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很常见,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能带孩子同行的是少数,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只能留在家中。由于亲情缺失和父母教育职责不能到位,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容易遇到更多问题,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从2013年开始,重庆市渝中区红领巾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红领巾协会)将留守儿童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长期走访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开展了数十次大型留守儿童关爱公益活动。这些活动虽然能够给孩子们在经济和精神上有所帮助,但对于孩子的整个成长所需来说,还是很不够的。 2018年,协会志愿者经过调研商讨,认为持续陪伴对孩子们来说是更为适合的。经过各种筹备,2019年,红领巾协会启动了持续帮助困境儿童到成人的“山外有城”帮扶计划。 “山外有城”寓意贫困山区的外面有一座善良的城市,号召志愿者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孩子,陪伴鼓励孩子们热爱学习,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丰富科学知识,改变贫穷思想观念,用知识走出大山。 精心甄选 “山外有城”帮扶对象 由于协会自身的组织力量有限,计划暂时覆盖不了太多的儿童,我们就将哪些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儿童列为帮扶对象,比如缺失父母、缺失母亲或缺失父亲的7-16周岁困难儿童,并且制订了符合儿童发展的帮扶标准和计划。 怎么找到最需要帮助的儿童呢?我们通过三种途径寻找帮扶对象:第一,协会在常规山区学校开展帮扶活动中发现;第二,通过红领巾协会的志愿者提供的线索;第三,收集主动求助信息。 发现潜在的服务对象后,协会组织志愿者上门实地走访考察,在村镇、学校、家庭等了解孩子的情况并记录考察情况。最后,志愿者整理出相关考察材料,经协会会员大会表决,把符合条件的孩子列入“山外有城”帮扶计划。 入山 给孩子精神陪伴和心理关爱 “山外有城”帮扶计划注重志愿者对孩子的持续陪伴、精神陪伴和心理关爱。志愿者定期会去家里探访孩子,面对面沟通交流生活和学习情况,辅导孩子功课,跟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心里话。每年在孩子生日、六一儿童节、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志愿者会跟孩子一起度过,即使爸爸妈妈不在家,也让孩子们过个快乐的节日。除了上门陪伴,志愿者还会常常给孩子打电话交流,问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有没有遇到问题和困难,帮孩子出主意想办法,给孩子抚慰和鼓励,让孩子学习生活更有信心。 进城 带孩子领略城市的精彩 为了开阔孩子的眼界,志愿者每年在寒暑假都把孩子们从大山里接到主城区,开办夏令营或冬令营,带他们参观博物馆、看演出,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了解城市历史文化,增长见识。 2020年7月28日,在志愿者们的陪伴下,几名来自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走进重庆大礼堂、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深入认识重庆。中午,爱心人士跟小朋友一起享用爱心午餐,还送给他们书籍和书包。下午,在渝中区群团服务中心,孩子们跟渝中区爱心家庭的小志愿者一起共同完成手工制作和趣味小游戏,一起唱歌一起欢笑。 这种陪伴孩子的方式,类似于模拟进城务工家庭寒暑假接孩子到身边陪伴,只不过是由志愿者来扮演孩子缺失的但又非常需要的精神陪伴者。 “山外有城” 帮扶计划成效初显 为了“山外有城”帮扶计划更好地实施,协会组织志愿者在2019年做了大量的考察调研和实地探访工作,走村入户,动用志愿者千余人次。 虽然开展时间不长,但根据志愿者的观察,得到陪伴的孩子们还是有了明显变化。从性格上来看,孩子们普遍变得更加活泼,恢复了孩童的天性;从心理上来看,有了志愿者的面对面陪伴和电话鼓励陪伴,孩子们越来越自信。暑假参加进城活动的孩子们则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更多课本外的知识。孩子们都有一颗感恩社会的心,活动中不经意地举起手敬礼说要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常常会让志愿者们热泪盈眶。 希望更多人加入 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们的明显的成长变化让志愿者深感欣慰,也坚定了红领巾协会要将“山外有城”帮扶计划持续进行下去的决心,继续每年扩大服务的人数,并且一直持续陪伴他们至18岁成年为止。志愿者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山外有城”,更多有能力的家庭参与到对接帮扶中。因为,陪伴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据民政部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