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8岁的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崔美琳觉得,成为一名冬奥会志愿者意义非凡,因为这是在“为国家尽一份力”。 截至目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报名人数已突破100万。在冬奥会的舞台上,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更强大的民族自信。 民间高手: 入选滑雪战队无比自豪 2018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社区工作者王波接到一个电话。“喂,你是王波吗?我是北京冬奥组委,你因为滑雪考级的成绩被纳入了冬奥志愿者人才储备库,现在邀请你加入北京冬奥志愿者滑雪战队。” 王波是一名滑雪爱好者,曾在参加滑雪考级的时候填写过冬奥志愿表格。入选人才储备库后,她参加了为期两年的志愿者培训,并在国际雪联高山滑雪远东杯等赛事中体验过志愿服务的艰辛。 “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我们站在山顶上为赛事服务。20分钟雪镜结霜,30分钟双脚从麻木到没知觉,40分钟护脸结冰。”王波说,很多小伙伴的眉毛、眼睫毛全都挂满了白霜。与她一起入选滑雪战队的,不少人都是“民间高手”,有医生、教师、技术工作者等。虽然训练的艰苦超出预期,但一想到能为国出力,大家都感到非常荣幸。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刘旭东将承担冬奥志愿者中难度最高的“雪童”工作。“我在黑龙江齐齐哈尔长大,从小学习滑冰,曾是专业运动员。”他介绍,“雪童”是赛场上的“清道夫”,对速度要求比较高,需要在70秒内在场子里往返三个来回。 “我们工作时是播商业广告的时间,上不了电视。”刘旭东告诉记者。尽管如此,他依然感觉无比自豪。 青年学生: 积极“备战”展示青春风采 在清华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上百名志愿者正在进行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等基本急救技能培训。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校红十字会急救部部长苏厚祯说,自己将在冬奥会期间参与观众服务工作,希望能和同学们一起,展示专业、敬业的志愿者形象。 出生于1999年的湖南姑娘赵丛丛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和父母一起来到北京看比赛。她说,在通过中英文面试,并接受了一系列培训后,她将以反兴奋剂专业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北京冬奥会。 “学校开设了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培训及志愿者骨干训练营,鼓励志愿者发挥多语种优势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向世界讲好中国的冬奥故事,展现冬奥精神。”北京外国语大学团委书记黄伦伦说,学校特意发放了相关书籍,助力志愿者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服务保障重大活动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引领的重大契机和重要载体。”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城市志愿者(北京市)指挥部执行指挥、北京团市委书记李军会说,青年将在这项工作中得到淬炼和升华,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这场中外文明大交流的盛会中,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 各界群众: 关键时刻向前冲 按计划,冬奥会赛会志愿者将招募2.7万人,冬残奥会将招募1.2万人。在赛会志愿者之外,还有大量市民将以城市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冬奥服务。 延庆社区工作者武杰参与的任务是闭环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在把家属寄送的物品进行消杀、分类和派送之前,我要将物资运送到酒店缓冲区。”他说,这项工作单一而繁重,但他乐在其中。“志愿者就要主动承担责任,关键时刻向前冲,克服一切困难。” 在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延庆乡亲”志愿者之家,53岁的杨秉立负责接收快递和接听热线电话。她担心遗漏重要信息,就把电话内容都记录下来。“为社会作贡献,生命才更有价值。”她说,“在我们这个团队里有不少退休的老同志,志愿者李书民54岁,志愿者穆军62岁……他们每天工作8小时,认真负责、兢兢业业,都是我的榜样。” 郭丹丹是中国第一个滑雪世界冠军,与冰雪结缘30多年,她见证了祖国冰雪运动不断发展繁荣。“退役后,我一直从事冰雪运动推广工作,我对成功举办冬奥会很有信心。”她说,过去几年,她自愿加入了“冬奥宣讲团”,在200多场讲座中分享了自己与冰雪的故事,为北京冬奥会助威。 “在全球防控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办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展现我国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郭丹丹说,每个普通人都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生命力。 (据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