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2016-01-06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2015年7月18日晚,一篇题为《这个世界会好吗?——我被万科慈善豪车队殴打始末》的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当事人唐林撰文自述称,其驾车前往西藏进行公益慈善活动的旅途中,险些被“万科慈善豪车队”逼下悬崖,此后又被车队多人殴打。一起交通事故,因为众多“标签”持续发酵。
尽管是“冲突”还是“围殴”尚在争论,尽管质疑唐林炒作的声音仍然存在,尽管万科连发声明向唐林无条件道歉,但抛开这些具体细节,已经披露的事实足以令人深思:为何一趟慈善之行,演变成开斗气车的危险之旅?为何两队爱心人马,不是彼此扶持而是怒目相向?
毫无疑问,这一事件之所以广为关注,很大程度与“慈善”二字有关。这些年来,从陈光标的高调慈善,到成龙的裸捐风波,“慈善”一词变得流行而又敏感。一方面,它似乎更多地成了成功人士的“专利”,以至于在上述事件中,有人嘲讽“开个破皮卡,还去西藏做慈善”;另一方面,慈善似乎成为一个独立选项,与生活的其他方面割裂开来,似乎只有捐款捐物才是慈善,似乎只有在特定时空才有慈善。慈善和日常生活成了“两张皮”,甚至慈善与不善之举“并行不悖”,不仅对比强烈,也让人心生感慨。事件双方最终取得和解,但可以看出,国内新富人群看待公益慈善仍以捐赠金额“论英雄”,公益慈善的正确认知还有待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