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新闻
   第16版:心中丛珊传统
四川应急志愿服务
在“实战”中成长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新闻

第16版
心中丛珊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四川应急志愿服务
在“实战”中成长

    位于云南大理漾濞县仁和广场安置点的“青青儿童乐园”

    截至5月24日12时,共服务儿童159人次,参与志愿者40人次。5月23日,在云南大理漾濞县仁和广场安置点,由共青团漾濞县委、漾濞县妇联主办,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承办的‘青青儿童乐园’开园,不到24个小时,就服务儿童及家长超过100人次。

    5月21日晚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攀枝花支队、乐山支队和筠连大队完成备勤,正在当地旅游的队员也迅速转换身份前去指挥部报到,配合当地团委整合救援队伍、开展志愿者培训,启动后续安置区系列服务。‘在应急志愿者工作方面,我们完成了一次四川经验的输出。’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董明珠说。

    四川的应急志愿服务因地震而诞生并发展。

    2008:经验积累,

    渐渐走上正轨

    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13周年这天,中国心志愿者团队队长高思发来到北川县职业中学,与学校的老师交流开设社工班、驻校社工等事项。

    2008年5月下旬,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原四川抗震救灾志愿者QQ群先遣队)一行17人在“北川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下,来到北川漩坪乡安置点做志愿者服务。“当时想着做两周志愿者就离开,没想到,一服务就是13年。”高思发直言,自己被志愿服务改变了命运。

    18万人,这是2008年地震发生后,共青团四川省委派遣的志愿者人数。据不完全统计,当年进入灾区的自发型志愿者多达300万人,后方参与救灾、物资筹措、信息递送的志愿者人数超过1000万人。

    但不得不直面问题:重复救援、重叠服务、资源浪费等。蜂拥而至的志愿者们,一边是满腔热情,另一边是无序散乱。“我看到了志愿者成为被救助者的案例,如果要形容,我觉得是散兵游勇。”一位当年在现场负责志愿者调度的“老志愿者”说。

    经验的积累也从这个时候开始。首先就是专业化。2008年10月,四川省应急办、共青团四川省委等14家单位联合组建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四川的应急志愿服务开始走上正轨。

    2010年“4·14”玉树地震发生,共青团四川省委第一时间与青海方面取得联系,派遣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驰援,通过团系统组织四川省800多名青年志愿者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现场救援、物资筹集、藏语翻译、医疗陪护等志愿服务。同年8月,在青海玉树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是唯一受表彰的省外志愿服务集体。

    自2008年成立以来,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应急志愿者总数超过5000人,目前有骨干志愿者300余人。现有抢险救援、医疗卫生、心理疏导等10支专业救援分队,下设21个市(州)应急支队,累计组建各级应急服务队144支,已招募培训应急志愿者6.4万余人。

    2013:协同作战,

    提升有序性和时效性

    “雨城区应急指挥中心吗?现在电力、网络已经中断,通往村外的道路损毁,情况紧急……”5月14日5时25分,雅安市雨城区大兴街道,一场虚拟的7.5级地震发生。当天,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举行的“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在雅安举行。

    “我们有15名志愿者参加。”演习现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应急响应部部长蒲飞宇介绍,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是67支参加演习的代表队之一,根据指挥部指令,将在安置区搭建社会管理服务站帐篷,招募志愿者以及协同社会组织协助当地开展秩序维护、人员排查、物资发放、青少年儿童关爱、心理抚慰、疫情防控等应急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最怕啥?我觉得是帮倒忙。”站在江边,眉山应急志愿服务支队队员曾妍的脑海里闪过了8年前的画面。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曾妍驰援了现场,“当时的感觉就是第一时间找得到人对接了,知道我该去哪儿,去做什么。这和以往有很大不同。”

    有了大型自然灾害应对经验,四川省志愿服务在芦山地震应急救援中变得更加注重组织协同。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前线成立了社会管理服务组,抽调80余人,组建了18个工作组,还创建了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建立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体系,首次搭建起党政与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同平台。

    群团组织协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这个经验后来成功覆盖了全省。2014年3月,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成立。“充分发挥‘大群团’格局优势和群团组织联系社会组织的优势,探索新形势下聚合社会组织力量参与民生工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路径。”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主要职责是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培训交流等服务,承接并发布政府委托群团组织购买社会服务项目,提升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这是一个走在全国前沿的创新之举。”

    雅安探索出的这个模式开始不断落地。2017年“6·24”茂县叠溪山体滑坡发生,共青团四川省委第一时间联合各方力量成立“6·24”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调中心,形成“一个县级中心一个镇级站三个交通要道服务点”的布局,建立联合行动合作机制,有效助力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有序性和时效性。

    2017:科学参与,

    首次实战大规模运用

    5月25日上午10点过,云南大理漾濞县的灯光球场,多名孩子和志愿者组成的小队伍,绕着帐篷区边走边喊“青青乐园开园了”,一会儿就有9名小孩过来报名。这是云南漾濞地震中设立的第二个青青儿童乐园。

    这并不是这次地震中的创新,它来自两年前的宜宾长宁地震,当时为了让更多的家长能抽出时间处理过渡安置,在省市县三级团委的推动下,团队在安置区创新设置了儿童友好空间。如今,这个乐园已经成为四川应急志愿服务的一大成果亮点,去年荣获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银奖。

    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王之昊介绍,“现在我省应急志愿服务在细节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很多都是从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后运用的新模式开始的。”那是四川应急志愿服务思路从“协同作战”升级为“科学参与”后,第一次在实战中大规模运用。

    何为“科学参与”?快速响应、登记报备、供需对接、精准参与、有序撤离,这是目前四川总结出的应急志愿服务新机制,快速、高效、有序。

    2018年5月,全国首个应急志愿服务地方标准——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管理规范》(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稿)发布。“这个规范针对应急志愿服务边界模糊、分类不清等问题,进行了准确定义、细化分类,分层分级分阶段规范服务流程。”一位长期从事公益慈善领域的专家表示。2019年1月,该标准正式实施。

    如今,这一四川经验正在不断扩大影响。2020年11月,“联动-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急志愿服务综合演练举行,再一次梳理和检验了四川省的应急志愿服务响应机制,并将重庆应急志愿服务在科技上的创新进行了有效融合。目前,川渝共青团已联合成立“川渝应急志愿联合服务队”。(据《四川日报》)

    链接〉〉〉

    四川应急志愿服务大事记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共青团四川省委派遣志愿者18万人。

    2008年10月,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组建。

    2010年“4·14”玉树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驰援。

    2010年“8·7”舟曲特大泥石流,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驰援灾区。

    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社会管理服务组,创建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四川探索出群团组织协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

    2017年“6·24”茂县叠溪山体滑坡发生后,四川探索形成“一个县级中心一个镇级站三个交通要道服务点”的布局,建立联合行动合作机制。

    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快速响应、登记报备、供需对接、精准参与、有序撤离”的机制成功运用。

    2018年5月,全国首个应急志愿服务地方标准——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管理规范》(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稿)发布。

    2019年“6·17”长宁地震发生后,协助当地开展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管理服务,协助当地团组织成立抗震救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搭建“青青儿童乐园”。

    2019年11月,联合发起茂县富顺镇社会力量参与灾害应对综合演练。这是国内首次在灾害应对过程中,将社区自救互救、政社协同、社社协同有机融合的实战模拟演练。

    2020年11月,“联动-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急志愿服务综合演练举行。川渝共青团联合成立“川渝应急志愿联合服务队”。

    (据《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