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2020年12月9日晚,伴着《听我说谢谢你》的音乐,来自10多个省(区)的100多名“童伴妈妈”和项目管理员站在四川省团校阶梯教室里,跟着节奏,演练舞蹈。其中有的人动作熟练,看起来已是这方面的“老手”,有的人则动作生疏,显然几遍操练还没能形成足够的“肌肉记忆”。 这是发生在2020年度共青团“童心港湾”培训班授课前的一幕。2020年12月8日至11日,培训班主会场培训在此进行。 培训“妈妈”,科学陪伴 刘倩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茨林树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同时还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在参加培训前,她接触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并不多,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走进他们心里,这些对她来说都很陌生。 “童伴妈妈来源多样,有村(社区)干部、村小教师、幼儿园教师,还有全职妈妈。她们照顾留守儿童的经验参差不齐,这就显示出培训的必要性。”共青团“童心港湾”全国项目办主任、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侯宝森说。 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全国性培训,两次培训都在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上下足了功夫。 本次培训邀请到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副主任孟庆甜、奥运会冠军邓亚萍、航天专家叶朝明等嘉宾开展留守儿童安全、励志教育、中国航天发展等主题讲座。 在留守儿童安全知识讲座上,孟庆甜围绕我国拐卖、侵犯儿童犯罪严峻形势,结合拐卖、侵犯儿童犯罪组织集团化和职业化、对象低龄化、多样化等特点,告诉“童伴妈妈”们有哪些可能发生在身边的犯罪行为,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情景的留守儿童,讲解防控、补救对策。 为了更好地帮助“童伴妈妈”们掌握、教授相关知识,孟庆甜还专门准备了“儿童版”课件,以便她们直接使用。“对公安机关来说,不但要打击犯罪,还要预防犯罪。”她说,“童伴妈妈”是孩子们最信任的人,这些授课内容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培训班上,奥运会冠军邓亚萍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为“童伴妈妈”们带来了一场励志教育。她的励志故事和永不言弃的精神让现场很多“童伴妈妈”落泪。 航天专家叶朝明则为“童伴妈妈”们讲述了中国航天的创立和发展史。 参加完培训的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南窑小学的李娟告诉记者:“回去后就知道如何开展工作了,要反思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以后把更多精力放在关爱孩子上,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感受到爱。” 不仅如此,培训班还为“童伴妈妈”安排了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中央团校青年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何玲讲解了“童心港湾”项目和建设标准,内容涉及项目运行的原则、定位、场地建设,“童伴妈妈”的遴选、工作职责及工作内容、考核评估、项目点的日常管理、服务内容、宣传倡导等多方面;社邻家创始人闫加伟讲解了如何参与社区营造推动项目创新;“青年之家”相关工作人员则为“童伴妈妈”详细讲解了“童心港湾”信息管理系统等。 建设“港湾”,稳扎稳打 长期以来,留守儿童问题备受社会关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2019年9月,共青团中央在四川遂宁市召开“童心港湾”建设工作培训推进会。会议强调,要立足团的实际,明确目标标准,压实工作责任,精心实施“童心港湾”项目,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大局中发挥积极作用。 经过近年的发展,“童心港湾”已初具规模。截至2020年年底,“童心港湾”项目已建成运行330余个项目点,覆盖河北、山西、黑龙江、安徽等15个省(区、市),服务近两万名留守儿童。 如今,各地建设情况也不断完善,日益规范。 在建设过程中,各地在遵照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还结合本地特色,整合资源,为“童心港湾”建设打上了本地标签。 在河北省滦平县,各村根据留守儿童实际需求,制订了“服务菜单”,“童伴妈妈”和留守儿童可以通过“服务菜单”选择有针对性的活动。5个试点村的活动逐渐形成特色:偏道子村的“读书圆梦”、孙营村的“港湾圆你钢琴梦”、两间房村的“小小朗诵家”等都得到孩子和家长的好评。 在河南省,“童心港湾”开设“两线一室”,加强学校、家庭和留守儿童三方联系。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教师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的“童心港湾”还引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大锣鼓,开设锣鼓培训班,免费教授留守儿童锣鼓演奏技艺。 对此,侯宝森评价说,“‘童心港湾’形成本地特色,才能让它具备持久的吸引力。” “童伴妈妈”是距离留守儿童最近的人。调研发现,当前“童伴妈妈”年龄集中为25—50岁,其中,92%有孩子,99%的“童伴妈妈”会说普通话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84%的“童伴妈妈”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80%的“童伴妈妈”能保证合理的工作时间。 在广东省,目前大部分“童伴妈妈”由专业社工担任,具有丰富的镇村工作经验,经常对接镇村的留守儿童工作。 在照顾留守儿童的过程中,“童伴妈妈”们还不断发动社会爱心人士,集合爱心力量。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就组建了由团干部、退休教师、返乡大学生、老乡贤等人组成的情暖童心志愿者队伍,他们在“童伴妈妈”的组织联系下,联合开展日常志愿服务活动。 “嫦娥五号”点亮梦想 “哇!太厉害了!”火箭点燃的那一刻,伴随着轰鸣声,孩子们欢呼雀跃。11月24日,河北省滦平县的留守儿童来到海南省文昌市现场观看了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探测器的发射。 “现场看嫦娥五号发射,我感到特别骄傲自豪,感受到国家科技进步,今后要好好学习,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自河北省滦平县山前村“童心港湾”11岁的王晴说。 “全国项目办开展的‘嫦娥五号·点亮梦想’活动邀请了我们县3名留守儿童。2名儿童的绘画作品电子版还搭载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探测器一同飞往月球。孩子们非常自豪。”滦平县项目办管理员聂慧告诉记者。 实际上,类似的活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上一年12月,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嫦娥奔月公司邀请来自四川省射洪市武安镇店子村“童心港湾”的“童伴妈妈”和5名留守儿童现场观看发射过程。 为了开拓留守儿童的视野,培养阅读习惯,共青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开办了《一起上书房》文化公益类栏目,为留守儿童捐献书籍,奉献爱心。 “我们从上一年首批100本增加至2020年的500本,在培训中也加入如何提升阅读能力的讲座,就是要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侯宝森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开展安全教育和自护教育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对此,各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 在9月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江西省组织各“童心港湾”开展民法典主题教育工作,宣传未成年人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关心、重视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山西省则在“5·12”、“6·26”、全国宪法日等时间点,开展无毒青春、法制教育、平安校园、抗震防灾等安全教育活动。 在中秋节期间,安徽省朱腰庄村的“童心港湾”还开展了“家乡味道——把思念带去远方 把爱带回家”活动,让留守儿童为父母寄去亲手写的书信和家乡土特产,增进他们亲子的情感互动。 疫情期间,各地“童心港湾”也并未停歇,做到了“在最需要的时刻陪在孩子身边”。 在安徽省,各试点“童伴妈妈”们通过微信、电话等不同形式,摸排孩子们身体健康及家庭情况,积极引导家长和孩子们学习防疫知识,消除孩子的恐慌心理,确保学生们无一感染;河北省则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联合喜马拉雅等互联网爱心企业,为留守儿童和家长朋友们送去免费线上福利。 扎实实施,逐步深化 “刚开始接触是当工作来对待,经过培训,我觉得这是一份责任。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参加本次培训班册亨分会场的冗渡镇大寨村的“童伴妈妈”韦定香这样说。 受疫情影响,为缓解主会场压力,本次培训班首次在贵州册亨设立分会场,开启云直播互动授课模式,来自贵州省110名“童伴妈妈”在线观看学习。 不仅如此,分会场的“童伴妈妈”们还自发组织“笑”出您的青春·童伴妈妈笑脸征集活动和“青”听您的声音·童伴妈妈心声畅谈活动。 增加线上培训只是“童心港湾”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项目不断推进,“童心港湾”的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2020年结合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童心港湾”数量已经由12个省份、114个项目点拓展为330个项目点。在中国联通的支持下,仅贵州册亨一个县就建设100个项目点;此外,在工商银行的支持下,四川金阳设立20个站点;在国强基金会支持下;广东揭阳设立10个站点,在腾讯基金会支持下,湖北设立30个站点。 “通过‘童心港湾’这个阵地,可以拉动社会联动,提升各地团组织在基层的社会影响力。”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光华研究院执行院长、共青团“童心港湾”全国项目办专职副主任张华伟说。 为了响应打赢脱贫攻坚战,“童心港湾”还加大了“三区三州”的服务范围,走进四川省凉山州金阳、雷波、贵州毕节等地,把服务深入到最贫困的地方。 “我们没有一味求大求全,总结借鉴了上一年‘童心港湾’的经验,要先做稳做扎实。”谈到下一步规划,侯宝森说,今年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尽快出台《童心港湾建设标准》,用好信息管理系统,给“童伴妈妈”提供更多服务,对项目管理员的培训也将纳入到工作计划中。(据《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