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社会创新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2020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突破1500万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09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社会创新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06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2020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突破1500万

    ■ 本报记者 王勇

    6月10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无偿献血和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救治管理有关情况。

    6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献血者日旨在颂扬无偿献血者通过献血拯救他人生命、改善他人健康的奉献行为,也呼吁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能够定期参加无偿献血。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全国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32.8万提高到2020年的1553万,增长了47倍,每千人口的献血率从1998年的4.8‰,提升到了2020年的11.1‰。

    无偿献血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据郭燕红介绍,1998年颁布实施《献血法》以来,我国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是血液安全供应水平持续提升。血液不能人工合成,不可替代,也不能长期保存。因此,足量、安全、持续的血液供应,是开展临床医疗救治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1998年颁布实施《献血法》以来,我国建立了无偿献血的工作制度,全国共建设血站452家,形成了以省级的血液中心为龙头、地市级中心血站为主体、中心血库为补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血站服务体系。临床用血也实现了核酸检测的全覆盖,来确保血液安全。

    全国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32.8万提高到了2020年的1553万,增长了47倍,每千人口的献血率从1998年的4.8‰,提升到了2020年的11.1‰。“十三五”期间,全国的采血量、采血人次比“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了17%和17.9%。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血液安全报告显示,我国在无偿献血、血液安全和临床用血等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二是血液的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为了保障重点地区、重要的时间节点的血液供应,特别是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事故灾害的血液保障,我国建立了全国血液联动保障机制,强化血液的调配管理。“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跨区域调配血液2463.6吨,有效地保障了“一过性、区域性以及偏型性的血液供应紧张,实现了临床用血的平稳供应。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共有12个省份累计为湖北省运送血液近60次,支援的总量达到了1393万毫升,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提供了坚实的血液保障。 

    三是血液管理和献血者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建立和启用了全国血液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国452家血站从血液的采集、供应、检测、调配、库存,以及献血者资料等信息的动态管理和互联互通,为血液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保障。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是使用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各地的血液库存,来实现精准的血液调配。同时,也依托全国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家层面汇聚了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所有献血者的献血记录,实现了全国统一的电子献血证,开启了“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的新阶段。

    “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方法,来进一步提升血液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为献血者提供更加精细、更加周到,以及更加便捷的服务。” 郭燕红表示。

    实现20多年的连续增长

    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国家无偿献血的人次数和采血量已经连续实现了20多年的连续增长。

    郭燕红表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情况下,全国无偿献血人次数依然达到了1553万,采血量达到了2636万单位,一共是5272吨,采血量仅比2019年减少了0.48%,可以说没有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

    “2020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和采集量基本是与2019年持平的,这与我们社会的支持、献血者的积极踊跃和血站系统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郭燕红强调。

    去年疫情形势最严峻的阶段,受到人流管控措施的影响,街头血液采集一度面临困境,而广大无偿献血者响应号召,他们戴上口罩走出家门,伸出手臂,献出热血。而新冠肺炎康复者也同样是心怀感恩,踊跃捐献了恢复期的血浆,挽救他人的生命。血站系统的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千方百计保障了血液的安全平稳供应。

    “感谢我们千千万万的献血者,他们捐献了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了不可重来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不仅为他人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使得无数的家庭重现了幸福与快乐。”郭燕红表示。

    今年无偿献血的形势进一步向好, 1-4月,全国无偿献血人次达到511.9万,献血量是884.5万单位,共1769吨。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量比2019年的同期分别增长了4%和4.5%。

    据郭燕红介绍,通常来讲,我们把7天视为一个安全库存的标准值。6月以来,全国的血液库存平均是在12天以上,也就是高于我们的安全线。血小板的库存稳定在2.2天,血小板的安全库存是1天。可以说库存是充足的。

    马上到7月、8月,一方面是暑期,另一方面也是汛期,是传统上的血液采集淡季,“我们呼吁更多健康适龄的公民在这个阶段能够积极踊跃的献血。我们也进一步采用信息系统,加强对血液整体库存情况的监测,也加大血液的调配力度,能够更好地保障临床用血,能够保障患者的临床救治不受到影响。” 郭燕红表示。

    更多激励、更加便捷

    对于无偿献血者,国家和地方都有很多激励措施。

    在国家层面,给予献血者更多的是荣誉褒奖和鼓励。按照《献血法》的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中国红十字总会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三个部门,每两年对无偿献血者进行表彰,这是一个全国的无偿献血的表彰活动。从1998年到现在,累计表彰了国家无偿献血者的奉献奖180万人次。最近的一次表彰是2018年到2019年度,获奖人次数达到了60万,比上一届增长了51%。

    据郭燕红介绍,各地结合实际也出台了很多激励措施。有的地方还配套发布了一些地方性法规,规定了医疗机构除保障急救用血以外,对于无偿献血者可以优先用血。江苏、浙江、海南对于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的获奖者实施“三免”,免公共交通费用、免政府主办的公园和景区的游览费用、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门诊挂号费用。北京对无偿献血者还引入了保险机制,向献血者赠送保险。

    这些措施都积极营造了全社会尊重和爱护无偿献血者的氛围,同时也弘扬了博爱、奉献、互助、友爱的无偿献血的精神。

    与此同时,电子献血证于2020年启动后,还为无偿献血和献血者用血提供了更多便利。

    据北京市血液中心主任刘江介绍,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是去年“6.14”启用的。据统计,上线的当天,查询的接口访问量就达到了180余万人次。

    “受欢迎的原因我觉得也很简单,第一是确实方便了,手机随时可查也可用。过去如果说要拿献血证做点什么事,都得随身携带,拿着很不方便,现在确实是很方便。第二是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无论是你在哪献血,在这个系统里都可以累计进行统计,确实大大方便了献血者们。” 刘江表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各地的献血者都可以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官网、中国政府网、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支付宝、微信、百度小程序一键查看本人所有的献血记录,这既是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体现,也是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详细记录了献血者的献血时间、地点、献血种类、单次与合计献血量、献血的次数等信息,献血者只需要用手机进行简单的认证,电子版的献血证就可以到手,献血足迹一览无余,电子无偿献血证与纸质版的献血证具有同等效力,没有区别。如血费减免办理的时候,献血者与有关部门都可以通过电子无偿献血证便捷查询或者出具献血的记录,都可以方便的使用。

    据刘江介绍,今年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还将增加献血导航与意见反馈两个功能模块。

    献血导航功能提供的是全国所有城市献血服务网点的查询和导航服务,实现便捷查询、快速定位、自主选择,大大方便了献血者就近献血。

    意见反馈功能就是为献血者提供了与血站、血液管理部门直接在线上对话的便捷渠道,通过畅通便捷的线上沟通,将有助于血站进一步提升献血服务质量。

    下一步,全国血站还将依托电子献血证为献血者提供更多更有个性化的服务。以北京为例,据刘江介绍,目前北京市的献血点已经达到了70余个,献血者可以通过百度、高德地图及“首都献血”微信公众号查看献血点的信息,就近献血。也可以通过“首都献血”服务网、“首都献血”微信公众号、“首都献血”APP、“首都献血”服务热线预约献血,为方便团体献血,还将采血车开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社区和乡镇上门服务,方便公众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