭、社区和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打工妈妈的健康问题与需求,是在与环境众多层面进行系统交换下呈现出来的,其中既有个体的原因,也有家庭、社区和社会等多层面的原因。报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依据社会工作视角,针对打工妈妈的健康需求,从个人和家庭、社区和社会几个层面,提供以下健康服务建议:

    第一,微观层面:为有需要的打工妈妈提供个案服务,激发打工妈妈潜能,通过自助与助人,提升打工妈妈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从个人层面为有特殊需要的打工妈妈提供个案紧急救助服务,为处于困境的打工妈妈及家庭主要劳动力成员提供公益健康体检,搭建打工妈妈健康学习小组和互助网络;开展健康知识培训,共学、共创打工妈妈视角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育打工妈妈成为“健康辅导员”;开展健康教育服务,提升健康管理中女性主体意识,持续推动打工妈妈参与健康管理行动,支持打工妈妈自我发声,传递打工妈妈健康需求。

    从家庭层面开展打工妈妈家庭教育服务,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支持打工妈妈及家庭成员认识角色冲突,改善家庭分工,支持打工妈妈改善现有居住条件,促进健康行为养成。

    第二,中观层面:促进社区、用工单位、政府和群团组织对打工妈妈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环境建设的支持,为降低其健康风险创造条件。

    从社区层面推动社区营造健康氛围,支持打工妈妈健康行为养成,加强社区健康服务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推动社区开展打工妈妈健康支持网络建设。

    从用工单位层面加强针对打工妈妈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改善职业环境;推动打工妈妈职场与社区友好环境建设,开展托儿服务。

    从政府、群团组织层面为困境打工妈妈实行“兜底”的健康服务,各级群团组织开展社会性别意识培育与宣传。

    第三,宏观层面:落实妇女健康政策,深化社会保障改革,多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倡导社会关注打工妈妈群体。

    从政策层面落实《妇女发展纲要》,将打工妈妈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可及范畴。深化社会保障改革,降低打工妈妈健康管理成本。

    从文化层面拓展适用于打工妈妈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推广;倡导社会关注打工妈妈无酬劳动的价值,将家庭服务和家庭福利纳入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开展专题研究与倡导,开展打工妈妈健康专题研究,以及提炼总结打工妈妈健康服务案例,并通过向社会传播打工妈妈及家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特殊的健康需求及解决建议等,完善国家有关妇女儿童健康发展规划,为打工妈妈及家庭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加完善可行的社会政策体系,以及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

    (李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