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社会创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用互联网助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09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社会创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0年09月2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网易传媒副总裁李淼:
用互联网助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网易传媒副总裁李淼

    ■ 本报记者 李庆

    9  月22日,网易公益‘一块屏’教育扶贫试点基地捐赠仪式在湖南省邵阳县玉田中学举行。网易公益将把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化教育内容和设备捐赠给湖南省邵阳县塘渡口镇玉田中学、五峰铺镇六里桥中学、白仓镇中学等10所中小学,用‘一块屏’帮助12000余名学生成长。

    2018年,网易CEO丁磊看到了《这块屏幕可能改变世界》这篇刷屏报道,当即决定拿出1亿元投入教育公益,让网课模式惠及更多贫困地区学子。网易公益‘一块屏’的故事由此开始。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网易公益持续践行教育扶贫,旨在用科技的手段推动实现教育公平。那么,科技究竟如何助力填平教育鸿沟?网易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互联网教育究竟可以解决乡村教育中的哪些重要问题,将为乡村教育带来哪些具体变化?为此,《公益时报》社记者专访了网易传媒副总裁李淼。

    重点关注

    聚焦儿童和教育扶贫

    《公益时报》:网易在公益方面重点关注哪些领域?

    李淼:第一,就网易传媒来说,我们本身就是做信息和资讯报道,所以在面对很多重大社会事件时,从报道和传播层面就有公益的属性和主张,比如水灾、地震、暴雪等,我们会从媒体角度倡导社会关注和解决问题。第二,网易具有强大的互联网基因和技术能力,比如9月22日在湖南落地的网易公益“一块屏”,它最核心的是用网易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用我们的在线教育产品去做教育扶贫,这种是适合像网易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去做的,并且能够做得有价值、长效的公益方向。第三,从公益人群来看,网易关注很多方面,但相对聚焦儿童群体,我们做的很多公益都是围绕孩子的教育等方面开展的。

    《公益时报》:9月22日网易公益“一块屏”项目在湖南邵阳县举行教育扶贫试点基地捐赠仪式,该项目在甄选地区和学校时有着哪些标准和考量?此外,为何会选择传媒作为该项目的策划执行方?

    李淼:从邵阳的综合状况来说,邵阳县地处湖南省中西部,人口众多,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而且整个邵阳市有一定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具备让“一块屏”项目落地和发挥效果的土壤,做公益的效率更高。

    在网易内部,网易传媒是一个相对平台化的角色,承担了集团的一些平台功能。首先,网易传媒在做各类公益项目和落地项目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和整合能力。其次,传媒本身是一个媒体传播平台,而做公益项目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将项目发扬光大,传递给更多区域,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一块加入,关注教育公平。

    用“一块屏”填平教育鸿沟

    《公益时报》:今年是网易公益“一块屏”实施的第三年,在已有的落地中,这个项目为捐赠学校的学生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未来“一块屏”有什么计划?

    李淼:网易公益“一块屏”2018年开始试点,2019年9月首次大范围落地,在全国十余个县、超300所学校正式开设了网课班。今年,我们在经过长达半年的调研之后,根据湖南当地实际情况,把“升级版”的捐赠内容带给了湖南省邵阳县10所中小学,覆盖学生12000余人。

    在“一块屏”近年的落地中我们看到,第一,学生觉得是用一种新的、更加容易接触的方式,获得了更丰富的教育资源;第二,在网课试点班,很多学生的成绩的确得到了提升。比如,像在四川攀枝花的“盐边县中学校”这些试点学校里,网易公益网课班的总平均分,要比其它普通班高出了120分~140分,很多同学期末考试的单科成绩比期中考试提高了近20分。而在全部161个网课班中,盐边中学试点班的名次从一开始的124名,上升到81名,本科进线率大幅提升。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里,实际的成绩提升有助于学生进入更好的教育通道,包括中学、大学。另外是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眼界的开阔,对社会信息更多元的掌握。通过试点,我们看到“一块屏”目前的成效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而且网易有道的精品课都是全国的名师,这样的教育资源是比较稀缺的,会对学生核心的主业学习有一定帮助。

    接下来,我们最核心的规划还是把“一块屏”的项目巩固和完善,然后落地推广到更多的地区。除了这次落地的湖南,包括重庆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湖北省等地区在内,很多区域都在跟我们一块推进,逐步落地。

    《公益时报》:网易公益“一块屏”项目在推行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李淼:难点是综合性的,网易公益“一块屏”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造,这个优化改造怎么和当地条件融合、匹配,形成1+1>2的效果?坦率地说,这在各个维度上可能都会有难度,比如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度、使用习惯,比如老师的习惯,比如学校硬件和教学环境,以及每一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情况等。所以需要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我们是希望每一个点都做的扎实,下一个点也做好前期铺垫,再去落地。

    再具体到今年,网易公益“一块屏”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在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大部分贫困地区在硬件配置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屏、电脑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的校园。但是如何提升这些硬件产品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率,以及培养偏远地区教师对硬件产品的使用习惯,是今年在项目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用互联网助推

    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公益时报》:你认为贫困地区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网易为什么会选择教育作为扶贫的重点方向?

    李淼:贫困地区比较根本的问题还是资源匮乏。因为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历史等各种原因,导致贫困地区从物产到各种各样的资源都相对匮乏,有着先天的劣势。面对这样的劣势,扶贫需要考虑两个方向:第一是可持续性扶贫,有没有什么机制能让区域本身焕发出它的经济活力来?比如网易严选在扶贫方面的尝试,更多地希望是可持续的,把当地的物产放在平台上进行电商化,形成一个正向的经济效益;第二是教育,只有通过教育产出真正的人才,形成人才的阶梯性,让人才一定程度上再反哺到当地,当人的综合素养提升了,那么这个区域的发展是不成问题的。网易公益“一块屏”项目就是将核心的关注点放在了“人”上。

    在扶贫方向上,网易的优势在于互联网科技能力和在在线教育领域的积淀。所以,结合我们自己的能力,我们觉得往“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扶贫的方向走是合理且有效的。

    《公益时报》:你认为企业做教育扶贫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互联网企业做教育扶贫的优势在哪里?

    李淼:教育扶贫需要长期可持续的模式,一定不能是短期行为。网易公益“一块屏”项目对当地的教育硬件进行优化,同时集结网易集团整体的教育力量,把优质名师资源输入到“一块屏”的内容当中,再落地到需要的地区,成为当地课程或者课堂的重要补充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搭建一套和当地现有教育资源相补充的、可持续的教育扶贫模式。

    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感知到两点:一是各地的课件其实差距不是特别大,包括贫困地区和相对好的地区差异也没有那么大,但是授课质量、授课模式、授课的条件等和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一块屏”其实是希望用名师的资源、精细化的课程辅助当地老师拉平差距;第二,贫困地区有很多的环境和条件的因素限制了孩子的视野和综合能力,我们希望用“一块屏”这个项目,让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通过互联网化的教育,来接触和感知社会的变化,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获取新鲜的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这对孩子的人生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一个综合体,并非只是坐在课堂上。从这两点来看,现在乡村教育单纯通过自己的力量没有办法快速达到,互联网公司,或者说网易公益“一块屏”这样的项目的介入,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公益时报》:你认为在开展教育公益的过程中还需要哪些社会力量的加入和共同推进?

    李淼:教育是一项需要步骤一致、体系化推进的工作。首先需要政府的共同参与,实际上“一块屏”项目跟当地政府都有很好的共识和协作,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需要教育部门的加入,教育部门是教育落地的主体,包括教委、学校、老师等,教育部门本身也在做信息化建设,其实可以和类似网易这样的社会企业做更多的联动,同步融合地来做。所以,需要从政府层面做方向性的联动,同时也要和具体的教育实施者联动。当然,还需要各种各样的社会力量,但要能把这个事落实好、落实得长效,跟政府和教育体系的协作还是最为关键的。未来,我们希望把分散在全国的爱心、能力、资本集中起来,形成一套地域普适性更强、操作门槛更低、内容更趣味创新的教育公益模式。

    搭建互联网教育

    公益“3.0模式”

    《公益时报》:根据互联网企业参与教育公益的程度和方式来区分,以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特点的是互联网教育公益的“1.0模式”,以送优质的在线教育内容资源为特点的是互联网教育公益的“2.0模式”。那么,在你看来,互联网教育公益的“3.0模式”是怎样的?

    李淼:所谓的“3.0模式”有几个关键因素:第一,底层是由技术和互联网化做支持,比如“一块屏”这个项目,其实它就是融合了我们的在线教育内容能力、教育+AI的技术能力、互联网传播能力等,这是基础;第二,要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被教育部门顺利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个是比较难的。并不是把软硬件直接给学校,让学校挑着用就行,而是要把学校需要的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做成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让学校可以直接应用,互联网化最强的能力就是变成用户端能用的解决方案,比如平台或者产品,这是第二个关键点;第三,要可以融合到当地的教育场景里,跟当地课程、当地学校具体的教育方式形成互补性和协同性。所以“3.0模式”可能对于教育公益的各个参与方的要求都会更高,尤其对我们这种提供技术、产品、内容的供应端要求更高。

    《公益时报》:从2018年开始试点到现在,网易公益做这个教育公益项目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了,但是从今年起,“一块屏”这个名字才被正式明确提了出来,是有什么特别的考量吗?

    李淼:从今年起,我们在有意识地把网易公益“一块屏”这个公益项目进行IP化运作。从企业角度来说,IP化说明我们对这个公益项目有了更加成熟的计划,IP化有助于让公益项目以更可持续的方式运营。对于公众来说,IP化也能够让公益项目更好地被公众识别、认知和参与,进而扩大社会影响力。我们希望通过把“一块屏”IP化,开放社会接口,吸引更多力量加入到网易公益“一块屏”,一起把这项公益事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