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29日,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联合发布《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市千人养老床位数达到7张,建立起与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城乡一体的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到2035年,全市千人养老床位数达到9.5张,全面建立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和市区养老服务联动支援机制,失能失智老年人90%以上可获得优质高效的长期照护服务,老年人可享受便捷可及、品质较高的养老服务。 《规划》分7章26节,共提出87条具体举措,涵盖了规划背景、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完善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养老服务体系结构、织密养老服务供给网络、培育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规划实施等内容。 其中,直接点明社会工作共有5处,具体表述为: 在健全人才培育机制方面,提出“强化养老服务业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养老服务、医疗护理、社会工作、健康管理、康复治疗、康复辅助器具应用、社区管理与服务等专业学科体系建设”。 在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方面,提出“加强专业化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团队建设,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作用,开发老年人心理专业岗位,重点为独居、失独、失能等特殊老年人提供上门的专业服务和志愿服务”。 在明确四方(家庭、社会、市场、政府)责任方面,提出“到2025年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和残疾人的服务保障方面,提出“着力推进儿童救助保护、生活照料、教育支持、医疗康复、社会工作等的一体化发展。” 在促进人才向基层有序流动方面,提出探索“‘街道招聘、社区使用’的用人机制,强化街乡镇统筹整合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力量,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 该《规划》对社会工作重点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建设。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潜能和优势,鼓励老年群体参与经济社会实践。建立街道老龄工作评价机制,完善公众参与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鼓励老年人自发自愿组建学习类、艺术类、职业交流类、行业协会、志愿服务团队、社会组织等社会团体。发挥老年协会在促进社会发展、调解涉老纠纷、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二,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发展。实施《北京市志愿服务条例》,广泛发展睦邻互助养老服务,发挥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助老惠老志愿服务活动。制定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政策,构建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体系。支持引导志愿服务组织依托“志愿北京”等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发布养老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开展养老志愿服务,动员引导更多社会力量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引导养老服务机构根据需要设置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岗位,主动招募接纳志愿者开展常态化、专业化养老志愿服务。鼓励低龄老年人到养老服务机构或者社区,积极参与帮扶高龄老年人的志愿服务。 第三,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在街道层面建设具备集中入住、临时托养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养老照料中心,在社区层面建立养老服务驿站,就近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形成市、区级养老服务设施为引领、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主体、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为补充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据北京市民政局门户网站、“中国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