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社会创新
   第07版:人物
   第08版:核心报道
   第10版:核心报道
   第11版:社会组织·解读
   第12版:特别策划
   第13版:特别策划
   第14版:企业公民·方法论
   第15版:自述
   第16版:国际
过半基金会投资性收入为0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社会创新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核心报道

第10版
核心报道

第11版
社会组织·解读

第12版
特别策划

第13版
特别策划

第14版
企业公民·方法论

第15版
自述

第16版
国际

新闻内容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解读2010年度全国性基金会年检公告
过半基金会投资性收入为0
保值增值情况堪忧

    111家基金会中投资收入前五名基金会

    在随机抽取40家基金会中,公募基金会有19家,非公募基金会有21家。

    (上接第12版)

    募款额对比

    募款难易受专业性影响 高校基金会占尽优势

    在《公益时报》刊登年检报告的111家基金会在性质、功能、规模上都有所不同,受捐赠的情况差异显著。其中,高校基金会和一些专业性基金会募款状况对比强烈。

    数据显示,111家基金会中,高校教育类基金会有9家,其中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以6.87亿元位居111家基金会榜首,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以超过4.08亿元位居第六名,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以超过2.78亿元位居第十一位。

    近几年来,高校教育类基金会发展迅速。以2009年为参照,教育基金会前三甲——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和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表现已经相当抢眼,分别为4.08亿元、3.10亿元和1.21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末,共有106所高校成立了基金会。2005年到2008年,学校基金会的捐赠总额不断上升。2005年,中央部门直属高校基金会获得捐赠额过亿的学校仅有3所,2006年达到4所,2007年后达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基金会捐赠总计从5亿多元增加至2008年的16亿多元,平均捐赠收入比例增长率为46%。

    近年来,教育领域一直是企业捐赠的热点领域。以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例,2010年5月,苏州新太阳置业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一亿元;2010年12月,湖南中欣集团向北京大学捐赠1.1亿元。

    高校强大的校友资源也为高校基金会提供了有力支持。2010年4月,清华大学校友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一亿元。再以浙江大学为例,据统计,仅浙江大学校友段永平一人已累计向浙江大学捐赠2.35亿元。

    此外,国家也在财政上为高校基金会向社会筹款提供了支持,2009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旨在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向高等学校捐赠,拓宽高等学校筹资渠道。《办法》规定,2009年起中央财政设立配比资金,对中央级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赠收入实行奖励补助。

    与之相比,一些专业性基金会由于募款口径相对较窄,面临募款难题。在12家募款为0的基金会中,公募基金会有3家,分别为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均为专业性基金会。

    专业性基金会募款难的问题存在已久。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成立于2006年,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支持民航博物馆建设、征集收藏民航文物史料、资助中国民航文史研究事业和中国民航与国外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2009年度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的募捐额为30万元。

    大部分的专业性基金会的2010年募款额在百万元左右。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2010年度收入为7994860.48元。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2010年的捐赠收入为6081200.00元。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2010年度的捐赠收入为2126042.91元,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2010年度的捐赠收入为31000.00。

    111家基金会中9家高校教育类基金会捐赠收入情况

    未纳入样本的全国性基金会名单

    行政支出

    公益机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费用等管理费用的支出的多少,一直是公众比较关心的话题。从《公益时报》刊登年检报告的111家基金会中,可以看出,中外基金会行政支出的比例差异比较大。

    除极个别境外基金会行政支出比例不到1%,境外基金会的行政支出比例普遍偏高,高于10%。威廉·杰斐逊·克林顿总统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支出比例为37.71%,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支出比例为25.26%,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支出比例为15.96%。

    境内本土基金会的行政支出比例则普遍偏低,其中5家公募基金会、12家非公募基金会的支出比例不到1%。甚至还有行政支出比例为0的基金会,比如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和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10%。而据了解,国外对于管理费的提取比例并没有严格规定,根据情况有百分之几,也有百分之二十几,主要根据项目的性质和捐赠人的意愿来定。

    增值保值

    过半基金会投资收入为0

    2011年的郭美美和卢美美事件,让基金会的保值增值事宜暴露到公众面前。一直以来,基金会对通过投资等进行资金保值增值的行为就不是很热衷,在2009年时,全国性基金会中只有不到四成的基金会有过投资的行为。《公益时报》记者通过对样本分析发现,与往年相比,2010年基金会保值增值的情况改观不大,大部分基金会仍然没有采取保值增值举措。

    数据显示,在《公益时报》刊登年检报告的111家基金会中,投资收入为0的基金会有57家,占样本总量的一半以上;投资盈利的有39家,投资亏损的有1家,投资收入无法统计数据的有14家。111家基金会2010年投资收入总和为3.83亿元,平均投资收益约为346万元。

    其中,在投资实现盈利的39家基金会中,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以9770万位居第一,老牛基金会以5864万位居第二。紧随其后的是宝钢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

    受郭美美和卢美美事件的冲击,担心公众的不理解,基金会对于资金的增值和保值的选择更加趋于保守。

    非公募和公募基金会对比

    近年,由企业发起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2011年,非公募基金会1279家,首次超过公募基金会,成为公益领域的重要力量,而这种势头从2010年便初见端倪。从2010年度年检情况分析,非公募基金会逐步占据主导位置,数量有赶超公募基金会的势头。在抽取的40家基金会中,有21家为非公募基金会,占52.5%,公募基金会有19家,占47.5%。但公募基金会的平均规模和实力仍远远大于非公募基金会。抽取的40家基金会2010年度捐赠总额约为29.5亿,其中公募基金会2010年度捐赠收入为20亿元,非公募基金会2010年度捐赠收入为9.5亿元,其中华阳慈善基金会2010年度捐赠收入为1.712亿元,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2010年度捐赠收入为1.7214亿元。

    从基金会发展趋势来看,非公募基金会的绝对数量明显增加,规模稳步扩大,公募基金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规模持续扩大。虽然非公募基金会在公益事业支出、捐助收入数额等方面的发展速度,逐步接近公募基金会,但由于非公募基金会的“特殊属性”,导致很多基金会成了企业内设机构,出现财务不独立,捐赠给基金会的资金变成企业困难时候的周转金,任意挪用、借取,年检时基金会的基金余额远远低于设定的原始基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