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新闻编辑部
2015年,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异彩纷呈,政府重视、企业推动、行业联合、多元创新、科技助力,中国慈善迎来了创新发展、多元助力的新时代。
第一,慈善立法快速推进。《慈善法(草案)》经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两次审议。尽管社会各界对慈善法的具体内容仍存在一定分歧,但《慈善法(草案)》的二次审议标志我国在慈善立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慈善法呼之欲出,慈善事业发展“有法可依”将指日可待。《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地生根,25个省(区、市)出台了实施意见。民政部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支持中央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意见、建议和完善慈善表彰奖励制度的指导意见、积极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做好慈善事业宣传工作的通知以及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民政部组织开展了第九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进一步发挥了表彰的激励示范作用。
第二,慈善组织数量显著增加,能力出现较大提升。社会组织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其总数已达60多万个,其公益支出总体呈上涨趋势。慈善组织以大爱的情怀和担当,以专业方式回应社会需求,深深扎根基层,在扶贫、救灾、救急难等社会关注、群众急盼的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努力健全组织治理结构,规范捐赠款物使用,强化慈善信息公开,积极实行募用分离,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公信力和有效性。
第三,慈善资源总量稳步增加,出现新媒体捐赠热潮。普通民众的小额、分散捐赠与企业的大额、集中捐赠相得益彰,股权、知识产权收益、有价证券等新型捐赠方式与传统的捐款捐物同放光彩,网络慈善、微公益与线下慈善活动相互促进,进一步拓展了慈善渠道,促进了人人参与、时时奉献,处处可为,为慈善事业注入了数以千亿款物和千万人次志愿服务的“源头活水”。
第四,慈善研究与慈善教育方兴未艾。慈善研究机构数量明显增加,慈善人才培养及教育日益受到重视。2015年11月12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成立,学院以促进中国与国际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升公益教育专业化水平、加强公益慈善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慈善事业改革创新为使命,以回应当下对公益人才的亟需。
第五,慈善活动呈现国际化趋势,主要体现在项目开展的国际化、合作交流的国际化以及国际认可程度的提升上。慈善组织主动走出国门,开展了尼泊尔地震联合救援、人文交流、环境保护等慈善活动,展示了中国慈善力量,宣扬了中国慈善精神,亮出了中国慈善名片。
第六,慈善行业自律和监督迈出实质性步伐。尽管出现了诸多关于慈善行业的负面信息,公众对于慈善行业的信任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是从慈善行业整体情况来看,由于行业自律载体的增多和监督力度的加大,其透明水平出现了一定的提升,整个慈善事业已经走出了公信危机而步入快速发展的通道。
在2015年这一年,慈善捐赠事业更得到了有目共睹的快速发展。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2015中国慈善年会上高度评价这过去的一年,认为慈善行业“为历史铭刻下又一个浓墨重彩、成效显著的慈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