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政策法规 > 全国救助寻亲网已帮助13728人成功返家
全国救助寻亲网已帮助13728人成功返家

2017-11-14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勇


11月9日,民政部举行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2016年1月,民政部开发启用了全国救助寻亲网,截至2017年11月7日,该平台共有44273条寻亲公告,累计帮助13728名受助人员成功返家。

11月9日,民政部举行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刘涛介绍了救助寻亲工作的最新情况。

互联网寻亲助3000人回家

在日常救助工作中,各地救助管理机构与走失人群接触的几率较高,每年都会救助大量的疑似走失、被拐的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和疑似精神障碍、智力障碍人员。与此同时,许多走失人员的家人也经常到全国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寻亲或寻求帮助。

2016年1月,民政部开发启用了全国救助寻亲网,作为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发布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寻亲信息的网络平台;同年7月,民政部与今日头条探索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合作,全国1976个救助管理机构在救助疑似走失、被拐、被骗人员时,可以免费借助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的海量用户和先进定位技术,选择在走失地、口音地、户籍地等特定区域向手机用户推送寻亲信息,精准、高效帮助受助人员与家人团聚。

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救助管理机构已全部依托全国救助寻亲网和今日头条开展受助人员寻亲工作。

近日,浙江慈溪市救助管理站联合今日头条共同帮助一位走失7天、流落街头的七旬聋哑老人返家。这是民政部与今日头条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合作以来,成功寻亲的第3000例。

截至10月25日,各地救助站管理机构共通过今日头条发布寻亲信息14820条,成功帮助3000人回家,寻亲成功率达20.2%。

统计数据显示,在寻亲成功的3000名受助人员中,精神障碍人员为1361人,占45.4%;智力障碍人员为998人(含阿尔茨海默病327人),占33.3%;离家出走等其他情况人员为641人,占21.3%。按年龄结构划分,老年人为993人,占33.1%;未成年人为213人,占7.1%;其他成年人1794人,占59.8%。

建立四大救助工作机制

据刘涛介绍,目前,各地救助管理机构为了尽可能地帮助走失人员顺利返家,已经建立了包括互联网寻人在内的四大机制:

一是建立寻亲公告发布长效机制。对经初步问询未能确认身份的受助人员,各地救助管理机构会在其来站24小时内,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发布寻亲公告。

二是建立民政与公安的联动机制。明确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救助管理机构报告的疑似走失、被遗弃、被拐卖的受助人员报案信息,核查受助人员身份信息。今年上半年救助和托养机构整改过程中,我们将报请采集DNA率作为重点整改项目,要求把所有的滞留人员报请公安部门采集比对DNA,各地均有效落实了此项要求。

三是建立常态化的身份甄别机制。救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通过与其接触、交流,捕捉地名、人名、口音等关键信息,利用好受助人员的窗口期,从“蛛丝马迹”中协助受助人员寻找家庭。

四是建立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机制。“我们和宝贝回家寻亲公益组织合作,调动数万名志愿者的力量,协助各地查询甄别受助人员身份信息;和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合作,宣传寻亲典型案例和全国救助寻亲网,引导家属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查找走失的家人;从2016年7月开始和今日头条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合作。”刘涛表示。

刘涛强调,传统的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登载寻亲公告这样的方式,有它的局限性,寻亲形式碎片化,寻亲信息传播的局限于本地区,寻亲公告发布时间有限。因此要特别注重通过新媒体、“互联网+”这样的方式来拓展寻亲的渠道,提高寻亲的效果。

“互联网+寻亲”是对寻亲方式的突破,可以实时发布、随时发布、长久发布,可以使走失人员的家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快速检索各地发布的寻亲的信息。“今日头条”开展的“互联网+寻亲”服务,就是利用他们精准的推送技术,以受助人员的走失地点、发现地点等指定区域为圆心,来精准地推送到周边的手机用户当中,有效地提高寻亲效率。

寻亲速度最快的一个案例,仅用了3分钟就联系上了家属;走失时间最长的已经离家57年;成功返家的人当中,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是襁褓中的婴儿。

“每个走失人员背后都有一个望眼欲穿的家庭,每个成功的案例都是一个破镜重圆的故事,这些团圆的故事每天都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寻亲工作中来。”刘涛强调。

据刘涛介绍,下一步,民政部门将继续创新手段,拓宽渠道,多措并举做好寻亲工作。依托公安机关人口信息数据库、打拐DNA库等资源开展对滞留人员的身份核查。加大和今日头条公司的合作力度,推动合作规模进一步拓宽、深化。会同一些互联网公司研究探索人脸识别技术手段在救助寻亲领域的运用,进一步提高寻亲效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继续与有关媒体、公益组织开展合作,宣传寻亲典型案例,调动志愿者的力量,引导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救助寻亲工作。

■ 本报记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