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发布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发布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刘健/摄)

    ■ 本报记者 王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0部门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4月21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进行了解读。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介绍,《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涵盖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七有’,以及优军服务保障、文化服务保障‘两个保障’,共9个方面、22大类、80个服务项目。每个项目均明确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支出责任和牵头负责单位。

    ‘制定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是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应该说这项标准由多部门联合制定,意义非常重大。’赵辰昕强调。

    取得突出成就

    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赵辰昕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

    第一,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为基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形成。大病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养老托育服务等一系列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重大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健全。

    第二,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教学点)办学条件已经全部达到了“20条底线”要求,全面消除了大班额,这个任务现在已经提前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共卫生体系也在加快构建。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达到了6.51张,全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

    第三,保障能力更加稳固。社会兜底能力和保障水平都在显著提高。截至2020年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分别达到了678元/人·月和5962元/人·年,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了9.99亿人、13.6亿人、2.17亿人和2.68亿人。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区域城乡更加均衡。绝大多数地区实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85%以上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或者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第一批10个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也都启动实施,推动实现了就近享有高水平的健康服务。

    重大制度创新

    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一个新目标、新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明显提高;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要实现均等化。

    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卫生健康委等20个部门共同研究起草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明确了现阶段国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基础标准。

    “这个标准已经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各级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和人民享有相应权利的重要依据。这是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赵辰昕强调。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涵盖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七有”,以及优军服务保障、文化服务保障“两个保障”,共9个方面、22大类、80个服务项目。每个项目均明确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支出责任和牵头负责单位。

    赵辰昕表示,制定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是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应该说这项标准由多部门联合制定,意义非常重大。

    第一,有利于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明确了现阶段各级政府必须予以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范围和底线标准,可以让地方政府对现阶段保障基本民生“重点要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引导各地对照中央要求,查缺补漏,优化资源配置,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用到人民群众生活当中最关键的环节,兜牢民生底线,保障基本生活。

    第二,有利于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是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基础标准,为各行业主管部门完善本领域的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各地确定本地区的实施标准、基层服务机构实行标准化服务流程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供给,逐步实现全体公民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底线标准,是国家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健全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推动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重视一老一小问题

    一老一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最大的民生问题。《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在儿童关爱服务、老年人福利补贴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明确儿童关爱服务包括特殊儿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据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冯亚平介绍,其中,特殊儿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的对象是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目前全国有6万名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611.3元,有13.4万名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184.3元。有25.3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保障标准由各地按照与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相衔接的原则确定。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上述资金给予补助。同时,民政部用本级彩票公益金开展了面向孤儿的助医助学项目,即“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和“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各地民政部门指导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加大对困境儿童群体的走访摸排力度,对符合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申请条件的,简化审批程序或先保后补。

    下一步,民政部将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和民政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有效保障特殊儿童群体、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

    老人福利补贴主要包括:一是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能力综合评估。二是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为经认定生活不能自理的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护理补贴;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具体认定评估办法和补贴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在实践中,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做了有益探索,逐步提高了补贴标准和扩大覆盖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3000多万老年人享受了福利补贴,护理补贴和高龄津贴,有效缓解了部分老年人实际生活困难。

    冯亚平表示,下一步,将联合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制定并发布老年人能力评估国家标准,统一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福利补贴、享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二是完善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老年人福利补贴提标扩面,不断增加制度的含金量。四是不断推进工作的精准化、规范化、便捷化,争取在今年年底前所有地区都开通亲友代办和线下办理,解决因智能化技术应用给老年人申领补贴带来的困难。

    应有尽有 承诺必达

    制定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是为了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进行兜底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各地区的发展仍不均衡,贫富差距明显。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保障?

    赵辰昕表示,在考虑哪些服务项目应该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时,大家共同讨论,也广泛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最后确定了两个基本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应有尽有”。具体来讲,凡是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的,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都是应纳入尽纳入,原则上要做到全覆盖、不漏项,并进一步细化服务标准。

    第二个原则是“承诺必达”。换句话说,《国家标准2021年版》是国家向每一个公民作出的硬承诺,所列的服务项目必须在现阶段已经基本落实到位。略有差距的,将作为今后五年各级政府补短板的重点方向,逐步填平补齐。

    按照这两个原则,在原来“十三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的基础上,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各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最新部署要求,按照“七有两保障”9个领域重新进行了划分,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进行了增加、拆分、合并,形成了《国家标准2021年版》。这次出台的《国家标准2021年版》暂时没有增加新的服务项目。

    同时,我们一再强调这个标准是全国统一的底线标准。下一步,各个地方还会需要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地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地方具体的实施标准,以此来确保各地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够真正落实落地,把最适合人民群众的服务送到老百姓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