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会工作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数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活跃志愿者多出于非经济部门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会工作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数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2月0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2021年中国活跃志愿者现状调查报告》发布
活跃志愿者多出于非经济部门

    各类志愿服务供需对比

    不同单位(公司)活跃志愿者与各类志愿服务参与率的交叉

    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于日前开幕。据悉,冬奥会期间,北京预计有约20万人次的城市志愿者上岗服务。当前,我国志愿服务已经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涨。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2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其中,《2021年中国活跃志愿者现状调查报告》章节,采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中的志愿服务数据,对2021年我国活跃志愿者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活跃志愿者是指在近一年内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志愿者)。

    总体规模与发展现状

    数据显示,我国18~69岁调查对象中,近一年有过志愿服务经历的受访者占比达29.9%,这比2019年(25.09%)略有上升。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和2019年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在人口结构不变的假设下,我国18~69岁居民中,活跃志愿者总体规模约为3.07亿人。这意味着我国活跃志愿者队伍规模处于稳步扩大的状态,志愿服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这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制度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从活动时间维度看,2021年我国活跃志愿者群体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创造出了比2019年更大的经济效益。近三个月以来,我国活跃志愿者人均参与志愿服务4.22次,约是2019年的两倍(2.12次)。近三个月内,人均志愿服务时长为21.87小时,约是2019年的3.3倍(6.63小时)。结合前述活跃志愿者群体规模,我国活跃志愿者在近三个月志愿服务时长共计约67.14亿小时。按照全国各省区市的平均最低小时工资18.89元计算,活跃志愿者近三个月的志愿服务贡献了1268.27亿元的经济价值,远高于2019年水平(242.71亿元)。可见,相比2019年,我国志愿服务在人口规模、参与程度、经济贡献上均有明显提升。这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志愿服务需求激增和志愿服务积极介入疫情救助等因素有关。

    从政治面貌上看,群众身份的人口规模庞大,其在活跃志愿者群体中的占比最高,为65.18%,但群众中活跃志愿者占比仅为24.1%,远低于其他政治面貌群体中活跃志愿者的占比。其中,民主党派的活跃志愿者占比为57.14%,中共党员为54.36%,共青团员为53.27%。相较于2019年,民主党派(31.43%)、中共党员(45.86%)和共青团员(48.21%)群体中活跃志愿者占比均有提升,且民主党派提升最为显著。

    从家庭收入上看,活跃志愿者家庭年收入均值为125450.72元,显著高于非活跃志愿者的家庭年收入均值(83869.89元)。将受访者的家庭年收入五等分并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活跃志愿者占比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分析显示,低收入家庭群体的活跃志愿者占比为21.84%,中低收入家庭群体为23.69%,中等收入家庭群体为31.68%,中高收入家庭群体为33.24%,高收入家庭群体为43.51%。

    从出生世代上看,出生世代越年轻,越容易成为活跃志愿者。分析显示,“00后”的活跃志愿者占比最高,为54.74%,其次是“90后”(36.52%)和“80后”(34.11%);而1980年前出生的世代群体中,活跃志愿者占比均低于30%(“70后”的活跃志愿者占比为29.38%,“60后”为24.21%,“50后”为18.60%)。可见,年轻世代的志愿参与意愿普遍较高,世代间的差异性也逐渐缩小,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年活跃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参与行为充分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勇担时代重任的群体责任、使命感和公益品格。总而言之,加入政治团体、家庭收入水平高和出生世代较年轻的人群更倾向于提供志愿服务,均有相对较高的志愿服务参与率。

    志愿服务的参与现状

    根据志愿服务的内容不同,可将志愿服务分为12类:儿童关爱、青少年辅导、老年关怀、妇女维权/保护、扶助残障、支教助教、扶贫济困、医疗护理、法律援助、环境保护、抢险救灾和国际援助。本部分主要考察不同类别志愿服务的参与状况。结果显示,由于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等差异,各领域的志愿服务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特点。

    与2019年相比,12类志愿服务中,除扶助残障、支教助教和妇女维权/保护三个领域外,其他各类志愿服务的参与率较2019年均有所提升。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三类志愿服务按照增长幅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抢险救灾(5.40%)、儿童关爱(8.57%)和环境保护(12.71%),分别比2019年提高1.85个、1.47个和1.19个百分点。这可能与过去一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刺激了抢险救灾类志愿服务需求相关。

    作为个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工作差异会影响个人生活模式、知识体系、资源和需求结构等内容,进而影响个人的志愿服务参与行为。因此,该报告考察了拥有非农工作的活跃志愿者所在行业与志愿服务参与的关系。从总体参与状况看,活跃志愿者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领域由高到低依次为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行业(71.43%)、教育文化和卫生行业(51.78%)、科学技术与金融行业(45.83%);占比最低的三个领域由低到高依次为建筑业(24.91%)、批发零售业(27.90%)和制造业(29.26%)。与2019年相比,教育文化和卫生行业、房地产与租赁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活跃志愿者占比有所下降,分别下降4.34个、3.68个和1.52个百分点。而其他行业的活跃志愿者占比均实现上升,其中,科学技术与金融行业(45.83%)提高最多,提高11.81个百分点;制造业(29.26%)次之,提高10.04个百分点;农业(33.78%)再次之,提高8.35个百分点。此外,受不同行业工作特色的影响,各领域的志愿服务参与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不同行业在各类志愿服务领域中各有所长。

    从不同类型工作单位的志愿服务参与状况上看,非经济部门的活跃志愿者占比普遍高于经济部门。活跃志愿者占比最高的三类工作单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府部门(69.86%)、自治组织(67.02%)和民办非企业(58.33%),占比最低的三类工作单位由低到高依次为没有单位(21.40%)、个体工商户(29.02%)和私营企业(33.12%)。在经济部门内,集体企业的活跃志愿者占比(55.56%)远高于国有企业(39.16%)和三资企业(38.89%)。结合前述志愿服务参与的行业差异和政治面貌差异可见,目前我国志愿服务仍以政治动员为主,政府部门、自治组织等是活跃志愿者的主要来源。

    不过,仔细比较志愿服务的不同领域发现,不同工作单位的活跃志愿者的参与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来自自治组织的活跃志愿者在老年关怀(63.49%)、妇女维权/保护(25.40%)、扶助残障(39.68%)、环境保护(57.14%)、抢险救灾(41.27%)和法律援助(12.50%)等6类志愿服务的参与率上位居第一。相对而言,政府部门仅在扶贫济困领域的参与率(68.63%)最高,事业单位在支教助教领域的参与率(13.79%)最高,民办非企业在青少年辅导领域的参与率(28.57%)最高。

    活跃志愿者的社会心态

    公众的信任水平是衡量社会经济平稳发展、防范社会风险和化解潜在危机的重要指标。在制度信任方面,将非常信任和比较信任某一机构的受访者界定为信任该机构的群体,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非活跃志愿者相比,活跃志愿者群体的制度信任水平更高。其中,活跃志愿者最信任的四个机构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中央政府(97.61%)、公安部门(89.34%)、工作单位(88.70%)和法院(87.90%),分别比非活跃志愿者群体高1.73个、2.56个、3.49个、2.34个百分点;接下来是区县政府(85.64%)和医院(83.12%),分别比非活跃志愿者群体高4.42个百分点和4.14个百分点;信任水平最低的两个制度机构是群团组织(82.30%)和乡镇政府(70.7%),分别比非活跃志愿者群体高3.79个百分点和7.30个百分点。此外,活跃志愿者和非活跃志愿者对慈善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信任水平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在人际信任方面,以10分制测量“对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水平的评价”,活跃志愿者平均得分为6.71分,显著高于非活跃志愿者(6.46分)。简言之,与非活跃志愿者相比,活跃志愿者群体的制度信任和人际信任都普遍更高。

    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参与一样,政治参与也是公民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反映了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和投入,是公民个人现代性的重要体现。与非活跃志愿者相比,活跃志愿者的政治参与水平显著更高。在民主选举方面,52.32%的活跃志愿者参与了最近一次(村)居委会选举,比非活跃志愿者高4.80个百分点;67.94%的活跃志愿者表示愿意参与下一次(村)居委会选举,比非活跃志愿者高6.49个百分点;15.02%的活跃志愿者参与了区县人大代表选举,比非活跃志愿者多6.68个百分点。此外,活跃志愿者参与率在“参加村居/单位重大决策讨论”(15.18%)、“向政府部门反映意见”(10.72%)、“通过各种渠道对政府公布的政策发表个人意见”(5.97%)、“利用专业知识参与公共政策、公共事务论证会”(5.47%)、“出席政府部门组织的有关公共政策的听证会”(5.32%)、“到政府部门上访”(2.74%)等方面显著高于非活跃志愿者,分别高出9.63个、5.23个、4.53个、4.89个、4.62个和0.96个百分点。

    社会包容、社会公平、道德水平、遵纪守法水平和社会总体情况的评价等社会心态指标,可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向心力和社会融合程度的主观认知。结果显示,在社会包容程度上,活跃志愿者群体的平均得分为7.30分,比非活跃志愿者高0.23分;在社会公平水平上,活跃志愿者的平均得分为7.22分,比非活跃志愿者高0.42分;在社会道德水平上,活跃志愿者的平均得分为7.22分,比非活跃志愿者高0.13分;在遵纪守法水平上,活跃志愿者的平均得分为7.69分,比非活跃志愿者高0.11分;在社会总体情况的评价上,活跃志愿者的平均得分为7.91分,比非活跃志愿者高0.19分。由此可见,相比非活跃志愿者群体,活跃志愿者普遍拥有明显更好的社会心态。

    (高文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