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4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赵超
前段时间,京东请来“小贷之父”尤努斯教授,和格莱珉中国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准备大力开拓广大农村市场;全球最大的P2P公司宜信最近发布了第二个“五年农村战略”;而更早,阿里在赴美上市后也将农村电商作为三大战略之一……巨头们纷纷发布农村战略,目光聚焦在广大的农村市场,那么,常年扎根农村、关注农村项目的公益组织是否也将迎来春天?
关注农村金融。“中国如果能解决农村的金融问题,实际上就解决了中国50%以上的问题。”京东CEO刘强东曾如是说。在农村,赊借几乎是常态,随着新型农业的发展,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新农业形态的出现,农村金融困局将进一步凸显,而互联网企业对农村市场的进击,将有望通过创新的金融方式改变缺钱的窘境。京东和格莱珉中国的合作,将推动京东渠道和格莱珉小微金融模式遍布到广大村镇市场。而支付宝是阿里进村的武器,阿里表示支付宝钱包将向农村金融机构开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让农信社的用户通过移动端支付宝钱包实现支付、转账、理财、保险等金融服务。
利用互联网手段关注农村金融领域的不仅有巨头们,还有一些公益性的非营利平台。Kiva是世界上第一个提供在线小额贷款服务的非营利组织,通过Kiva的网站公众可以把钱借给那些急需资金的穷人。而宜信在五年前通过“宜农贷”公益助农平台在农村布局,2009年上线的公益助农平台“宜农贷”模式与Kiva类似,通过“授人以渔”“出借而非捐赠”的公益理念,爱心人士在平台上向贫困农妇出借资金,在一年或更长的期限内归还本金和象征性的年化2%利息,而宜信投入资金进行平台的搭建、维护和团队建设,至今已有13.4余万爱心人士在平台上出借,帮扶了1.3万名贫困地区的农妇通过信用获得资金支持。
农村电商之困。农村电商是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后确定的三大战略之一,阿里巴巴启动了千县万村计划,用3到5年时间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其“村淘店”主要解决农民“买难”和“卖难”的问题。京东也计划在全国区县铺开服务中心,预计年内开业数目将超过500家,针对农村市场,提供营销、物流配送、客户体验和产品展示等服务,可为客户下单、配送、展示。
许多社会企业也开始尝试将农产品作为自己的产品,致力于探索原生态农产品本地化产销的社会企业新模式,推动城乡互助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但面临诸多困难。“主要的困难集中在农村创业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国务院参事汤敏说。这些年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农民的资讯阅读方式,但缺乏专业指导的农民在互联网面前往往束手无策,没有了主意。农村人群,特别是贫困人群,往往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他们的创业方式通常基于自己的手工和生产劳动,面对陌生的外来事物,农民需要有信用的机构来帮助他们。
农村战略落地是关键。京东此次和格莱珉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也是看中了格莱珉针对农村人群的长期经验,并可以从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切入,将生产者与终端消费者连接起来,为村民提供信贷服务的同时,也解决了自己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但这样的合作方式并不适合大多数中国的公益组织。开发扎根于农村的公益项目(如扶贫、科技知识普及、社区发展等)是目前中国公益组织所擅长的事情,其中最传统的合作方式还是企业捐赠+公益组织执行,而在农村的公益项目也可以让企业的业务更加接近农村潜在客户群,许多企业既做了扶贫先锋、农民兄弟的贴心人,又大大方方开拓了农村市场,可谓名声和商业利益能够双丰收。这种合作方式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企业和公益组织能否充分了解双方的需求,而又能拿出切实解决农村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其他的跨界合作尝试。另外还有一些跨界合作方式可以尝试,如前几年火热的公益旅游项目,“多背一公斤”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机构,而越来越多组织也开始陆续开展定制化的农村公益之旅。例如宜信开展的“宜农万里行”活动,通过定制化的活动组织爱心出借人前往欠发达地区考察P2P信贷成果、进行助农体验,公开透明地展现爱心助农效果的同时让更多的爱心人士了解欠发达地区农村现状,帮助广大农户改善生活状况。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以互联网平台连接着两端用户,而大力发展农村战略后本来没有交集的两端被连接,更多的资金会流向农村市场,农民群体的现状将得到更多关注,而那些长期扎根农村、开展“三农项目”的公益组织也势必得到更多机会。
文化行者青年中心联合创始人
赵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