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近日,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编撰的《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京发布。 蓝皮书是‘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系列的第二部,以2021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为考察研究对象,分四个部分对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进行了全景式扫描。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总报告回顾了中国关工委2021年开展的主要工作,分析了我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历史环境、新的特点和发展机遇。 第二部分为专题篇。本部分共收录7篇分报告,这些报告分别从“中国共产党关心下一代工作之百年回顾”“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青少年犯罪状况与预防”“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成长”“乡村儿童事业创新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中国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发展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为调查篇。本部分共收录了11篇各级关工委的经验总结材料和调研报告,反映了地方关工委在推动“五老”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国防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法治教育,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经验总结;本部分还涉及如何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挥党建带关建这一核心机制作用的实践探讨,以及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回顾。 第四部分以附录方式呈现,记载了2020年全国关工委系统的大事。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持续推进 长期以来,全国各级关工委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视为履行关爱保护职责的核心内容之一。2021年,中国关工委在《工作要点》中提出,要积极关注并推动解决校园安全、校车安全、食品安全以及低龄化犯罪、校园霸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动员更多“五老”参加关爱工作团,担任法治副校长、网吧监督员、法律辅导员、心理咨询员,在网吧义务监督、相关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家庭邻里纠纷矛盾调解等工作中发挥作用。未来要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赋予的法定职责,深化“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继续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 不断探索新格局下的 关爱工作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迎来新的局面。相关研究指出,家长参与有关家庭沟通或教育方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在多个方面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与家长没有参加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青少年相比,家长参加了相关活动的青少年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更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学业表现更好,学业压力感知更小,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有信心,幸福感更强,更少沉迷于网络。同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也更为和谐亲密,家长对孩子更为了解,亲子间互动更多,关系更为亲近。 分析显示,家长参加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越多,这些积极效果越明显。这些结果证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表明为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能够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改进家庭教育方法,由此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未来,为家庭提供指导将是关工委的重要工作领域。中国关工委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要深化“‘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发动广大“五老”言传身教,带头搞好家庭建设,涵养好家风,宣扬好家训,传承好家规,在全社会倡导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风气,助力千千万万家庭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堂,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强化“五老”队伍 专业化、体系化建设 蓝皮书指出,“五老”队伍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中坚力量,“五老”队伍建设是关心下一代工作进展的重要指标。 《中国关工委“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关工委、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发挥“五老”队伍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的意见》要求,动员更多政治素质过硬、有一定专业特长的老同志参加关工委工作,壮大“五老”队伍。总结推广“四化型”(组合联谊化、管理社团化、运行项目化、服务专业化)关工委发展模式,强化“五老”队伍专业化、体系化建设。组织开展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加大先进事迹挖掘和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增强“五老”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加强对基层关工委和“五老”的关爱服务,对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关怀帮助,在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进行探望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关心下一代工作 应强化青少年主体性 蓝皮书指出,关心下一代工作需要各类社会力量、“五老”队伍共同发力,同时要注意发挥青少年的主体能动性,只有青少年主动接受教育,才能取得好效果。湖南省关工委在开展党史教育活动中,较好地注意到这一点,其有关做法值得借鉴。 在党史学习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湖南省各地注重创设有利于发挥青少年主体作用的形式和载体,把他们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换成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例如,很多活动由青少年自己谋划组织,展演节目由青少年自己编排导演,特别是在青少年中精心培训了一大批“小小讲解员”,让他们担当红色故事的讲述人和革命纪念地的解说员。 党关心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大宝贵经验 蓝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重视青少年教育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始终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主题,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 长期以来,党关心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本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党的领导并注重制度建设,是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重视不断完善工作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是推进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组织保障。 三、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历史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重要途径。 四、关心下一代的关心关爱活动与教育机构的教育培养相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是促进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有效机制。 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是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强大动力创新是一切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 关心下一代工作应在 新媒体环境下掌控主动权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新媒体已成为当下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心下一代工作要创新发展,必须顺应大趋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掌控主动权。 一、新媒体的互动性有助于提升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效性。 互动性是新媒体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传播过程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输入,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主体与受众可以即时做到输入—反馈—输出,给“五老”和青少年进行思想观念与情感意识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改变了传统的以“五老”单向讲授为主的工作模式。教育部关工委主办的“院士回母校”“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充分运用了新媒体的互动优势,设置大屏幕微信墙,让学生即时发表感言、提出问题,工作形态由静态变为动态、从平面变为立体、从单一变为多维,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新媒体的虚拟性有助于提升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针对性。 新媒体时代沟通具有虚拟性,这种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顾虑,拉近彼此交流的心理距离。相比面对面交流,青少年更愿意在微博、朋友圈、贴吧等平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北京高校为例,调查数据显示,90.67%的大学生使用微信,66.27%的大学生使用微博,超过86%的大学生愿意接受新媒体推送思政教育等内容。新媒体提供了了解青年内心的密码,打开了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广大“五老”能及时掌握青少年的内心动态,进而提升工作的针对性。 三、新媒体的移动性有助于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效率。 新媒体传播信息不局限于固定的空间时间,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发送信息,打破了传统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固定区域、固定空间的教育模式,大大降低了传播成本,减轻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时间、空间、费用上的负担,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拓展了工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