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会工作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数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累计派遣41万余人
南京率先在全国建成市级层面统一养老服务“时间银行”
北京已建成247家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站点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会工作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数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1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南京率先在全国建成市级层面统一养老服务“时间银行”

    年轻时把志愿服务时间“存”进去,老了可以兑换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南京一直在探索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这种互助养老新模式。记者日前从南京市民政局获悉,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目前南京市已率先在全国建成市级层面的统一养老服务“时间银行”。

    南京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是由南京市委市政府牵头主导、市民政局负责具体落实的互助式养老工程,也是南京的养老名片,国务院曾安排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专题调研。

    “时间银行”最早的倡导者是美国人埃德加·卡恩,他希望“人们互助互惠、分享价值”的模式能为社会变革带来精神和经济效益。在国内,“时间银行”此前仅在部分社区、街道设立,尚未大范围推广。

    “南京之所以能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在全市层面建成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与我市借鉴各地经验进行先行先试密不可分。”南京市民政局局长蒋蕴翔介绍,“时间银行”是南京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厚积薄发的重要实践,从2012年起,鼓楼、栖霞、秦淮、建邺等区在社区、街道、区等不同层面开展探索。

    2017年,为全面推广“时间银行”这种互助养老模式,南京市专门成立了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通过联合会,联络各行各业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整合各界社会力量,为养老行业增添更多服务力量。同时,也为落实全市“时间银行”通存通兑奠定基础。

    为推广“时间银行”,南京市政府专门出台《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各级“时间银行”建设及志愿者管理、服务对象管理等9项标准规范,构成“1+9”政策体系,为全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市财政注入1000万元启动资金,还先后收到社会捐赠资金43笔共150.3万元,保障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发展。

    2019年底,南京市12个区、24个街道、247个社区启动首批试点。试点中,各“时间银行”网点的“积蓄”都需要走“标准程序”。为了保障服务质量,除了“入职培训”“岗位培训”之外,还要经过匹配度测试、试服务三次,才能与“客户”签订一对一服务的协议。民政部门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抽查,对于服务低质低效的志愿者,实行“冻结账户”等退出机制。

    据了解,志愿者存入的时间既可以存入个人账户以备自己60岁后使用,也可以转移给直系亲属,或者捐赠给“时间银行”公共时间池。现在账户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这五助服务,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拓展服务内容。

    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涉及范围大、对象广,推动落实统一管理,信息技术支撑是基础。南京市民政局联合市大数据管理局,在“我的南京”APP设置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信息系统,引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市公安局、市发改委等部门数据及时比对,实现供需全流程精准、智能、安全对接。目前,1小时内完成申请信息审核的志愿者占比达87.25%;1小时内得到响应的订单占比76.56%。同时,开发手机放大镜、语音录入等功能,不断提高适老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广“时间银行”的过程中,南京市牢牢紧扣“全市统一”这个关键,在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设立市级“时间银行”管理中心,对全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进行指导管理。区、街(镇)、社区(村)依托现有养老资源,建设服务站点1300多个,形成“市区街社”四级联动、分级管理、通存通兑的“时间银行”管理运行体系。

    根据民政部门的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有个人志愿者3.84万人,服务对象5.87万人,完成订单29.4万个,尤其是在去年疫情期间为重点独居空巢老人累计服务1.28万人次。(据《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