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王勇 7月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以下简称“慈善社工司”)司长贾晓九介绍了我国慈善社工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据贾晓九介绍,近年来,民政部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大力推进慈善社工事业发展,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8年度,全国社会捐赠总额超过900亿元。截至目前,全国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超过7500个,净资产合计约1600亿元;目前设立慈善信托204笔,信托合同规模约22.48亿元。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达到120余万人,其中43.9万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全国注册志愿者超过1.2亿人,依法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已有1.2万个。 2019年上半年,全国销售福利彩票977.57亿元,筹集公益金281.89亿元。 慈善社工司主推四方面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中办国办《民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要求,2019年2月,民政部新组建了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据贾晓九介绍,慈善社工司设立以来,在以往慈善社工事业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主要推进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完善慈善事业动员和监管机制。一是紧抓《慈善法》及其配套政策的落实,持续推进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工作。二是协调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优惠激励政策,积极引导动员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效果。三是完善慈善组织公开募捐、信息公开、保值增值等监管机制,规范慈善行为。四是继续推进全国慈善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对互联网募捐的监管,指导督促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平台加强自律。 第二,拓展志愿服务发展空间。7月24日,新华社播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贺信对志愿服务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对全国志愿者以巨大的鼓舞,也为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是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全国民政系统开展学习,开展宣传报道和主题征文活动,建立工作联系点。二是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推动制定配套政策,推进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三是开展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宣传展示,支持实施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行动,积极引导志愿服务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第三,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统筹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计划、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社会工作教育对口扶贫计划,推动社会工作深入参与脱贫攻坚,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培养本土社工人才,积极做好贫困群众的“双扶”工作(扶志、扶智工作)。二是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2019年度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考试,2019年度考试报名人数55.37万人,比上年增加了32%,创了历史新高。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追梦新征程、社工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发布了“中国社会工作标志”,营造社会工作良好发展环境。 第四,规范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一是配合财政部,全面整治擅自利用互联网销售福利彩票,对全国福利彩票机构和代销者全面开展自查和检查。二是大力调整福利彩票快开游戏规则,化解福利彩票市场风险。三是完善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制度,有力提高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慈善法》实施近三年进展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慈善社工司副司长孟志强介绍了近3年来《慈善法》贯彻落实的情况。 一是加强法治建设,完善制度体系。联合有关部门在慈善组织认定登记、公开募捐管理、慈善信托管理、慈善活动支出、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信用管理、志愿服务、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慈善财产保值增值、公开募捐违法案件管辖等方面出台了14项配套政策措施,基本构建起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制度体系。特别是会同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提高了企业捐赠的优惠幅度,简化了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审批流程,扩大了享受慈善捐赠物资减免税优惠的社会组织范围,落实了捐赠物资进口免税待遇,加大了对公益股权捐赠的鼓励等。还与40个部门联合签署了慈善捐赠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 二是推进信息公开,发展网络慈善。建立了慈善组织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将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的年度工作情况主动向社会公布。建设了全国慈善信息统一平台——“慈善中国”,通过网络对慈善组织开展的公开募捐活动进行备案,持续动态公开慈善募捐和慈善活动进展情况。指定了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的网络募捐行为。2018年,网民点击、关注和参与慈善超过84.6亿人次,一些基金会的网络募捐已经占到捐赠总收入的80%以上,其中,2018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组织开展的“99公益日”活动,超过2800万人捐款8.3亿元,加上腾讯等企业的配捐,总共募款14.14亿元,支持了5498个公益慈善项目。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网络慈善的引领者。 三是弘扬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为深入持续宣传贯彻落实《慈善法》,我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9月5日的“中华慈善日”专题宣传活动,持续评选表彰“中华慈善奖”,联合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主办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各级民政部门也开展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宣传推广活动,有力地宣传了党领导下的慈善事业,培育了良好的慈善文化。慈善事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各类社会主体的参与方式更加多元。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期,民政部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慈善、社工、志愿服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据贾晓九介绍,第一,动员、组织慈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协调、推动及配合财政、税务、海关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公益慈善(扶贫)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已出台了企业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扶贫货物捐赠免征增值税等政策。 二是以“聚焦脱贫攻坚、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筹备召开第七届中国慈善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这次展示会设立“脱贫攻坚主题展馆”、“深度贫困地区专题展区”和“消费扶贫展”,多措并举帮助“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对接慈善资源,交流展示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同时,还修订完善评比表彰制度,将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50%以上的表彰名额都集中到扶贫济困领域。 三是通过组织座谈、调研、培训等方式直接动员。今年上半年已经组织动员了10个慈善组织积极参与西藏等“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项目对接和资源对接。 第二,积极引导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深入参与脱贫攻坚。 一是持续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中央财政今年已经投入资金1890万元,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选派1000名社会工作者,同时培养500名当地的社会工作者。 二是全面实施“牵手计划”,指导社会工作先发地区的332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一对一牵手帮扶贫困地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目标是至少培养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至少300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截至目前,中央及各地民政部门共协调各类资金4000余万元予以支持这个项目。 三是指导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实施好“社会工作教育对口扶贫计划”,促成200所社会工作相关院校与贫困县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四是以民政部彩票公益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为引导,推动各地广泛开展一批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树立起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的品牌,年度补助地方资金近5000万元。 第三,积极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 一是连续3年对全国性志愿服务组织带头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提出了工作要求。 二是举办志愿服务组织能力提升示范培训,培训名额向深度贫困县和定点扶贫县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县和定点扶贫县志愿服务组织加强能力建设。 三是连续3年在民政部官网开设专栏,专门用于宣传展示志愿服务参与脱贫攻坚的风采和作用,引导更多的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中去。 四是加强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维护和管理使用,为广大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服务提供便捷的渠道和技术支撑。 五是主动沟通中央有关部门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工作,商请15个中央部门大力推动本部门、本领域脱贫攻坚志愿服务;推动中央文明办将参与脱贫攻坚作为推选最美志愿者、最美志愿服务组织等先进典型的重要推荐条件;还会同共青团中央等部门举办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与志愿服务交流会,专门设置了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类项目,向全国推介了一批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项目典型。 已建立120余万人的社工专业人才队伍 在社会治理中,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发挥社会工作、社工专业人才作用。据孟志强介绍,截止到目前,通过专业教育、职业水平评价、专业培训等方式,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支120余万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这个数字较党的十八大前翻了近四番,为社会建设事业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具体来讲,在专业教育方面,目前,我国有82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科、348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150所高校开展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 在职业水平评价方面,建立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纳入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累计有33.2万人取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10.7万人取得了社会工作师证书。 在专业培训方面,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基层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大规模、分层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仅去年一年各地培训规模就达到了130万人次。 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方面,推动在城乡社区、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发了38.3万个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了5.1万个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了9700多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初步建立了广布城乡的社会工作服务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