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1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会贤
从孩子开始培养公益常识、理念,该如何做?
6月15日上午,一场儿童公益教育实践成果展示会在甘肃兰州七里河区举行。作为《小学公益实践教程》的第一个实验区,这里的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公益课程了。
《小学公益实践教程》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公益教育项目开发。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表示,儿童公益教育课程在中国尚属空白。这套儿童公益课程适合教学、自学与公益实践活动的指引,可让孩子在学校、社区、家庭,把身边公益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从小学习参与社会、锻炼能力,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涵养的中国人。同时让我们的孩子通过公益教育与实践,提升各种社会能力,将来也能参与全球事务,展现中国责任,为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知行合一的公益教育
《小学公益实践教程》倡导实践性德育,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什么是公益,怎样做公益;在自主发起的社会实践中,动用智慧解决不可避免的问题和纠纷。
《小学公益实践教程》每个主题内容是以学生喜爱的绘本故事呈现的,由优秀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们来解读故事中的观点,分小组对故事中的公益人物和事情进行讨论,从而掌握公益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
但是,学生在做公益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候,就需要应用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公共事务空间中的问题。例如,学生在社区做垃圾分类的公益活动的时候,遇到居民积极性不高,学生们想出用自己做的环保垃圾袋来奖励做得好的居民,以此鼓励居民坚持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当学生们满腔热情地将一个个的困难击倒时,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最好的鼓励。
一位支持孩子做社区义工的家长表示:“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做义工,不是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也不是在浪费学生时间,这是一种教育过程,是培育学生心智、体能的重要手段,社会不需要不会做手术的医学博士,也不需要不会换保险丝的物理学家,大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循序渐进,从实践中得出公益价值观
这份课程给一年级的活动是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体贴家人的人”、“我要为集体做事情”等。二、三年级则开始扩大视野,关注社区、社会的公益问题,如,“做对社区有益的事情”、“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等等。四、五、六年级开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如,“尊重受助者给以受助者自信”、“创造性地做公益”、“制订公益活动计划”、“评价和反思公益行动”等等。
燕山前进第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嘴里总是念叨公益课程,作为家长开始只是一笑了之,总觉得小孩子懂什么叫公益,等长大了再说吧。但是时间长了,从孩子的言谈举止上,确实看到了他的很多改变,尤其是对家人的关心。”
七里河小学三年级(2)班的家委会成员陈吟龙在公益实践活动小结中写道:孩子们参观了甘南的一所孤儿院的教室、宿舍、食堂,了解和感受孤儿们的生活。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看到比自己还小的弟弟妹妹自己打饭盛汤、自己洗衣叠被,当看到孤儿院的孩子们为节约用水节约粮食吃完饭要舔干净饭碗,当看到孤儿院的孩子们每餐只有一碗汤面和稀饭,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回来后,孩子们在家里的自理能力增强了,能主动起床、穿衣、叠被和吃饭;不再肆意地把饭粒洒在桌上;不再在自己的课本、课桌上乱写乱划,感觉孩子们一下子长大了。一堂课调动孩子,孩子影响班级,班级带动年级,年级影响全校乃至周边校区,参与帮扶的家庭越来越多。
■ 本报记者 王会贤
对话: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中国公益教育研究所所长尚立富
《公益时报》:公益实践课程在课时和内容上怎样与原有课程协调?
尚立富:公益课程每学期设置6节课。3个公益观点的学习和与之相应的3个观点的实践活动。每个公益观点的学习一节课;公益观点实践活动一节课(原则上一节课,有的活动可能需要两节课)。
公益课程一般作为学校的单独的综合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校本课程或者班主任班级教育课使用为最好。同时,它可以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的实践活动来使用,例如语文课、思品课、科学课、少先队活动等,也就是与其他课程一起成为跨学科主题课。例如,3年级的“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这个主题,可以与语文、科学、思品等学科相结合,用这个主题来组织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知识学习和德育实践。
《公益时报》:不同地区课程怎样区分?
尚立富: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是相似的,所以区分不大,如果区分的话,应该与自己学校的资源相结合,使学生的公益实践活动能对学校、社区和当地社会发展有所作为。
《公益时报》:教师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尚立富:公益教育理念、公益教育课堂教学方法、公益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公益教育资源整合、公益教育评估、教师公益教育行动研究。
《公益时报》:部分家长的反对意见是什么?
尚立富:主要反对意见就是时间,增加了负担,家长没有时间陪同孩子参加需要家长陪同的活动。
《公益时报》:公益实践活动给孩子们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尚立富:公益实践活动对孩子们的最大影响之一是,他们在自主学习和实践中学会了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本领,是终身的。公益实践活动中,对孩子的最大影响之二是,将做公益当作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幸福的人,既要学会生存本领,又要学会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本领。因为良好的社会是个人幸福的保证。公益教育宗旨是要孩子们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活动中品尝幸福人的感受,成为幸福人,自愿把做公益当作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一旦公益课程对学生达到了这种人生影响,那就是真正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立德树人的效果。
做公益也需要勇敢 (原标题:小小举动 点亮爱的世界)
白银市平川区乐雅学校 二年级一班 吴小田
从我记事起爸爸就对我说:“你应该有爱心。”我不懂爱心是什么。稍大一点,我和爸爸走在街上遇到那些乞讨的老奶奶、老爷爷,残疾的叔叔、阿姨,我会驻足看看,不知为什么觉得很可怜,爸爸会掏出一两元钱给我,让我给他们,而后我知道了,我具有同情心。
随着我渐渐地长大,我成为一名小学生,品德课上老师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遵守纪律,热爱班集体等,但始终没有“公益”二字出现在我的小脑袋里,直至上学期的某一天,我们的张老师告诉全班同学:我们增加了一门新的课程——社会公益实践课,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充满许多疑问,什么是公益?让我们干什么?考试吗?一系列的问题像小豆子一样从我脑袋迸出。
在课堂上我学到很多知识,在上完《为公共利益做事情》之后,老师布置作业:让我们在家里做一件事,还要拍成照片,发给老师,这样可以获得一颗星,我兴奋极了。要知道星星对我来说很重要,从那以后只要老师布置公益实践作业,我都积极完成,目的是获得更多的星星。
可我也有不顺心的时候,记得去年冬天,我自己亲手制作了一份保护环境的宣传单,想张贴在社区里。当我兴冲冲地手捧宣传单,带好胶水叫妈妈陪我去社区宣传栏张贴时,妈妈说:“还是别去了,多丢人啊!”我顿时有点傻了,不知道是该去还是不该去,幸好爸爸鼓励我,他肯定了我的行为是正确的,最终在爸爸的陪伴下,我张贴了出去,看着自己的宣传单在那里发挥小小的作用,别提有多开心了。
还有一次,我看到有位叔叔抽烟,打着电话,时不时地还咳咳两声,随口吐痰,我和小伙伴们在那里玩耍,就商量着该不该提醒一下叔叔要讲文明、爱护环境呢?可谁也不敢上前,怕叔叔骂,你推我、我推你,最终我们一起去阻止,没想到那位叔叔人还挺好,没再抽烟,不随地吐痰了。那位叔叔走时还夸奖我们做得好呢!当时我和小伙伴们高兴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只要碰到熟人我就讲这件事。我发现只要勇敢尝试,心中所想的就会成为现实。
总之,自从我们上了公益课之后,我的收获很多,上课我发言更积极了,我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也相处得很好了。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也更团结了,大扫除时争着抢着干活,特别是脏活、累活,只为我们有一个干净的教室和美丽的校园。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小老师,他们也特别支持我做一些公益的事。现在我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之事,不再是为了得到星星,也不再是为了老师的夸奖,因为我明白了:只要人人都做公益,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地球会更加炫丽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