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8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李春伟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魏礼群主持。论坛发布了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2013)No.1》,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分别作了致辞。论坛上还举行了捐赠仪式,巨人教育集团捐赠200万元用于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为尹雄董事长颁发证书。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赵胜轩,民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戴均良,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原民政部副部长徐瑞新,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王东进,以及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主席金判锡教授(Pan S. Kim)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论坛。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魏礼群指出,本届论坛以“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社会体制改革”为主题,集中研讨社会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对于推动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现代化很有意义。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他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四个加快形成“,全面阐发了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思路和重要观点。
魏礼群认为,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意义重大,是加强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还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魏礼群强调,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改革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坚持社会体制改革正确方向,坚持问题意识和制度导向,坚持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坚持在各方面体制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坚持加强宏观指导和鼓励基层创造相结合。
中国社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蓬奇做了演讲。在题为《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全面快速推进我国社工实务体系建设》的演讲中,赵蓬奇表示,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要改进和完善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而社会工作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针对加速推进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他提出了六点基本构想。一是,把加强社会工作实务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当前的重点是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社会工作实务建设;三是,要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行业化发展;四是,教育与实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五是,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六是,党政领导推动,部门齐抓共管,基层政府重点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专家“支招”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25日下午,三个分论坛“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和“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同时举行,分别由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马剑飞和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主持。
在“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分论坛上,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马仲良、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边慧敏、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北京团市委副书记郭文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促进会熊久玲、绿家园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创始人汪永晨、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上海仁德基金会副秘书长束鹏等嘉宾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不少嘉宾针对社会组织的发言颇具特色。
黄浩明就如何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提了五点建议:第一,完善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第二,建立社会组织的创新框架;第三,创新社会组织的协同机制;第四,建立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第五,如何考虑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问题。
而马仲良认为,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非常重要,使其协助政府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链接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2013)No.1》是中国社会体制方面的第一本蓝皮书,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资助,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组织编写,包括总报告、专题篇、实践篇和理论篇,回顾了2008年以来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发展所取得的积极成就,并就下一步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该书认为,社会体制问题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政府、市场与社会的逐步分离,随着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而提出来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