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封面报道
   第07版:封面报道
   第08版:趋势
   第09版:视觉
   第10版:《2013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精编
   第11版:社会创新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视障IT工程师:破除障碍的网络“盲侠”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封面报道

第07版
封面报道

第08版
趋势

第09版
视觉

第10版
《2013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精编

第11版
社会创新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4年07月0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视障IT工程师:破除障碍的网络“盲侠”

    就在这张共用的办公桌上,蔡勇斌、黄振平和王孟琦担当着建设视障信息无障碍环境的先锋

    蔡勇斌使用手机进行手机空间的测试,发现问题并记录下来使软件更适合视障用户的体验

    明明面对电脑屏幕,手握智能手机,却闭目凝神,用一侧耳朵细听耳机里传来的声音,另一侧耳朵还用来保持几个人之间的交流,然后时不时地迅速敲击键盘写下一段文字,有如武林高手在相互切磋后记录下过招心得一般……这有如电影《听风者》中梁朝伟所扮演角色的情景再现,就是蔡勇斌、黄振平和王孟琦这三名视障人士近半年来每天的工作。

    所不同的是,他们不是在战争时期监听敌方加密电台的特工,而是在为主流网络产品提供改进建议的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在这个“看不见”的领域内,他们正在为破解中国视障者群体融入主流社会的难题而冲锋陷阵——他们的服务成果是使至少1300万的视障人群能够毫无障碍地使用主流的互联网产品。

    理想国:

    信息无障碍的大环境

    这三位“盲侠”的工作简单来讲就是对当下主流的互联网产品进行测评、挑BUG,把有碍于视觉障碍者使用的页面或产品设计如实记录,并提出改进方向,形成报告递交给合作方的产品公司。虽然在网络上驰骋四方,但他们真实的工作环境就在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的办公室一隅。

    而把这三人聚集到一起的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NGO,从2005年1月至今,已经在实现残障人信息无障碍环境优化的路上摸索了9年。

    我国提出建设信息无障碍环境已经有十年的历史,目的是使包含残障人在内的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方便、快捷、无障碍地获取并使用自己有权利获取的信息。“而在信息障碍的环境中,对视障者的人生负面影响是最大的。”研究会秘书长梁振宇感慨道,“如果没有一个无障碍的环境,他们就会和主流社会完全隔离开来,没有办法获得知识和信息,没有办法同健全人一样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梁振宇说,这正是研究会如今将力量聚焦在针对视障者的互联网信息无障碍改造这一领域内的原因。“中国有1300万视障者,换句话说,每110个人中就有1人是视障者。”他说。在研究会9年的工作中,所有有关信息无障碍的工作都做过,但“最终在去年年底发觉,要真正推动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唯一靠谱的是扎扎实实地让一个个互联网产品做信息无障碍化改造”。

    “我们偶然发现,之前国内居然没有这么一支以第三方身份为互联网公司做信息无障碍专业测试的视障工程师团队。”梁振宇说,这是研究会决定招收视障工程师的原因之一。

    由于健全人感知世界和使用互联网产品的方法与视障人士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让健全人闭上眼睛对这些产品进行测试的方法早已被业界摒弃。在研究会的调研过程中,也得知互联网公司有召集盲人朋友以志愿者形式帮他们做测试的例子,但由于这些志愿者没有经过专业和系统的培训,工作不够全面、高效、系统,无法跟得上互联网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

    于是,2014年1月17日,研究会把招聘全职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的信息发在了视障人士聚集的网络社区。经过三轮筛选和两个月的试用期,到今年5月份,文章开头的三位“盲侠”正式成为了研究会第一批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

    第一站:

    以社会企业运营团队

    现有的三名“盲侠”是从27名应征者中层层筛选出来的。谈及对于应聘者的条件考虑,从简历挑选一直跟到现在的研究会项目总监杨骅坦承,并未有专业性的要求。“我们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熟悉互联网,愿意尝试使用大家认同的新鲜事物,以及要考察他们对于加入这个事业的想法。当然如果有IT方面的能力,我们会优先考量。”她说。

    在来研究会之前,今年26岁的蔡勇斌一直在家中自学IT和编程,并且因为开发了一款颇受视障群体欢迎的辅助软件而小有名气。对于这样的人才,研究会当然不会错过,加上他家在东莞,离深圳车程仅一个小时,家人自然也更放心。

    谈到这个方面,梁振宇还有更多的考虑,如应聘者是否单身,是否因此要与家人长期分离。但视障群体的独立程度仍超乎常人想象,来自河南许昌的90后腼腆大男孩王孟琦就顺利地加盟了团队,他是家中的独子。

    “如果没有这则招聘,我现在已经留院成为了针灸推拿大夫。”王孟琦说。他口中说的“院”是许昌市里的医院,离他家仅500米距离,加上医院的稳定系统,如果不来深圳,他在家乡医院的工作看起来相当不错。

    但说服家人、来深圳应聘这份工作,“也并不需要太多说服的理由”。王孟琦自小就在外面住宿上学,基本不需要别人照料,他说:“只要让家人确信自己生活舒适,家人就不会再多说。”

    “最吸引年轻人的就是挑战、未知、冒险和远方,在这份工作中,这四个词全包括了。”21岁的王孟琦对这份工作有着相当多的憧憬。

    这三名工程师到位后,研究会聘请了某软件公司的一位总监做技术支持,为他们进行长期的技术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这是一个新兴的事情,即使他原本就是测试工程师,也对这块儿不熟悉,所以并不要求他们本来就会测试,但要有乐于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杨骅说。

    现在,研究会为他们设下了每天找出20个BUG的最低指标,并鼓励他们多多益善。不过,三位“盲侠”最近俨然成为了红人,各路媒体采访络绎不绝,加上还要与产品公司进行对接,研究会经常要临时对工作量进行酌情调整。

    蔡勇斌和王孟琦都觉得这份工作并不累,但每天确实很繁忙,“如果6点下班,基本上5点前才能完成工作量”。

    梁振宇这样表示:“我们虽然是NGO,但是我们一直以企业的标准来严格对待我们自己的团队和业务。换句话说,我们是希望通过非常专业的商业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我们严格要求每一个员工,‘不要以为我们是NGO,你就可以不专业;不要以为是NGO,我们就不需要遵循市场规律,我们就不需要在市场上搏杀。’我们不靠眼泪拿订单,我们靠实力拿订单。”

    为了这几名“特殊”的员工,研究会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就地食宿服务,免去上下班交通安全的顾虑。此外,更为他们聘请了一名专业的助残社会工作者,为他们设计专业的社会服务,比如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周末陪同他们外出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平时则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可以说,这几名新来的外乡人的生活“比他们在家里都丰富多彩”。

    后盾:扎实的支撑体系

    最先提出支持组建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团队的是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腾讯的支持,就没有这支“盲侠”团队的诞生。腾讯各个产品的团队成员经常和视障者工程师碰头,便于充分理解和采纳工程师们的意见。在这样的密切合作下,腾讯先后推动了多个产品的信息无障碍优化,微信、手机QQ、手机QQ空间等产品在信息视障者的用户体验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负责此项目的助理秘书长刘琴表示:“腾讯作为互联网公司,在对产品进行信息无障碍化改造的过程中,遇到最迫切的问题是缺乏一支由视障者组成的专业的测试团队。为此,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资助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组建了国内第一支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团队,并通过腾讯志愿者协会安排腾讯技术专家进行辅助,这个团队的组建,对于中国的信息无障碍事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信息无障碍事业的主要合作方之一,阿里巴巴集团,也在内部通过技术部门和企业社会责任部门联手,开始对阿里的产品进行信息无障碍优化。目前,他们正在与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的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合作,推动“千牛工作台”的信息无障碍优化。

    去年底,研究会联合腾讯、阿里巴巴集团、百度、微软(中国)发起了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W3C也成为该联盟的支持单位,IBM大中华区信息无障碍中心则为联盟的技术咨询单位。这个联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视障工程师团队的坚实后盾。

    之所以要成立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是因为推动整个中国大陆的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个长久且艰难的过程,正因为如此,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不能妄想走捷径——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就是一个新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以联合顶级互联网公司为上层设计,树立典范标杆、整合优势资源,工作内容包括:对主流互联网产品进行信息无障碍优化、面向相关行业开展信息无障碍宣传普及、推动国内外信息无障碍标准和谐、面向互联网产品进行信息无障碍程度评级等。

    最近,新浪微博和快的打车也成为了该联盟的成员。“他们的加入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梁振宇说。

    “新浪微博作为中国用户量最大的社交媒体之一,如果视障群体能够去使用,那么对于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是有着巨大作用的。”梁振宇继续解释,“对于视障者来说,‘快的’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独立出行,独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这扩大了视障群体融入主流社会的可行性。”

    如今,组建不到半年的这个小团队,其业务量已经远远饱和,团队也一直在继续招聘。

    “一方面,这个职业充满了未知和挑战。”王孟琦说,“另一个方面,这个社会多一个推拿医生,绝对没有多一个信息无障碍工程师带来的价值大。”

    ■ 公益时报记者 高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