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王勇 “姐姐,我现在是班里的课代表啦,老师都夸我呢!”看着小虎(化名)欢快地走进驻点办公室,河南省安阳市欣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单晓盼由衷地笑了。 还记得小虎第一次走进驻点办公室,主动找到单晓盼时,他垂头丧气地说,“我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老师不喜欢我,爸爸妈妈也不要我了,他们只要妹妹,本来说好了上初中以后也带我去郑州的,他们骗人……”小虎的转变得益于河南省民政厅实施的“三区”社会工作支持计划,得益于像单晓盼这样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者。 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各界关注,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各地一直积极探索,试图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关爱留守儿童。社工专业人才介入留守儿童保护与其他的志愿活动有何区别?如何发挥社工的专业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精准关爱?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关爱留守儿童 专业社工不可替代 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孵化培育专业社工机构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2017年7月,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的指导意见》,推动社工专业人才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 事实上,关爱留守儿童,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热心人士一直在行动。那么,为何政府部门多次提出要发挥社工专业人才的力量来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呢? 就读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温志惠认为,当前社会上送钱、送物、助学等各项活动从某种层面上确实满足了留守儿童的一定需求,但是当满足了其中一个需求后,如何解决后续的需求,还缺乏一套成熟的应对体系。社工做的恰恰是能更加系统全面地分析问题,并且全方面调动留守儿童及相关方的能力,通过更深入和科学的需求调查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应的服务。 在单晓盼看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看到留守儿童行为背后潜藏的问题。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的缺失使他们容易产生心理和情绪问题,进而导致行为偏差,如不及时引导将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留守儿童,我们更多地是关注他们的精神层面需求和心理建设需要。在我们的工作中,除了各式各样的小组活动外,还特意安排了个案跟进工作,通过一对一的接触,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带领他们走出心理上的困境。” “社工就是人影响人,生命影响生命。”河南省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王玉说,我们的工作就相当于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支点,把孩子们自身的优势资源发掘起来,激发他们内在的燃点,帮助孩子们走出去。 专业社工介入 精准关爱不再遥远 “姐弟俩喜欢养殖多肉植物,我们就去多肉种植基地吧。”王玉口中的姐弟俩是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兴隆镇张岗村的留守儿童,自幼与爷爷相依为命。最近,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了“儿童住我家”陪伴计划,这对姐弟俩正是王玉的关爱对象。为了能拉近与姐弟俩的距离,王玉便从姐弟俩爱好的多肉种植入手。“服务留守儿童并不是一上来就运用各种专业方法开展工作,社工是做人的工作,提供精准关爱的前提是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王玉说。 参观科技馆、手绘花盆、砸鸡蛋、做烘焙……王玉所在的服务中心开展的活动看似与社会工作毫不相关,但是姐弟俩的精神面貌在悄然改变,原本漠然的眼神开始充满好奇,紧皱的眉头开始舒展,脸上也开始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深入浅出是一个社会工作者最能接近孩子心理的技巧,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流程化、可视化。”王玉说。姐弟俩离开前,弟弟告诉王玉,长大以后要当兵。“就是这样,你给他一个看世界的方式方法,或许就会成就他的一生。” “社工姐姐,快来看看我画的城堡。”“社工姐姐,来我这儿,来我这儿,我画了一棵大树。”教室里,单晓盼正组织孩子们绘画。这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展的绘画班,每天下课后,孩子们总是第一时间来到驻点办公室。手工艺制作、舞蹈班、英语班……社工的入驻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的生活不再只是黑白色,而有了绚烂的色彩。 每每听着孩子们叫“社工姐姐”,单晓盼的心里暖暖的。“对于孩子们来说,社工不是亲人、不是老师,但却是最能走进心里的那个人。”单晓盼告诉记者,在驻地陪伴农村留守儿童的经历,让她深切地感受到,相对于物质救助,留守儿童更渴望的是心理陪伴。“我们的帮扶计划包含了很多文娱活动,让留守儿童参与进来,可以让这些孩子心情更开朗。更重要的是,可以更精准长效地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提供长效关爱 还需助人自助 专业社工的介入,为留守儿童组织开展了各类有益身心的活动,不仅为家长解决了实际困难,而且对解决因留守儿童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有很大帮助。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受项目期限、环境、职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真正扎根农村的专业社工很少,而且即使到农村,专业社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并不容易。因为很多时候,社工才刚刚摸清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可随着项目的完成就要离开。 “如何解决社工离开后的后续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邓增平说。2014年该服务中心在广西平南县大新镇设立了祥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尝试通过发展当地的力量参与留守儿童保护工作。 “我们一共招聘了两名社工助理,一位之前是教师,另一位则是为了不让家里的孩子继续成为留守儿童,毅然从外地回来投入到服务留守儿童的工作中。”邓增平说,乡村教师、妇女干部、留守儿童的家长等熟悉了解当地情况,将其作为社工的补充力量,可以快速有效地投入到留守儿童保护工作中去。另外,借助当地友爱互助的浓厚氛围,中心还将重点打造“互助会”,链接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共同保护留守儿童。 事实上,提升、转化本土人才,将其纳入社会工作培训范围服务留守儿童,正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山东省济宁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着力打造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核心、以实际从业人员为骨干、以志愿者为重要补充的儿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湖北省荆州市民政局鼓励基层通过督导、培训的形式将基层工作人员转换为社会工作者,培育“赤脚社工”;河南省南阳市民政局对儿童督导员进行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培训,鼓励其持证上岗…… 社工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与之相伴成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不仅需要专业社工人才的介入,更需要他们留下火种,点燃本土相关各方的参与热情,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持续发力。 (据《中国社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