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目录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数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发布
声明

版面目录

第01版
目录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专题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数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乡村儿童抑郁检出率为25.2%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发布

    乡村儿童问题行为的留守差异

    乡村儿童焦虑水平人数百分比

    乡村儿童抑郁检出百分比

    ■ 本报记者 皮磊

    近日,由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平行论坛‘全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痛点及公益帮扶模式探索’在广州举行。论坛发布了《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包括乡村儿童篇、乡村家长篇和乡村小学教师篇,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增加社会可见度。

    该调查由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携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于今年3月开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了安徽、甘肃、广东、黑龙江、湖北、湖南、四川等七省的16所小学进行调查,共收集乡村儿童样本有效问卷2498份,乡村儿童家长样本有效问卷694份,乡村小学教师样本有效问卷81份。

    《报告》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和乡村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逐渐拉大,乡村儿童的成长相比城市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乡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农民把外出务工作为增收的主要渠道,由此产生了乡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权益保护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针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干预,关乎孩子的终生发展。加强乡村儿童尤其是乡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促进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素质,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

    乡村儿童的抑郁

    检出率为25.2%

    本次调查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作为测量工具。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儿童的抑郁平均得分14.3分,标准差7.9。以20分为抑郁倾向划界分,有74.8%的乡村儿童无抑郁倾向;有25.2%的乡村儿童有抑郁倾向,乡村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5.2%。乡村儿童抑郁检出率远高于乡村儿童父母。

    该数据与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相比,与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24.6%)接近;与成人(科技工作者)抑郁检出率(24%)接近;远高于乡村大专生的抑郁检出情况(11.7%);远高于我国某城市小学生抑郁障碍检出率(17.2%)。乡村儿童的抑郁问题值得重视。

    数据显示,本次调查中,小学男生75%无抑郁倾向,25%有抑郁倾向;小学女生74.7%无抑郁倾向,25.3%有抑郁倾向。分析得出,小学女生抑郁检出率稍高于小学男生,但是性别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该调查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简版)作为测量工具,由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作答。结果显示,乡村儿童的焦虑平均得分为6.4,标准差为4.6。轻度及以下焦虑的乡村儿童占74.3%;中度及以上焦虑的乡村儿童占25.7%。乡村儿童的焦虑检出率远高于本次参与调研的乡村儿童的父母。与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相比,远高于乡村大专生的焦虑检出率(3.7%);与我国某城市小学生焦虑障碍检出率(24.8%)接近。

    《报告》提到,睡眠是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的生理状态。研究显示,睡眠问题会增加抑郁等情绪障碍的风险,反之,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本次调查询问了乡村儿童的睡眠情况,结果显示,有69%的乡村儿童“睡得很好”;20.9%的乡村儿童“很多个晚上睡不好”;10.1%的乡村儿童“每天晚上都睡得不好”;超过30%的乡村儿童睡眠质量堪忧。乡村儿童的睡眠状况值得引起重视。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状况更为严峻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风险更大,留守儿童抑郁检出率为28.5%,留守儿童抑郁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焦虑检出率为27.7%,稍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乡村儿童自尊水平的留守差异显著,非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留守儿童。乡村儿童的坚毅力的留守差异显著,非留守儿童的坚毅力水平显著高于留守儿童。

    此外,有3.2%的乡村儿童有自杀意念,小学女生有自杀意念人数百分比显著高于小学男生。在抑郁得分高的乡村儿童群体里,有自杀意念的比例显著高于抑郁得分低的群体。乡村儿童睡眠质量越好,有自杀意念人数比越少。好的睡眠质量是自杀意念有效防护因素之一。

    《报告》提出,父亲教育投入的性别差异显著。小学男生的父亲教育投入显著高于小学女生。父亲教育投入越多,乡村儿童的抑郁、焦虑水平越低,问题行为越少。此外,乡村儿童同伴关系的留守差异显著,非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质量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同伴关系越好,乡村儿童的抑郁、焦虑水平越低,问题行为越少。同伴关系是乡村儿童心理健康保护性因素。

    父母状态

    直接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报告》提出,父母呈现焦虑抑郁问题的家庭,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风险更高。数据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家长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乡村儿童父母抑郁检出率为15%。而随着文化程度上升,乡村儿童父母的抑郁人数占比呈显著下降趋势。随着婚姻满意度上升,乡村儿童父母的抑郁人数占比呈显著下降趋势。

    乡村儿童父母的焦虑检出率为14.8%。随着文化程度提高,乡村儿童父母的焦虑人数占比呈显著减少趋势。随着婚姻满意度上升,乡村儿童父母的焦虑人数占比呈显著下降趋势。 

    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对儿童的评估。父母抑郁水平越高,父母报告的乡村儿童问题行为越严重;父母焦虑水平越高,父母报告的乡村儿童问题行为越严重。这可能是因为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越容易观察到孩子的负面表现,并给出消极评价。

    《报告》指出,家庭结构稳定性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亦有影响。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乡村儿童,父母报告问题行为更少;未离异家庭,父母报告的乡村儿童的问题行为最少。再婚家庭,父母报告乡村儿童问题行为最严重;亲子关系越好,父母报告乡村儿童问题行为越少。家庭关系越稳定,父母的陪伴越稳定,父母观察到的孩子越积极健康。

    此外,乡村地区父母对儿童的了解程度可能存在不足。参与调查的家长报告的乡村儿童问题行为水平低于乡村儿童自我报告的问题行为水平,且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父母报告的乡村儿童排名前三的问题行为依次为:做了不该做的事也不内疚、不做作业或抄作业、骂人或说脏话。而儿童报告的问题行为排名第一的为“对性的问题想得太多”,在父母报告里排名倒数第二。这表示乡村父母对于儿童的了解可能有欠缺。

    乡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不容忽视

    《报告》指出,乡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乡村小学教师的抑郁检出率为29.6%,其中3.7%的乡村小学教师为抑郁高风险;乡村小学教师的焦虑检出率为20%。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预测作用。其中,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对抑郁的预测显著:乡村小学教师随着情绪衰竭、去个性化越来越严重,则抑郁水平呈上升趋势。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对焦虑的预测显著:乡村小学教师随着情绪衰竭、去个性化越来越严重,则焦虑水平呈上升趋势。

    《报告》同时提出,乡村小学教师亟需提升教学相关的儿童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乡村小学教师掌握排名前三的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依次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学会倾听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乡村小学教师掌握迫切需要提升的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排名前三为:会使用量表、问卷等给学生做心理测试;了解天性与教养相互作用的知识;了解学生的恋爱心理。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报告》也给出了相应建议。一是加速建设针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建设体系,重视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与排查;二是加强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科普与服务;三是重视留守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建设,倾向心理健康服务与公益服务资源;四是增加建设乡村儿童心理健康事业的专业人才与资源;五是鼓励父母增加对乡村儿童教育与成长的投入;六是重视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提升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