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0月16日,当“母亲健康快车”再次驶入纳雍县人民医院看望小凤(化名)的时候,病床上的她已经能开口告诉旁人自己的病情了。 四天前的夜里9点半,远在约50公里外的董地乡的小凤由于宫外孕导致腹腔出血和几次晕厥,接到她家人求助电话的“母亲健康快车”10分钟便赶到,经过1个小时车程将其送至县人民医院,立即实施手术,凌晨3点钟终于转危为安。 回想起当天送院时的危急情况,小凤的公公婆婆在一旁泪眼婆娑,但还是一连感叹“母亲健康快车”的迅速和专业。而此刻,来探望的“母亲健康快车”工作人员已驾车离去执行下一个任务了。 就在同一天,新一批共10辆“母亲健康快车”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集结出发,分别驶向黔贵高原的10个县,给更多的“小凤”送去生命的力量。 毕节地处贵州西南,是我国唯一以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脱贫任务艰巨,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是这里最后三个未摘帽的贫困县,一度曾有“纳威赫,去不得”的说法。 近年来,这三县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及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不断深入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其中居功至伟,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母亲健康快车”即是其中健康扶贫的典型实践,它面向贵州等西部贫困地区的女性,通过输送健康服务、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的方式,帮助受助地区降低妇科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全面提高女性健康水平。 2003年7月27日,正是100辆“生命之车”由首都北京驶进当时贵州全部的98个县,才拉开了“母亲健康快车”送抵健康的使命征程。当年次日,患40年子宫脱垂之久的刘兴秀便成为该计划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受益者。 从刘兴秀到今日的小凤,17年来,承载着女性关怀的滚滚车轮从贵州驶向全国,30个省(市)超7000万人次因此受益。 除了孕产妇的紧急救助,定期开展下乡健康知识普及和义诊,也是每一辆“母亲健康快车”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 10月17日上午,“母亲健康快车”首次载着义诊团队缓缓驶入纳雍县乐治镇。 义诊团队甫一就位,顾不上飘着的细雨,镇上乡亲便将义诊台围了个水泄不通,争先恐后抢得“有利位置”,让在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忙不可迭。 当地村民由于其惯有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慢性病普遍,前来问诊的年长者居多。 在当地医生的帮助下,义诊专家除了为村民们测量血压、号脉、就症状作出诊断和治疗意见之外,更多的是“苦口婆心”地叮嘱病患改变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少摄取盐分、多晒太阳、少依赖药物等,以及亲自上阵示范。 这厢,中国女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任在晋仰天而卧;那方,原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郑兵以膝跪行……这都是专家们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的防治血栓、缓解慢性腰腿疼痛的妙招,乡亲们见状纷纷跃跃欲试。 义诊行至半程,只见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来到王芳博士面前,忧心忡忡地询问她的孩子会不会长不高。 王芳博士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拥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她立刻发现,这个1岁7个月的男童,前囟还未闭合,一哭起来囟门处的皮肤一起一伏。 经过询问,王芳得知该男童是36周的早产儿,在断母乳后,每日仅喝180毫升左右的牛奶,并且饮食结构失衡,这是其症状的根源所在。于是,她当即开出一张“700毫升~800毫升牛奶、一个鸡蛋、蔬菜、少量水果”的日常膳食单,并安抚这位母亲的担忧情绪。 母亲紧捏着这张“食谱”,就如同手里握着孩子的明日命运一般。看着她怀抱着孩子和希望离去的背影,王芳和一旁的工作人员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为医者仁,为母者慈。两天来,王芳对前来问诊的小患者体察入微,但因为她和丈夫这次同时出差在外,自己上高一的儿子却要独自在家中度过这一周,这次巡诊周结束后,王芳还要马不停蹄地赶往另一个城市。 打记事起,王芳的儿子就知道,“妈妈有做不完的作业”。但对于公益性质的外出义诊,家人都很支持,王芳每次义诊后回到北京的家中,也会给儿子讲述贫困地区的所见所闻,希望他从小就能体会他人的不易,有颗善良的心。 而通过纳雍地区的义诊,专家们也发现这里不少孩子偏矮偏瘦。由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的问题可能并不在于经济贫困,而是儿童喂食、营养搭配等健康理念上的“贫瘠”。在毕节各县,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偏远地区,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者居多,喂养孩子的重任就这样落在不少只会用“老办法”的老人身上。 由此,在挽救生育期女性和初生儿生命之外,为成长关键期儿童、青少年及其实际监护人普及现代、科学的健康理念,也成为了包括“母亲健康快车”在内的公益项目所承载的重要使命。 直到最后一名乡亲离去,义诊正式“收兵”,但这些专家们的讨论却一直持续到餐桌上和各自的房间内。 74岁的任在晋曾从医40余年,身为中国女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的她编写了一套针对女性健康的“三十条”口诀。首日发车仪式后,近百名女性将她的科普课堂挤满,每一条口诀的细致讲解都让这些偏远地区的女性听众对自身健康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台上台下互动热烈,课堂也因此“拖堂”了很久。 即使这样,任在晋在义诊结束后仍然带着遗憾地说:“要是知道当地老百姓普遍吃盐这么重,我上午的课程应该把这一块更着重地说一说。” 而在另一侧,为纳雍县第二中学的学生们上了一堂心理健康讲座的谢玲,也在兴奋地说着这天收获的“案例”,她通过经典的“房树人”测验洞察了一名学生的心理问题。 谢玲教授是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副秘书长,2018年6月,她随“母亲健康快车”的巡诊走进青海湟中县一中,为200余名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心理辅导,贫困地区学生们带给她的触动让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擅长采用沙盘游戏和调查问卷等方法,为偏远地区的青少年解决众多平时难以找到对象倾诉的“心结”,缓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心理压力。 正是我们今天在纳雍县全程目睹的义诊、健康科普和心理辅导,让“母亲健康快车”在17年的行程中持续拓展自身模式,将关爱女性健康的格局不断放大。 在尚未走出贫困序列的纳雍县,如此内容丰富的“母亲健康快车”无疑对当地有着不可替代的脱贫意义。女性——更准确地说——母亲,往往是贫困家庭改善生活面貌的中心角色,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又常常是贫困地区难以摆脱现状的首要顽疾,所以,对母亲身心健康的保证,是从贫困迈入小康的核心一环。 一段时间内,贵州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曾长期制约了这里的发展。但近几年,贵州已实现了“县县通,乡乡通”,仅在纳雍,乡县之间的高速路就绵延不尽,这就让当地经济搭上“快车道”的同时,也让类似“母亲健康快车”的服务如虎添翼,使得包括健康脱贫在内的各层面扶贫救助和脱贫理念飞驰着驶入千家万户。 国家对健康扶贫的高度重视可作思想召唤,社会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可作行动支撑,百姓对公益慈善的交口称赞可作精神鼓励,但更为关键的、不断注入这一项目的动力,其实来自于一组组参与者与受助者之间建立的情感纽带。 仅在纳雍的两天里,我们结识了一个个感谢快车工作人员救命之恩的母亲,送别了一个个带着微笑与义诊专家告别的村民,见证了一个个收获工作成长的一线妇产科医务工作者……正是这样的纽带传递,让“母亲健康快车”在乡间频繁往来,让远道而来的专家团队乐此不疲,让医疗健康服务在中国无所不至。 在纳雍等类似的贫困县,载着生命之光的“母亲健康快车”由此也更多地让人看到脱贫的曙光其实也已然在即。 (高文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