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4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近日,在安徽六安市街头,《二十四孝》被做成街边护栏上的公益广告,其中对“埋儿奉母”图文并茂的展示引发了争议。专家和民众普遍认为这样的“愚孝”与时代脱轨,传统文化应在扬弃中继承。(据《安徽日报》)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流传千年的古训,“埋儿奉母”是中国传统《二十四孝》中的故事,东汉时代的子民郭巨家境贫寒,妻子生下孩子后,郭巨的母亲体谅孙子,时常自己不吃让给孙子,这让郭巨有些担心,供养自己的孩子会影响赡养母亲。郭巨觉得孩子可以再生,但母亲只有一个,于是决定将刚满2岁的孩子埋葬,得以更好奉养母亲。
文学家鲁迅曾就此撰文:“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面对公众普遍表示的“难以接受”和网络接踵而至的吐槽,六安市公益广告安装单位的负责人表示,已准备用其他内容替换“埋儿奉母”。然而只要留心观察,关于传统《二十四孝》的展示并不鲜见,山东济南闵子骞路文化墙、江苏南京一著名寺庙内的浮雕中都不乏“埋儿奉母”“卖身葬父”的介绍。
这样的公益广告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公益时报》联合新浪公益、问卷网、凤凰公益推出益调查——面对“埋儿奉母”类的公益广告,你怎么看?本次调查自10月30日14时开始,截至11月3日10时,共有5528名网友参与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六成多网友觉得看到“埋儿奉母”这则公益广告会感到不舒服,即使有新的解读,但旧注释的存在始终让人感到别扭,弘扬传统文化应该剔除糟粕。也有三成网友表示理解,认为这主要是在传递一种孝顺的精神。
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宣传标语、公益广告,61.98%的网友持正面看法,认为能起到一定的知识普及、宣传倡导作用。与此同时,50.07%的网友认为最好采用新媒体,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推广,这样更加有效。
网友留言:
@耶稣小安:泯灭人性,何谈孝道!一家人有粗粮吃粗粮,有细粮吃细粮,收入高想吃啥就吃啥,愚孝不可弘扬。
@古道热肠:古人埋儿奉母那是愚,再穷不致亲于死,时代不同了,如今人明白孝老同时不忍弃子,广告广而告之明辨是非。
@Kylongmu:都是生命,谁有权利决定剥夺谁给予谁,这个儿子是逆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孔方神教:郭巨埋儿的故事,只是一个故事,认为“埋儿”是真实的,那“掘地得金”也是真的吗??要领会精神,现在有些人,太肤浅!
■ 本报记者 张明敏