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2019年10月22日,一场特殊的画展在798艺术区朗空美术馆开展,展出的几百件画作全部出自西藏特殊儿童之手。这场名为“I Do用艺术点亮梦想”的西藏特殊儿童艺术作品公益展,将聚光灯对准了来自遥远雪域高原的特殊孩子,为他们被埋没的才华与梦想打造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艺术舞台。
在开展前的秋日下午,一位与这个画展最有渊源的男士悄然走进来,默默地参观着已经挂在墙上的每一幅画作,很是投入。“看到这些画作,就想起西藏的这些孩子,他们纯洁美好,我们希望帮助他们打开更丰富的梦想,打开他们未来的路。”这位先行来看画展的人就是恒信钻石机构创始人、董事长,I Do基金会创始人李厚霖。
这些画作也像是打开时间隧道的钥匙,一幅李厚霖及I Do基金会12年公益之路的长卷“画作”也徐徐打开。
点亮特殊儿童的梦想
作为知名企业家,李厚霖除了一直带领恒信钻石走在行业前列之外,还怀揣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直低调投身公益事业。
2008年,李厚霖在汶川地震期间个人捐资2000万元注册成立了I Do基金会。也是在这一年,一封来自中国海拔最高、最偏远的一所县级完小——措勤小学的求助信,让李厚霖和藏区的孩子们结下了长达12年的不解之缘。
他几乎每年都身体力行参与基金会发起的“爱心西藏行”项目,此次展览的画作,就是今年西藏行活动期间,由多位艺术家一起,和孩子们共同创作的。
今年9月,I Do基金会第十二届爱心西藏行在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刚刚在冈仁波齐完成连续13年转山的李厚霖,顾不上已经累到极点的身体,再次如约而至。
此次爱心西藏行以“I Do用艺术点亮梦想”为主题,邀请到了张永旭、尤勇、陈彧凡、陈彧君、肖江、王波6位国内知名艺术家进行艺术支教。
今年4月,I Do基金会还邀请了沈敬东、范学宜、高孝午和刘子宁四位艺术家先行来到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艺术支教。艺术家的到来让西藏特殊儿童有了接触艺术教育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点燃了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I Do基金会用了三年的时间,精心挑选了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基地,邀请了十余位艺术家导师相继前往进行艺术支教,共诞生了400余件非常具有想象力的西藏高原特色艺术作品。
12年的坚守与付出
在艺术家支教的这3年里,I Do基金会投入了大量资源,以艺术启蒙教育为主线,以走进去的“艺术家支教”、请出来的“艺术培训”为执行手段,提升孩子们的美育素养及技能,激发梦想种子,打开他们对未来、对外面世界的认知。
这3年的艺术家支教,只是I Do基金会西藏行公益活动的一个缩影。自基金会2008年成立以来的12年间,从最初的一对一日常用品、教学用品帮扶,到扩大帮扶范围,再到找到艺术家支教的独特方式,基金会总行程百万公里,精准落地7县的31所学校、4所福利院,先后对30000多名藏区儿童实施了救助。
12年公益援藏之路,李厚霖与他创立的I Do基金会一起,为西藏地区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改变,在教育、助学、医疗及文化产业扶贫等多个范畴持续投入援藏扶贫工作,各类慈善公益捐助已经累计超过1500万元,援藏扶贫事业总投入超过2200万元。
回顾西藏行的12年,李厚霖不无感慨地表示:“有一种约定,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责任。去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做慈善,是我跟阿里孩子的约定,也是12年来我们坚持进藏的动力。”
在采访中,李厚霖多次提到基金会的口号“为了爱,我愿意”。“如果真的有初心和坚持,我想西藏和这些孩子们这就是最好的答案。”他说。
公益回归本质
经历12年西藏行的公益实践,李厚霖对公益的看法不断升级,对其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李厚霖看来,如今公益发展已进入3.0时代,结合目前公益环境的变化发展,李厚霖梳理出一条由公益1.0进阶到3.0的发展路径。
他解释道:“公益1.0时代是授之以鱼,直接帮助受助人群解决实际困难;公益2.0时代是授之以渔,帮助受助人群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或方式;而公益3.0时代则要自我反哺,实现公益的可持续发展。”
自2011年开始,I Do基金会启动艺术梦想计划,通过商业赋能、公益联姻艺术的模式开始孕育并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以艺术支教为起点,真正打通“公益”和“艺术”的壁垒,将专业的艺术创作活动带入公益领域的“公益艺术”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完整的公益输血、造血、回血可持续循环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艺术、公益、商业品牌三者的完美融合。(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