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社会创新
   第11版:趋势
   第12版:人物
   第13版:国际 案例
   第14版:国际 观点
   第15版:三棱镜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野生大熊猫保护与中国生物多样性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社会创新

第11版
趋势

第12版
人物

第13版
国际 案例

第14版
国际 观点

第15版
三棱镜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3年06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野生大熊猫保护与中国生物多样性

    大熊猫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

    月熊

    1994年,大兴安岭林区月熊的种群数量估计为183±38只,栖息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其中西坡有107±31只,东坡76±9只。总的来看,我国月熊估计仅为200只左右。

    植物

    全球濒临灭种植物的比例达47%,远远高于人们所广泛认为的13%的比例。美国研究所得,有31万至42万的植物种类濒临灭绝的危险,约占这些国家和地区植物种类的22%至47%。

    东北虎

    目前野生东北虎在我国境内仅存不足20只,全世界也仅有500只左右,但人工繁殖的却有2000多只。

    江豚

    2012年,长江流域多个江段出现江豚死亡事件,洞庭湖、鄱阳湖、干流鄂州江段、安庆江段、南京段等总计发现30多头江豚死亡。目前仅剩下900头左右。

    江豚

    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WWF(中国)在北京首次公布了一组由100台布设于四川省内6个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历时3年拍摄的野生大熊猫及其同域分布物种的红外相片和视频。这些资料集中反映了特定生态系统中,保护好典型旗舰性伞物种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是局部有起色,整体在递减,其核心威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珍稀物种栖息地的大规模丧失和破碎化。”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物种项目主任范志勇说。“如果土地退化、生态失调、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就这样将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逐步侵蚀下去,那我们将没有自然资源来支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旗舰物种

    2011年至2013年间,WWF(中国)在四川省的六个自然保护区(王朗、鞍子河、小河沟、黑竹沟、冶勒、申果庄)内布设了100多台红外相机进行红外影像拍摄,其间拍摄到了野生大熊猫及其他21个物种,包括小熊猫、扭角羚与豹猫等难得一见的珍稀动物。 

    “这组图片和视频让我们知道并‘看见’在大熊猫这一旗舰性伞物种的遮护下,我们可以保护更多的物种,保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就是保护旗舰物种的价值,也是WWF多年来探索出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范志勇指出,“WWF倡导以旗舰物种为代表,保护其所赖以生存的完整的生态系统,从而保障自然生态安全。”

    以长江流域为例,WWF关注的是源头的雪豹、上游的大熊猫以及中下游的长江江豚为代表的旗舰物种,并希望由此保护整个长江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

    “在中国可能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像大熊猫这样受到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深度关注,也没有任何一个物种的保护像大熊猫那样投入那么多、那么持久。”范志勇说。

    他以“旗舰性的关键伞物种”熊猫为例描述出这样一番景象,“当前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65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构成的保护网络,已经覆盖现存大熊猫栖息地的57%,全部约1600只大熊猫的71%。这1600只大熊猫的绝对数相对于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种不算太小,但把它们放在三个省、六个山系的尺度上,再加上自然和人为开发隔离的存在,可实现群体基因交流的大的种群有100-200只,小的种群只有5-8只,形势仍不容乐观。” 

    国家林业局在2006年发布的《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报告》也证明了范志勇的说法,现存约1600只大熊猫已被隔离成18个孤立的小种群。最新的研究表明,当前隔离更为严重,彼此孤立小种群可能多达30个。

    如此保护的投入,换来效果还是不太理想。1980年作为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保护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WWF,最初工作就是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这让有过不少实战经验的范志勇有话要说。“就WWF进入中国的30多年来说,前十几年威胁大熊猫的主要因素是森林采伐、农业开垦、盗猎等,但现在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公路、铁路、水电站、开矿等基本建设,导致大熊猫栖息地更严重的破碎化,最终以大熊猫为伞物种的自然生态系统失去了完整性、不再健康,这些地区的生态安全没有了保障,势必将危及国家整体的生态安全。” 

    12个关键物种少数健康改善

    关键物种的健康水平得到改善将有利于与这一物种同一生态系统内其他一般性物种改善,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了了解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WWF正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等合作伙伴一起,通过追踪脊椎动物物种的种群变化趋势,构建一个反映中国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直观指标——“地球生命力指数”。去年,WWF首先以12个关键性物种:大熊猫、东北虎、朱鹮、中国麝科动物、亚洲象、青海湖裸鲤、新疆北鲵、麋鹿、野生双峰驼、海南长臂猿、扬子鳄和白鳍豚的种群趋势图,来初步反映该关键物种所存在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

    根据去年WWF在北京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对中国12个关键物种所代表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研究显示,这些物种虽受到优先保护,但除了朱鹮和麋鹿的种群快速增长、大熊猫和亚洲象的种群有缓慢恢复的趋势之外,大多数关键物种未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

    “这正说明我们优先保护的关键性物种力度还很不够,仍需要快速加强,保护好关键性物种或旗舰性伞物种就可以保护好这一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如果我们在每个生态系统中都做到保护好关键性物种或旗舰性伞物种就能使整个生态系统从中受益,同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将得到有效保护和体现。”范志勇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

    中国是全球公认的12个“生物多样性巨丰”国家之一,拥有超过6500种脊椎动物,占世界脊椎动物总数的14%。但是,中国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不同生态系统中十余个旗舰物种和关键物种大都显示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尤为显著。

    保护自然生态安全还有很大空缺

    据报告《KCIS社会舆情2012年度观察——环境:美丽中国》显示,近100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201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联合国里约+20地球峰会上公布:在被评估的63837个物种中,801个物种已灭绝,63个野外灭绝,3947个严重濒危,5766个濒危,10104个脆弱(易受伤害)。

    早期,我国在自然生态安全保护上早已做过多番规划,建立过“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类型保护地建设,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红线的推进”等,但在范志勇看来,“这些工作距离真正保障自然生态安全还有很大的空缺”。

    “天然林保护工程考虑指标是以林业为主,并非以伞物种或关键生态指示物种为主,自然保护区在长期生态利益和地方短期经济发展的博弈中往往被宰割,难以稳定其地位和保护状况,主体、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和红线实施才起步,具体划定标准需探索,这些都是建设空缺。”范志勇说,“应该明确并关注关键种、旗舰物种或伞物种这些规划中的指标作用,以实现这些物种长期生存和自我繁衍为目标,确保自然生态安全的各类生态系统是完整的、健康的”。

    “旗舰物种及其栖息地是保障中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现有的生态保护的各种功能区划中,建议增加旗舰物种、伞物种或关键生态指示物种这些关键指标,实现濒危物种栖息地的网络化保护,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本报记者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