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会工作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数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慈善+公证可以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会工作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数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1月2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慈善+公证可以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签约仪式现场合影

    ■ 本报记者 王勇

    1月17日,杭州市慈善总会与杭州互联网公证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加强慈善事业法律保障、探索慈善事业多元化、建设慈善事业数字化以及开展慈善创新理论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

    提到公证,大家一般能想到的是在合同、继承、委托、声明、赠予、遗嘱、财产分割、招标投标、拍卖、彩票开奖等事项中会见到或者需要,在慈善领域却占比不高。

    那么,杭州市慈善总会与杭州互联网公证处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合作?他们具体要做什么?慈善+公证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为了满足当事人的捐赠需求

    “我们在执业过程中,其实经常会跟慈善发生一些接触,引发我们对慈善的关注和思考。”谈到慈善和公证的关系,杭州互联网公证处主任徐小蔚表示。

    据徐小蔚介绍,十多年前他在办理一份遗产手续的时候,当事人就提出要把房子捐出去,希望公证处能够帮忙实现愿望。

    随着财产形态的变化,与财产有关的公证事项越来越多。从以存款为主到以不动产为主,再到虚拟财产的出现,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新的捐赠需求也在不断出现。

    “我就碰到一个打游戏的,他的游戏装备非常值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他就提出今后万一出现意外,能不能把装备捐出去做点好事。”徐小蔚谈道。

    慈善法明确规定,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

    “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当事人发出这样的需求,在慈善多元化的时代,公证机构完全可以成为慈善的入口端。”徐小蔚强调。

    解决慈善事业的实际问题

    在公证机构不断接到当事人需求的同时,慈善领域也开始遇到种种新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1月21日,在上海市政协“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激发更加澎湃的创新创业活力”专题会议上,市政协委员、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表示,基金会被一位102岁的老人的愿望难住了。

    老人想把她的57套珠宝捐出来,通过拍卖变成善款,并希望看到善款被有效地花出去。而要实现这一愿望,捐赠需要公证人员见证,后续还有清点、保管、清洗、估价、拍卖、善款执行、反馈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从去年到现在,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捐赠形态正在逐渐形成,慈善信托兴起,企业开始捐赠技术、股票,社会大众关注到遗产捐赠,遗产类型包括不动产、虚拟有价物品等。面对业务内容转变的情况,除了向业务主管部门报备等传统方式之外,更加需要新的手段使新的捐赠内容合法化、合理化,符合现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机构自身章程。”杭州市慈善总会专职副秘书长陈媚强调。

    作为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以创新方法介入慈善捐赠

    基于现实需求,杭州互联网公证处2020年在“慈善+公证”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

    2020年2月29日14时50分7秒,杭州互联网公证处接到趣链区块链节点新增存证事务验证申请。北京某基金会捐赠紧缺物资 225万片消毒片,并存证到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参与建设及提供服务的“善踪”平台。数秒之后,受赠方雄安新区某社会服务中心便收到了来自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出具的存证证明。

    据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家事中心副秘书长陈保君介绍,这份PDF形式的文件上面记录着申请时间、存证账户、存证主体和交易哈希值等关键信息。

    近年来,因为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区块链在慈善领域颇受关注,被视为实现信息公开透明的重要手段。那么,已经上链的捐赠信息为什么还要进行公证呢?

    徐小蔚表示,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是一种信任和共识机制,但技术好不好公众很难直接了解和感受到,因此需要一个可视化和可感知的过程。

    杭州互联网公证处根据储存在区块链节点中的信息生成的捐赠电子存证证明,用户可自行下载展示,这就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全流程公开可查、可追溯、可反馈的监管途径。

    慈善捐赠的透明度和捐赠款物的流向等问题一直是慈善行业面临的难题和饱受公众质疑的痛点,提升社会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度并不容易。

    “公证是传递信任的一种重要方式。”徐小蔚强调,公证是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在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公证可以起到增信的作用。例如,如果微信记录是涉及纠纷的重要证据,很多人会选择主动进行公证固定,以免证据灭失无法举证。

    对于点对点捐赠的用户来说,杭州互联网公证处作为中立客观的第三方法律服务机构,既可以为双方的捐赠约定赋能增信,而且通过其服务将来还可以为税务等部门提供更为权威的法律证明。

    以前述存证证明为例,当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或产生纠纷时,该凭证可作为证明材料之一便于后续申请公证书,而公证书可以作为提交到法院的证据使用,解决捐赠引发的法律纠纷。

    截至目前,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在“善踪”平台上的服务已有600余件,这一创新做法近期被评为2020年中国公证十大典型案例。

    从个案到模式探索

    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公证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但要真正发挥作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

    首先,慈善活动越来越多元化,捐赠的财产形态也在不断扩展。不论是捐赠、遗嘱还是信托、意定监护等涉及到公证的时候如何操作,目前还没有清晰具体路径。

    以房产捐赠为例。“财产是否清白,如何处置房产,每一个处置办法存在哪些风险,需要为捐赠人做哪些事情,对于机构来说,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陈媚表示。

    其次,在慈善+公证的合作中涉及大量的法律问题。例如,民法典实施后慈善活动要如何开展才能合法,通过遗嘱设立慈善信托的利益相关方法律关系如何处理,线上活动各方权责如何定位等。

    再次,互联网时代,慈善事业的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这一过程中资源如何整合、产品如何设计、评价鼓励体系如何搭建,以及技术、合规、监管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所有的创新、设想都挺简单挺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会发现,其实路途还是非常曲折的。”徐小蔚强调,在这方面,杭州互联网公证处积累了一定的数字化创新经验,包括如何评估市场、法律、技术、合规、监管等风险。

    2021年,《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发布,要求全面打造“善行浙江”,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强化政策制度创新。

    “杭州要争创示范城市,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创新迭代、跨界融合的需求,需要在更多方面走在前列,取得突破。慈善工作是一项社会化事业,要保持开放创新的意识,不断打破原有模式、思路。”陈媚强调。

    在这一背景下,杭州市慈善总会和杭州互联网公证处达成了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加强慈善事业法律保障、探索慈善事业多元化、建设慈善事业数字化以及开展慈善创新理论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

    合作内容具体包括研究慈善领域创新发展涉及的法律问题、根据需要出具书面文件或形成报告、提供定制化公证服务、探索慈善数字化在线化创新、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研究活动等。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之源,如何强化机构正面的社会形象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也正在建立、完善捐赠人维护系统,需要以一种更令捐赠方觉得可信赖的形式呈现。”陈媚表示,通过合作可以实现机构公信力的再一次增强,打造更多提升捐赠人信赖度的场景;同时可以扩大业务范围,相互赋能,提升双方在处理具备未来属性的业务环节的能力,挖掘可探索的领域;促进双方领域逐渐开放,共同推进慈善文化的建设、推广。

    “与杭州互联网公证处的此次合作,融合区块链技术,赋能公益机构的社会公信力,是实现数字公益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有力探索。”杭州市民政局一级调研员、市慈善总会执行副会长翁歆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的合作是公益性的,“公证机构和慈善组织一样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此次合作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是当公益来做的。”徐小蔚强调。

    合作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公证行业这么多年来跟慈善组织是有合作的,但是更多的都是在个案合作,需要一个全面的系统化、体系化的合作。”徐小蔚表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个案的探索,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形成一种模式的创新,实现引导和示范作用,实现大众化的、可以持久参与的慈善”。

    “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公证处在民事领域和法律科技创新领域积累的成果经验,为智慧慈善和慈善数字化、多元化建设做贡献,同时在合作中要充分体现公证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多出成果,形成可复制的‘慈善+公证’杭州经验。”杭州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林林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