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李庆 他,白手起家,三十多年打造中国民营企业“常青树”;他,与时俱进,缔造了以现代农业为核心、产融结合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他,不忘初心,要培养十万新农民与农技员,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他就是新希望集团的创始人刘永好。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刘永好见证了民营企业家这个群体从无到有,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力量的全过程。在刚刚结束的2020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六届夏季高峰会上,他重点强调了企业家应该有更大的责任和担当。 当下,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环境双影响的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考验,刘永好在刚刚结束的2020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六届夏季高峰会上强调,企业一定要有责任和担当,与此同时,需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加速企业转型的脚步。 据新希望2020年半年报显示,新希望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6.96亿元,同比增长了26.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64亿元,同比增幅达102.57%;扣非净利润为32.84亿元,同比增幅达97.58%。 疫情下企业经营向好也为刘永好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底气。刘永好表示,新希望将在疫中湖北增加200亿元投资,直接扩招工人数达2000人。另外,新希望也将扩大在青岛的投资,包括建立农业生态产业园、升级冷链物流等。 刘永好向来注重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这是他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涵。早在几年前,刘永好便提出新希望的“五新”转型,其中就有新责任一项: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要实现每年新增超过一万名员工的目标。疫情发生后,刘永好加大了今年的新增就业目标:至少新增2万个就业岗位。 刘永好认为,对于那些受疫情影响而难以就业的农民工和大学生,龙头民营企业应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和担当。 那么,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民营企业家,他是如何理解企业家精神的?新冠肺炎疫情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环境双影响的冲击下,企业究竟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应如何应对?新希望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为此,《公益时报》记者专访了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当前企业正面临 转型加速的挑战 《公益时报》: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环境双影响的冲击下,企业家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问题? 刘永好:第一,对于不少企业来说,如何跨过生死线是一门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冲击很大,中小企业,乃至于老牌的企业,甚至是巨无霸的企业也有的宣布破产、倒闭。特别是对餐饮、旅游、航空、影视、服务性的这些行业影响更是大,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得恢复过来。 第二,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推进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使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家们遇到了空前的挑战,一些外销的订单被取消,一些企业被迫停工、减员等。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寻找更多的内生的动力。 第三,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的转型发展,正处于关键的时刻,此时的大考对国家和企业的智慧和应变能力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公益时报》: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家应当如何应对挑战,提升创新能力和应变的能力? 刘永好:第一,企业要有责任担当,在疫情以后率先助力经济重启,为“六稳”“六保”做贡献,形成一股重要的力量。 第二,这次大考,考的也是企业的竞争力。我们的企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一些数字化的企业、互联网的企业、高科技的企业,正在通过科技武装快速地发展,这个过程中大企业做的越来越大,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 第三,传统产业可以运用产业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再造。近年来企业对产业数字化的升级,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需要,而是未来产业生存的需要。数字化转型能够在危机时,为企业带来转机,也能在企业追求长期发展目标的道路上持续注入动力。 以新希望为例,随着养猪业的大发展,我们开始升级猪舍,现在3层楼、5层楼、6层楼的楼房式猪舍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运用最新的5G设施,智能化控制猪舍的电灯、温度和空气质量,自动化送水、送饲料,采用无人式值守和管理,这些都是靠科技的价值和智能化的再造。我认为这是当下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机会,我们要在这个格局里积极探索,并运用新型的技术和能力来推动和提升企业的转型升级。当下,我对于那些小微企业的建议是尽早的转型,尽早的用数字化转型取得先机从而带来新的发展。 疫情之下, 保障供给是最大的责任 《公益时报》:疫情至今,新希望目前在各方面的恢复情况怎么样? 刘永好:疫情对新希望集团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包括供应链断裂。我们是肉蛋奶的生产企业,一年生产超过400万吨,包括猪肉、鸡肉、鸭肉、牛肉、牛奶等,这是老百姓的必需品,也是保供的产品。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基本渡过了难关。 我们率先恢复生产,动员一切力量,现在看来我们基本没有受影响,反而还加大了生产力度。特别是由于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生猪供求缺口比较大,价格上涨了3倍。 为了保供,我们在全国各地大幅度地增大了养殖的力度,而且用一种环保智能化的少用人、少占地、少用水、少污染的5S的养猪办法。我们在积极推动养殖的保供、生产和产业的转型,以及工业互联网在农业里面的再造。所以我们把危机变成了机会,求得新的发展。 《公益时报》:新希望集团未来3年要加大在湖北的投资力度,将投资200亿元助力湖北脱贫攻坚,能否谈谈做这一重大决定的初衷和具体执行方向? 刘永好:我们签订的协议将会在湖北投资200亿元,包括农业、食品等领域。具体而言,新希望要在湖北养400多万头猪,新增约4000名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类就业,计划带动上下游2万人以上的就业。为湖北省脱贫攻坚和经济重振助力的同时,推进湖北的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将在武汉建立新希望华中总部,目前已和武汉相关区签订了协议。我们希望华中总部能在食品农业、城乡制造业和智慧城市、智慧农村建设等方面有所发展。 我们比较看好湖北,原因是基于以下这几点:第一,湖北的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第二,湖北人才很多,是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地方之一。据说武汉的大学总数名列前茅,为经济转型和新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第三,疫情期间,国家给湖北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降低了湖北的综合要素成本。湖北的用工成本相对较低,交通运输的成本也不高,土地征用的成本也一样,因此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 责任、担当、创新 企业家精神的关键要素 《公益时报》:你曾经表示假如穿越回到过去,还是会选择做农业。你坚守农业的核心动力在哪里?发展依据呢? 刘永好:如果我穿越回到过去,我还会选择做农业。所不同的是,我会更早地用科技的能力,包括生物科技、数字科技,来进行农业的再造。 在我看来,农业关系到民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非常大,但是我们对食品的需求并没减少,说明农业是民生的产业。另一方面,农业是有生命的产业。不管是粮食作物,还是猪、鸡、牛、羊,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关爱这些生命。 我当年创业是为了让家人生活地更好,以后是为了我们的员工生活地更好,让上下游的产业链生活的更好。我们现在提出“希望让生活更美好”,就是想让全国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现代农业带来的进步,实现“猪肉自由”。 我觉得做农业,既有经济价值,更有社会价值。虽然做农业投入多,风险大,周期波动也大,但总是要有人做的,而我们已经在这个轨道上了。我熟悉它、了解它,所以我们持续坚守在农业上是对的。 《公益时报》:你心目中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样的?在你看来,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你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精神品质? 刘永好:有人说企业家精神是不怕吃苦,勤奋,能拼搏,不怕困难。这是对的,但我个人认为,除了这些以外,首先要有社会的担当,要能引领大家。担当体现在怎么样做好我的企业,怎么样带领员工、带领队伍。当公司出现困难、问题的时候,要敢站出来,同时要以身作则、能够担当。同时,企业家要让市场、社会、老百姓认同,还要善于处理员工、管理者、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其次要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人进步或者是探索的一个动力。 实际上,企业家精神体现在责任、担当、创新和拼搏,又体现在智慧、情商和智商,还体现在能够处理好政府、市场、供应链、员工之间的关系。当处理好这些关系的时候,企业顺,毛病少,反之则困难多,压力大。企业家还要处理好突变的事件,特别是像非洲猪瘟或者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变化。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社会责任和担当。要对企业有爱心,对产品有担当,对社会事业有担当,多参与一些扶贫和社会关注的事业。对于员工来说,就是爱企业、爱家庭、爱社会,这是一脉相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