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目录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数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江苏苏州:“五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版面目录

第01版
目录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专题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数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江苏苏州:“五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苏州市吴江区举办社工站集中授牌仪式

    近两年,江苏省苏州市坚持把发展社会工作、推进基层社工站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围绕“强导向、强运行、强体系、强融合、强品牌”,不断探索具有苏州特色的社工站建设“五强”模式,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强导向”:

    提高站位,优化政策供给

    苏州从上级指示精神与苏州实际结合点上入手,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努力为社会工作和社工站建设保驾护航、指引方向。

    一是注重高位统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工站建设,先后3次专题开会研究相关文件制定情况,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两年全覆盖、三年全规范”。

    二是注重规划引领。认真对照民政部、江苏省民政厅关于社工站建设相关要求,深入基层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调研论证,从“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建设要求、工作要求”等五个方面,对乡镇(街道)社工站和村(社区)社会工作室“谁建设、谁管理”“做什么、怎么做”等明确规定,有序推进基层社会工作站(室)建设。

    三是注重末端落实。将基层社工站建设纳入全市民政重点工作监测评价指标,将覆盖率列入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整体合力和工作格局。同时,协调争取将社会工作、基层社工站建设纳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党建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凸显社会工作的功能作用。比如,市委政法委将基层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写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规划,把社工人才总数纳入各地考核指标。

    “强运行”:

    科学统筹,构建四级平台

    苏州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功能,打破部门壁垒、机构壁垒和岗位壁垒,进一步整合基层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探索建立“市级统筹、市区指导、乡镇落实、村居配合”的四级社会工作站(室)运行格局。

    市本级筹建“苏州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搭建市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全市基层社会工作站(室)建设,研究完善工作指引和规范。同时还成立了全省首个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和首个社会工作发展研究院,深化政、社、校、企合作,支持基层社工站建设。

    各市区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作为基层社工站的指挥中心,协调指导本地基层社工站的运行管理和服务开展,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乡镇(街道)建立社会工作站,作为区域性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平台,围绕特殊困难群体服务、城乡社区治理等领域,以辖区民政对象为受众,设计并实施项目,衔接村(居)专项服务。目前已建成90个社工站,覆盖率达94%,年底将实现全覆盖。

    村(社区)建立社会工作室,作为区域性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网点,根据社区发展和居民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服务,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有效联动社区、志愿者和慈善等资源,目前已建成1102个村(社区)社工室,明年底实现全覆盖。

    “强体系”:

    打造队伍,筑牢人才支撑

    苏州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将社工站打造成基层社工的人才阵地,社工专业成长和职业成长的稳定平台。

    一是健全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持证社工继续教育项目,针对新入职社工、一线社工、社工机构负责人、项目主管、本土社工督导等,分类分层次开设课程体系。同时,依托高校社会工作专家资源,大力实施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养计划。近年来,累计投入近500万元举办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受训超过9000人次。

    二是规范实践体系。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星火计划”,引导基层社工站(室)在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困境儿童保障、老年人关爱服务等领域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同时,及时总结推广成熟项目,将可复制的经验上升到市级层面的标准规范和政策制度。

    三是完善评价体系。组织开展两届“苏州市社工专业人才奖”评选,设置“先锋代表”“领域标兵”“明日之星”3个奖项,共评选本土优秀社工人才54人。目前,全市持证社工总人数1.8万人,占全省持证社工总数的22%,拥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36家,全职员工超过1600人;培养社工本土讲师33人、市级见习督导59人、本土社工督导近百人,数量保持全省前列。

    “强融合”:

    共建共治,加强资源联动

    深入实施“社工+”战略,持续拓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效,努力构建社会工作多方参与、多元合作、多头并进的融合发展格局。

    一是推动“社工与社区”良性互动。以基层社工站为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专业社工与社区联动协作,将多元化治理服务需求转化为具体服务项目,不断推动社区治理服务更新、模式创新。

    二是推动“社工与慈善”有机衔接。发掘和链接多元化慈善资源,营造服务优质、资源丰富、便捷持续的基层“慈善社工服务圈”。前期,在政府投入购买服务资金4700万元的基础上,推动乡镇(街道)设立“社区慈善基金”,目前全市96个乡镇(街道)、565个村(社区)建立“社区慈善基金”,累计动员慈善资金5100余万元,不断做大社工站运转“资金池”。

    三是推动“社工与志愿服务”同频共振。通过市级“慈善同心·志愿同行”系列活动,以扶持锐意创新、发展成熟的社工站项目为抓手,积极培育、大力扶持一批联动服务项目,努力让社工服务与志愿服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强品牌”:

    对标一流,深化服务创新

    苏州着眼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服务体系、打造品牌特色,深入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持续创新基层社工站运营模式。

    一方面,全市创新打造“驻站社工”+“外派社工”服务品牌。每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至少配备3名“驻站社工”,并配备“外派社工”到村(社区)社会工作室开展服务。“外派社工”深入村(社区)摸排需求、预估分类,“驻站社工”精准对接、深度服务,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聚焦性,提升服务精准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

    另一方面,鼓励各市、区结合本地特色,打造本土化社工站品牌。比如,太仓市建设“邻里家园”模式,推进基层社工站建设,形成了“市级督导、镇级服务、社区反馈”的服务体系;常熟市打造“睦邻空间”服务品牌,以村(社区)为实施主体,按照“1+3”服务模式,推动基层社工站建设;相城区立足基层社工站七大中心功能定位,推出“8+N+1”服务品牌,开展系统化社会工作服务。

    (据“中国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